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 光明本來就在你的身上
黑暗的地方就有光亮,這是事實,不需要迷信,也不需要祈求什麼。光明本來就在你的身上。你的“生命”裏本沒有“黑暗”。一切的黑暗都來源於你的“愚昧”和“迷信”。而“恐懼”就是“黑暗”的產物。你的生命被你變得越來越局限,你的內心變得越來越膚淺。你甚至否定了你“自己”存在的“可貴”性。那你又是怎麼樣的活著呢?似乎你已習慣了這種“愚昧”,你不停地為自己製造“痛苦”。一個又一個的“痛苦”,使你沉沉浮浮,似乎也早已厭倦了這種活著的方式。不是嗎?你的內心充滿了矛盾,你渴望黎明。有人可以令你快樂,可你快樂得卻非常疲憊。你無法抓住你身邊擁有的一切,不論是內心,還是你“自己”,最後都隻是充滿了孤獨和獨自麵對。“噩夢”一次又一次地把你驚醒,似乎你也感到了某種追求,第二天起來,你卻仍然被現實擊垮,而迷信就變成了你唯一可以自我贖罪的方法。
世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不公平,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惡人,你的心也就因此平衡下來了。你更多的時間,是去分辨誰比誰好一點,努力地穿上美德的外衣,去打擊一個又一個的“生命”,去淩辱一個又一個的“生命”。我們為什麼會搞成現在這個樣子,自己難道沒有絲毫“歉意”嗎?而人們心底唯一可以共鳴的東西——愛,也從此衝破了最後一道防線,變得越來越不實在,越來越充滿猜忌。相愛的人是我們“自己”。如果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缺陷,無情的愛又如何能夠給我們提供那麼多的話題呢?
我們要做的事,真的是很多很多,可這一件件都是迷失了方向的車轍,隻會讓“生命”更加的廉價,隻會讓我們更加的愚昧,離希望越來越遙遠。生死和生命本身,無疑因為我們“自己”變成了一個最大的諷刺,這就是生命本身給我們的最好回報。
你真的以為你富有嗎?你真的以為你可以為所欲為嗎?那你就錯了,你根本不知道你究竟失去了多少!隻有正視“自己”,你才會了解“得與失”之間的可悲。用你的一生來為你的愚昧贖罪吧!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可貴,這不也是我們常說的嗎?可惜的是,我們對生命的含義理解得太局限,局限到我們隻能珍惜,像維護一個瓷花瓶似的。我們也累,而生命本身比我們還累。也正因為如此,“生命”已不屬於我們了,它變成了我們的擺設和談論的話題。好像我們是一個“沒事人”似的,又好像我們已爬上了“生命”之巔在評判“生命”。可惜的是,你爬得越高,“生命”就越不屬於你。“高處不勝寒”呀!而你的一切“議論”都會陪同你自己“活埋”。
Δ 讓我們結伴同行
文字不過是我們溝通“生命”的橋梁。最重要的是我們清楚了“生命”的意義。用文字來溝通我們的心靈,讓大家一起進入這個“生命”的家園,一起開心,一起歌唱,有說不盡的快樂和溫暖。齊心協力來構造我們美好的“未來”吧,因為我們的“生命”是共同的。隻有當你了解“生命”的本質,一切幼稚狹隘的思想才會徹底清除。其實,我們也可以為“生”而歌唱,為“死”而慶祝。“生、死”跟我們的關係並不大,可“它”卻給了我們一個嶄新的“自我”。
現在,你總該了解我說的“迷信”是什麼了吧?那你又會不會因為了解“生與死”是“迷信”而慶幸呢?其實,你該慶幸的事還有很多,讓我們結伴同行,去尋找我們的“爸爸”、“媽媽”,還有我們的“家”,好嗎?
Δ 你完全可以“重生”
你完全可以“重生”。記住,那不過是原本的你“自己”。隻有找到“自己”,才有真正的幸福。而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因“你”而有——那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它”並不是哪一個人的專利,所以“它”也不成為利益。沒有人會為“它”拚命,因為無論是誰都有一份。說是一份,其實“它”不可分割。你懂我的意思嗎?根本不存在“嫌棄”,誰也不比誰多一點。根本沒有“聰明”的人和“愚蠢”的人,因為“它”毫無意義,不能叫做永恒,可卻找不到“它”的動搖。
其實,事實本來如此,剝開一切景象,甚至連你“自己”在內,你能看到什麼呢?你又能聽到什麼呢?看到了又有什麼意義,而聽到了又能說明什麼?除了這一切,你還看到什麼?還聽到什麼呢?不用絞盡腦汁去想,一切該想的,又會表現出什麼呢?
