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書記和他的人民(2 / 3)

其他的如關心低保戶老人,為他們春節前夕送去電視和糧食,這樣的好事對牛玉儒來說簡直太多了。就是對身邊的工作人員,牛玉儒也是倍加關心。在抗“非典”時期,牛玉儒自己堅守在第一線,40多天沒有回家,但是卻要求秘書李理回家呆著,因為他知道李理有一個溫馨的小家。每次到醫院視察,他可以不戴口罩與醫護人員親切握手,卻叮囑身邊的工作人員不要下車,說能夠少傳染一個就少傳染一個。自己出差時間多,體貼司機辛苦,他每月從自己的工資裏麵拿出150元給司機。

還有過去呼市的便道、人行道鋪的大都是紅紅綠綠的彩色薄瓷磚,好看但不實用,既不結實又容易積水,而且一下雪還非常滑,發生了好多傷殘事故。牛玉儒出任呼市市委書記後不久,就發現便道存在的這些問題。他嚴厲批評有關領導說:“這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我們這樣做怎麼對得起老百姓,與其讓老百姓罵你們,不如我罵你們。”牛玉儒當即拍板換磚重鋪,並和有關部門一起研究,親自參加地磚的選購,最終定下一種10多厘米厚、滲水力強而又結實的小青磚。秋雨連綿,北風陣陣,呼和浩特市大街邊鋪排著小青磚的人行道卻很幹爽。後來這種質量好又實用的小青磚,被呼市市民親切地稱作“牛玉儒磚”。

有心人發現,從去年到今年,呼市改擴建道路、小巷上百條,但很少塵土飛揚,大部分是夜間作業。有的重要道口,一夜之間就鋪好了路麵,絲毫不影響人們的正常通行。

這和牛玉儒的批評指示也有很大關係。

一天下午,牛玉儒同誌會見一個客商,在賓館路口卻發現道路全部封閉,正挖溝鋪設管道。牛玉儒了解情況後,對城建部門說:“今後修路,鋪設管道都要統籌考慮,不要今天挖,明天埋,再後天另一個部門又來挖,出現‘拉鎖路’。需要晝夜施工的,必須安民告示,保證工地封閉、整潔。城市建設是為方便群眾的衣、食、住、行,不能因為修路改造影響市民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要把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不能讓市民因為搞城市建設滿臉灰塵。”

2004年7月,國家環保局發布2003年全國城考結果:在環境質量、汙染防治、基礎建設和環境管理上,呼市在全國47個大中型城市中有一半指標進步最大。其中生活汙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位居第一。

俯首甘為孺子牛。

埋頭拉車不知疲倦的“孺子牛”回來了。

充滿激情的牛玉儒,幹起工作來,就像上滿弦的發條。

但,他太累了。

1996年11月,牛玉儒從自治區政府秘書長的位置調任包頭市市長。到任後不久,他就開通了“政府熱線1234.5”。牛玉儒在開通熱線的新聞發布會上鄭重承諾:“政府熱線是百姓的一麵鼓,人民群眾24小時隨時可以撥打。”從此“12345,有事找政府”成了包頭的流行語。

1998年,一場大雨使東河區的兩排平房地基下沉。居民們情急之下,撥通了“政府熱線”求助。牛玉儒立即派出5人督察小組會同有關部門前來搶險。事後牛玉儒對工作人員說:“對當官的來說,許多事情是舉手之勞就可解決,但對老百姓來說,都是很難很難的大事,我們當幹部的必須為民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