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先生的聲音變得無比凝重:“要知那少年公子不是旁人,正是明理王獨子,雲冽。明理王是皇家血脈最近的一支,老皇帝無子,這雲冽正是他暗定的儲君!巡夜的更夫偷偷看到這一切,跑去告訴了相識的衙役,那衙役平日也是跟李浣生不對付的,添油加醋地稟了知府老爺。這知府正愁升官無門,次日清晨就去求見雲冽,見雲冽果然是一臉的傷。他回頭就遣人將李浣生下到大牢,不想當日雲冽被明理王召回,他沒了邀功的機會,就將一腔怒火都發在李浣生身上。他挑了李浣生的手筋腳筋,還毀了他的臉,這李浣生被放回家中已是奄奄一息,口中含糊不清地叫著:雲冽害我!也是他福大命大,當天恰有李館主的一名朋友上門拜訪,這人不是旁人,正是一代奇俠夜如初!”
台下轟然叫好,店小二殷切地跑過去續茶。淩先生後麵的說辭就同旁處大同小異了。夜如初以內力護住李浣生的心脈,又飛鴿急召華氏一族,忙了三、五日,總算救下李浣生的性命。隻是那唇紅齒白俊秀的浣郎已武功盡失,麵容盡毀,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夜如初曾見過雲冽一麵,對他印象頗好,覺得這其中當另有隱情,就夜潛府衙,奈何那知府一口咬定是雲冽授意。
夜如初便趕往京城,要雲冽回來當麵對質。李館主他們等了一個月,竟等到夜如初被雲冽奉為座上賓的消息。李浣生相交的那群少年郎都是血氣方剛,一怒之下竟火燒府衙,知府一家三十餘口無一生還。此事報到朝廷,老皇帝龍顏大怒,下令誅殺李浣生和那群少年郎的九族。雲冽跪求得了一個恩典,去滄州查明真相。
夜如初,雲冽耽擱在京城也是事出有因,老皇帝病情時好時壞,雲冽身為儲君自要日日奉湯藥於床前,各處藩王又虎視眈眈,他更要留守京城。他此去滄州,一分是因為對李浣生的歎惋之情,二分是顧及此事牽連甚廣,若是有人借此做文章,傳揚開來對他的名聲亦不是什麼好事,剩下的七分卻是因為夜如初的說項了。
夜如初於此時得到唐喧妹子的消息,一路向獵玉城行去,並不知他以前給李家的飛鴿傳書都被知府攔下。雲冽到了滄州城,命大軍在城外待命,自己帶了十名侍衛進城去“君不見。”這一個多月來,李浣生數次求死不得,人早已半瘋半顛,李家得知雲冽進城,竟起了歹毒心思。
雲冽一方中伏,十名侍衛力戰而死,他隻身逃出“君不見”,發射信號。想他那些侍衛屍骨,竟已被剁成肉泥,他與這十人一起長大,可謂情同手足,此情此景真恨不得將滄州城夷為平地。但他生性仁厚,不願再造殺戮,直斥追來的李館主等人要因一己私怨,禍及滄州百姓。殺紅了眼的眾人這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
李館主大叫一聲:“老夫為幾位壯士償命了!”橫刀自戕,那群少年郎明白自己闖了彌天大禍,不欲累及父母親人,一一自我了斷了。雲冽未料到他們竟如此剛烈,一時隻覺心緒茫然。卻說這李浣生不知如何爬出來“君不見”,大笑道:“雲冽,來來來,我們再打上一架!”雲冽見李浣生如惡鬼修羅的模樣,想起初見時那眉目俊秀,英姿颯爽的少年郎,不由大為痛心。他過去扶起李浣生,不料李浣生趁他不備劈麵撒了一把迷煙,一刀狠狠地插進他心口,大笑而亡。
大軍進城,搜遍全城,也未找到雲冽,據“君不見”打鬥痕跡,猜測雲冽凶多吉少。老皇帝怒不可遏,調集大軍,下令屠城。屠城的聖旨在宮門口正撞著夜如初,他一人一劍殺到金鑾殿上,逼老皇帝收回成命。可惜各地藩王早有異心,不待朝廷旨意,各路兵馬已將滄州城圍得水泄不通。夜如初星夜趕往滄州,於萬軍從中連取幾路將領項上人頭,以阻戰事。
各路兵侯隻說雲冽未死,困與滄州城內,他們是勤王護主。夜如初知曉若不是自己幾番說項,雲冽不會涉險來滄州,此刻說不定已登上皇位,於是夜潛滄州。不料一少年郎兄長早請了江湖上出了名的暗器高手和夜如初的死對頭來圍攻於他。夜如初幾夜未睡,又因唐喧一諾,棄“指間蓮花”不用,九死一生方才救出雲冽,奈何雲冽終傷重不治,他也脫力暈死。
這給了各路兵侯出兵的絕好理由,夜如初醒來後,見兵侯肆意屠戮百姓,怒劍連斬朝廷數十將領。此刻滄州豎起反旗,各地雲集響應,而朝廷能征善戰之士多半折於夜如初之手,戰事僵持不下,戰亂從滄州城擴散,神州兵戈四起,已非一人之力所能阻也,夜如初黯然離去。
我說夜如初隻身挑起滄州亂,雖有些言過其實,但絕不是無的放矢。若不是他,雲冽不會去滄州,也不會有後來的屠城之禍,若不是他一夜屠盡朝中良將,大重朝不會須臾瓦解,說他給大重帶來滅頂之災,決計不會冤枉了他。最重要的一點:玉家有一門武功,可以逼出任何寒毒,代價是三日之內骨骼會縮小,那個讓李浣生神魂顛倒的白袍少女正是夜如初!當世知道這一點的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