試著去找一找你的“存在”,輕輕地敞開心扉,來接受“生命”的祝福。破除了“迷信”,你本不需要找到另一個“自己”,“生命”的真相才是屬於你的“權力”。你隻要找到你應得的,痛苦就將離你而去。雲霧雖然可以遮住陽光,可陽光底下卻是光亮的。溫暖和快樂才是屬於我們的,我們本應得到。記住,我們還可以得到更多。黑暗多的地方,總是光明越多。越冰冷的地方,越需要溫暖。我們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們一定會有那麼一天。我們的未來不僅僅是一個嶄新的“一千年”,最重要的,“它”是人類的希望、人類的未來,是一個人類的新紀元,將開創一個不同的區域,從此人類可以“豐衣足食”。
Δ 誰也看不見自己的眼睛
我們畢竟不隻是吃飯和穿衣的高級動物,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未知。我們是有感情的“動物”,希望自己快樂,也希望別人快樂。畢竟我們有一個共同的信念。我們閃爍的目光裏充滿了疑問,也同樣充滿了智慧。
我們不敢過多地想,我們怕自己變成“背叛者”——背叛“曆史”和“自己”的人。我們有足夠的自知之明,總是把自己貶入迷茫和痛苦當中。我們有了太多的不良反應,扭曲了自己,也誤會了他人。而“生命”卻始終是一個謎。這個最引人注目的話題卻讓人畏手畏腳。可能是燈下黑的緣故吧,離得越近,卻幾乎看不見。就像誰也看不見自己的眼睛,用鏡子看到的,永遠都不是眼睛本身。不是嗎?鏡子裏看到的自己總是充滿了朦朧。除非那不是你“自己”。你曾提出過疑問嗎?這個最實際的“麵對”,難道沒有讓你有一點點覺醒嗎?這怎麼能叫背叛呢?是不是錯誤的東西為了維護什麼,可以不去麵對,甚至一味地欺騙!那無疑我們隻會失去“自己”。痛苦的唯有你自己,到那時不會有任何人可憐你。大家都在忙著欺騙的升華,又哪裏有人會關注你的“痛苦”和“存在”呢?你的“孤獨”是被逼的,是具有反叛性的。而這種反叛早已迷失了你“自己”。得到的也會失去,因為你的內心裏充滿了“虛假”和“被迫”。幸福在你眼前,你也不會領情,因為你的骨子裏已經酥了。你所能看到的,唯有一次又一次的痛苦。而“生命”就再也不屬於你了。為了解脫,死亡變成了最好的快樂。
Δ 我們都同在夢裏徘徊、沉吟
你生活在這個虛假的快樂裏,痛苦還是痛苦,痛苦也隻能是痛苦。而這個夢卻不能清醒。大家都在大夢之中,早已被夢中的一切迷醉,漸漸成為麻痹,搖也搖不醒。我們各自有各自的夢,誰也無法走進誰的夢中。而我們都同在夢裏徘徊、沉吟。
確實,我們真的沒有能力清醒,但至少我們應該承認這個事實。而這事實卻正觸動你“生命”的心弦,一定會彈出絕美的音色。最重要的這是你生命本原的音色。一切會新,一切都會充滿感動。不論你的內心有多黑暗,但這種發自“生命”的弦聲都不會變質。這才是屬於你“自己”的快樂。也隻有如此,你才會真正地微笑。你從此不需要再為痛苦苦惱,這個事實就是“生命”屬於你!
