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
1.非手術治療
單純石膏固定法:①適應證:交叉韌帶部分斷裂、超限拉長及對膝關節活動水平要求不高的患者。②操作方法:給予膝關節前後石膏托外固定,固定患膝於屈膝0~10度位。若膝關節腔內積血嚴重,則行穿刺抽吸後適度加壓包紮,然後石膏外固定。通常在脛骨平台後外側緣以及腓骨頸的部位容易造成腓總神經的壓迫致傷,因此石膏固定的時候一定在此部位多墊一些石膏棉。固定期應注意石膏夾板的鬆緊度。臥床製動3~4周後拆除石膏,行膝關節屈伸鍛煉。
2.手術治療
(1)鋼絲或絲線縫合固定術:①適應證:新鮮交叉韌帶上或下止點斷裂撕脫。②操作方法:取硬膜外阻滯麻醉。在附著區以銳刮匙或粗鑽頭開出一骨床,在骨床上鑽孔,在韌帶斷端鋼絲或絲線固定,穿經骨洞結紮固定。固定時注意保持膝關節中立位,並拉緊韌帶。
(2)端-端縫合術:①適應證:新鮮交叉韌帶體部斷裂。②操作方法:取硬膜外阻滯麻醉。將兩斷端按照肌腱吻合方式分別以縫線縫合並經斷端穿出,再自對側骨床鑽孔引出,反向拉緊對合固定。由於韌帶體部斷裂斷端常呈馬尾狀,縫合困難,且缺乏本體感覺,效果不佳,現傾向於同時行重建手術。
(3)自體組織靜力重建術:①適應證:新鮮交叉韌帶體部斷裂及陳舊性損傷。②操作方法:取硬膜外阻滯麻醉。可切開或在關節鏡下取骨-髕韌帶-骨、闊筋膜、髂脛束、膕繩肌等重建交叉韌帶。由於重建韌帶存在再血管化過程,韌帶強度會下降,且缺乏本體感覺,後期鬆弛率較高。
(4)自體組織動力重建術:①適應證:陳舊性後交叉韌帶損傷。②操作方法:取硬膜外阻滯麻醉。鑿取髕韌帶中1/3脛骨結節止點骨塊,引至關節內,於脛骨髁間後方固定。或將腓腸肌外側頭切下,引至關節內,經骨洞固定於股骨內髁外側麵前部。肌肉鬆弛情況下,關節仍不穩定。需經過一段時間的康複訓練。脛股關節長期錯動,引起關節退變、半月板損傷、繼發其他韌帶鬆弛。
(5)同種異體組織移植重建術:①適應證:陳舊性交叉韌帶損傷。②操作方法:取硬膜外阻滯麻醉。采用異體材料的闊筋膜、跟腱、髕韌帶、骨-腱-骨(B-P-B)和半腱肌等解剖重建交叉韌帶。目前異體肌腱移植物處理多采用深低溫冷凍,或深低溫冷凍加γ-射線照射,減少抗原性,以減輕或避免排斥反應或炎症反應。
(6)人工韌帶移植重建術:①適應證:陳舊性交叉韌帶損傷。②操作方法:取硬膜外阻滯麻醉。取人工韌帶解剖重建交叉韌帶。人工韌帶缺乏本體感覺及血液循環,由於剛度及應力集中,導致材料疲勞,後期不可避免發生斷裂。人工韌帶磨損碎屑可引起滑膜炎。
3.藥物治療
(1)中藥治療:①內服藥:初期內服活血消腫止痛湯藥,如活血靈、活血疏肝湯加牛膝、木瓜以及中成藥三七接骨丸;繼服養血通絡止痛中藥,如養血止痛丸;後期內服舒筋活絡,滋補肝腎之品,如加味益氣丸、六味地黃丸。②外用藥:複位後外貼活血止痛膏,後期加強功能鍛煉的同時,可應用膝痛寧中藥外洗,通經活絡,必要可加入蘇木、海桐皮等中藥。
(2)西藥治療:疼痛較明顯時,可適當應用非甾體類藥物,以緩解局部症狀。術前30分鍾給予預防性應用抗生素,一般不超過3天。
4.康複治療:包括功能鍛煉與物理療法。
(1)術後1周:①抬高患肢並附加冰敷療法以減少術後水腫。②股四頭肌收縮練習,以保持股四頭肌腱的運動感覺。在不做運動的時候應保持膝關節處於伸直位。③術後膝關節可在0~60度範圍內自由屈伸。④保持髕股關節的活動。⑤肌肉牽拉練習,例如牽拉通過髖關節的股直肌。⑥輔助訓練髖部和小腿部位的肌肉:如進行直抬腿練習和借助踝泵練習。⑦在扶拐部分負重下訓練下肢力線,可以用腳尖點地走路。⑧健肢及雙上肢的肌肉力量訓練。⑨下肢在下地活動或放置在床上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小腿的姿勢和位置,不要使之處於過度前後位移的狀態。
(2)術後2~6周:繼續以上練習;關節活動度訓練:①非負重下的膝關節屈伸;②反複練習伸膝的範圍應在40度~70度;③特別頻繁的膝關節屈伸在術後6周之內應該避免。肌肉力量訓練:①重點放在閉鏈訓練方麵;②可進行少量的開鏈訓練:如伸膝肌群的練習;③負重練習的情況由專業地康複治療師掌握,要考慮到關節水腫和患者能否控製關節的穩定性;④在術後6周之內應該避免膝關節受到剪力。平衡及本體感覺訓練。
二十、滑膜炎
【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