正文 第四章 下肢創傷(十一)(2 / 3)

(3)踝上骨牽引:①適應證:非骨性阻擋的膝關節屈曲位僵硬,受傷時間短,以後側關節囊攣縮為主。不願手術或傷後一年內或皮膚條件不具備手術治療的膝關節屈曲位僵硬患者。②操作方法:常規消毒、鋪巾,在踝關節上3cm腓骨前緣及內側行局部浸潤麻醉,小切口切開皮膚,在外側腓骨前緣置入斯氏針達脛骨,與骨幹垂直,與矢狀麵垂直鑽入脛骨並過對側皮膚,敷料包紮,安裝牽引弓、牽引錘,一般成人的牽引重量為5~7kg。牽引期間密切觀察患肢遠端血液循環、感覺、運動情況,尤其注意腓總神經情況。

2.手術治療

(1)膝關節屈曲位僵硬。

關節內骨性阻擋所致的膝關節屈曲位僵硬:①適應證:常見於脛骨髁間隆突骨折塊未完全複位,成為骨性阻擋而影響伸膝。②操作方法:連續硬膜外麻醉,膝關節前內側手術入路,顯露並複位骨折,以鋼絲或螺釘固定,術後加用石膏固定。較大骨折塊可做部分切除,保留前交叉韌帶附著點重新固定。

膝關節屈曲攣縮:①適應證:經非手術治療無效的膝關節屈曲位僵硬。②操作方法:連續硬膜外麻醉,膝關節後側手術入路,切開後側關節囊,如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肌腱和髂脛束嚴重攣縮,可“Z”字延長肌腱及切斷髂脛束。少數患者是由於髕下脂肪墊增生、纖維化所致,則取膝關節前內側切口,予以部分切除、鬆解。

(2)膝關節伸直位僵硬:①適應證:骨折已達骨性愈合,經過正規康複手段治療,時間在12個月以上的膝關節伸直位僵硬。②操作方法:膝關節伸直位僵硬手術治療方法較多,Campbell首先報告了股四頭肌成形術。Judet首先通過一個短的前內側切口,切斷關節內粘連,再應用一個後外側長切口,從股外側肌和股中間肌分界線處分離,使粘連組織從股骨外側麵和前麵的附著處剝離下來。Thompson設計了股四頭肌成形術,取股骨遠側1/3到髕骨下極作一縱形前切口,沿股直肌兩側切開深筋膜,從股內、外側肌之間分離此肌,切開關節囊的前部,包括髕骨兩側股四頭肌擴張部,完全克服攣縮,切除股中間肌和股直肌後麵的瘢痕束帶及髕骨到股骨的粘連。Nicoll報告了他應用Thompson股四頭肌成形術的經驗,指出經Thompson股四頭肌成形術治療後,膝關節屈曲仍受限,說明股直肌短縮,當行肌腱延長術。盧世璧等用一套自行設計的分離器行小切口股四頭肌鬆解術。我院在上述基礎上進行了改良,手術取前外側繞髕切口,包括股中間肌與股骨前側粘連的鬆解、股中間肌的切斷、股外側肌止點上移、關節內粘連的充分鬆解、股直肌直頭的切斷、外側關節囊的錯層切開及縫合等術式,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術式組合。

3.藥物治療

(1)中藥治療:①內服藥。內服活血消腫止痛湯藥,如活血靈。②外用藥:應用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中藥,如平樂展筋酊;中藥熏洗藥用製川、草烏各10g,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木瓜、威靈仙、絡石藤、三棱、莪術、牛膝、防風、艾葉各20g,細辛15g。外洗蘇木煎以通經活絡,必要時亦可用海桐皮湯熏洗。

(2)西藥治療:術前30分鍾給予預防性抗生素應用,術後應用一般不超過3天。

4.康複治療

(1)功能鍛煉:①主動鍛煉:術後第二天即在鎮痛泵控製下主動練習伸直與屈曲膝關節,鍛煉股四頭肌和屈膝功能;7天後若刀口無異常,鼓勵患者下床扶拐行走、下蹲、練習弓步;若為嚴重屈膝位僵硬,術後牽引下進行可控製伸屈膝關節鍛煉,並嚴密觀察血液循環和神經功能。②被動鍛煉:a.手法鍛煉:術後當天每2小時將傷肢膝關節被動完全伸直10~15分鍾,減輕膝關節前側皮膚壓迫,這對前側皮膚攣縮嚴重者尤為重要;術後第二天即在鎮痛泵控製下被動扳拉膝關節完全伸直及與術中鬆解角度相似的屈膝活動,每天4~5次,防止以後伸膝功能受限和屈膝角度丟失。經常手法推動髕骨,防止再次粘連;對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者,可將膝關節懸空,手法按壓大腿下段,或用沙袋放置在大腿下段以逐漸矯正;屈膝位僵硬鬆解後白天去除石膏托,堅持伸屈膝關節鍛煉;嚴重屈膝僵硬鬆解後牽引治療者,必須嚴格進行可控製伸屈活動,切忌粗暴伸直膝關節。b.CPM機鍛煉:1980年Salter等通過試驗提出連續被動活動有利於關節軟骨的再生。由此給近年來骨關節外科帶來了一次革命,摒棄了長期製動,不能早期功能鍛煉的觀念,而強調早期功能鍛煉。尤其是連續波動活動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骨關節術後,既防止關節粘連,又刺激軟骨生成。要求術後第二天在CPM機上持續進行被動功能鍛煉,活動範圍由小及大,循序漸進,但1周內必須達到或接近術中鬆解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