可能你自己也曾對“自己”這麼說,可是“生命”又是什麼呢?而你又是誰呢?“生命”和“你”又是什麼關係呢?這一切你都不是很清楚。事實隻是事實,是需要你去認真“麵對”,認真思考的。局限生命,就是局限自己。自己也隻能變成暫時的“思考”,而你畢竟會隨“思考”一起逝去,留下的隻有無限的惆悵和悔恨。因為你自己太短暫,而“思想”又根本靠不住。這短暫的人生原本也不屬於你。就這樣用“迷信”把“自己”活活埋葬了。這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呀!為了你的幸福,你應該清楚地麵對你“自己”。隻有你“自己”,才可以改變這個悔恨的“事實”。而我們“自己”也會變得尊貴。珍惜自己的“生命”,因為這是唯一屬於你的。
Δ 最大的回報就是“生命”的實相
我要說的是,認清“自己”,徹底地尊重“自己”,讓“自己”有一個全新的空間。“自己”這個詞,好像並不陌生。既然離得這麼近,甚至沒有一刻離開過“它”,那麼更清楚地了解“它”,隻會讓你的生活更燦爛。因為“生命”本身就應充滿異彩,沒有理由壓抑它。你應該更準確地掌握“它”,不是嗎?這也是你唯一可以珍惜的。一切的珍惜必須要有“它”存在的意義。不然,那隻能變成一個荒唐的悲劇。所以你的一切付出到底都應是有回報的。至於“美德”,你完全不必保持“風度”。想一想,一個“一了百了”的人生,再怎麼有“風度”,又有什麼用呢?即使是名存青史或者是永生什麼的,那些都毫無實在的意義。
你最大的回報就是“生命”的實相!不是嗎?有誰不渴望清清楚楚地了解自己的“生命”呢?並不是名譽、金錢什麼的,因為這些隻適用於這個世界,至於你的“生命”從哪裏來,到底誰才是“你”,你還沒有搞清楚!所有這一切,都不是為你而準備的,那不過是太久太久“迷惑”的產物。我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很多很多,而到頭來,我們甚至連自己存在的“價值”也沒有!想起來,真是讓人十分痛心的事!你也看到這個“事實”了嗎?死了,死了,徹徹底底地死了。可惜,連“死”都將我們遺棄。這樣說來,這個世界真是夠“無情”的了。因為我們為它付出那麼多,可它卻會把我們一腳踢開。無情就無情得徹底,甚至,它根本就不知道我們的存在。隻能怪我們太傻罷了。
你所認為的聰明是什麼?請告訴我!可能這樣的“麵對”你也不是沒有過,但從來都沒有把“事情”想得這麼嚴重。所以你還一直可以保持自己的“風度”。我並沒有要否定你的意思。事實上,我的否定根本就無濟於事,隻不過“生命”給你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這樣,我便可以很輕鬆地抽身而退了。留下你一個人,孤孤單單地麵對“生命”。我知道,麵對“生命”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一切的回避不過都是因為迷信在搗鬼。
其實你也可以試著把“麵對”生命的勇氣也否定。記住,不給“迷信”任何可乘的機會,因為根本不會有一個迷信的生命在等著你。你也根本不用自負,因為你根本就沒有“麵對”生命的勇氣。把你的一切疑慮、擔心,還有生命,全都扔掉,連扔掉的心也扔掉。這就是你“自己”,根本沒有第二個“配偶”的生命,根本沒有迷信的生命,根本沒有“生命”的生命,生命的生命!
Δ “愛”是什麼
去看一看吧!隻有如此,你才可以真正地安心,這看起來好像並不容易。事實上,可能比這容易不知多少。因為你根本不了解你“自己”。所以你根本沒有必要擔心,你總會等到那一天。不知不覺中,你變了,你會變得滿足、快樂,還有很多很多……
在你的心裏充滿了愛,那就是“生命”對你的愛。這也正是你的回報,這也正是你“自己”。而這種愛也正是你一直以來記憶中模糊不清的源泉。有多少人,甘願為愛付出一生,即使是模糊不清的。愛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魅力?父母之愛,夫妻之愛,這一切都不過是心底“愛”的延伸。而心底的“愛”究竟是什麼?父子為什麼會反目成仇,夫妻為什麼會離異,當然客觀的因素是少不了的,難道不是因為有一種心底的“愛”嗎?心底的“愛”模糊不清,所以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否定愛,一次又一次地肯定愛,目的隻是為了一個,想清楚“愛”,想擁抱“愛”,想得到“愛”。或是因為我們急於求成,或是因為我們拔苗助長,“愛”離我們越來越遠,“愛”慢慢地變成神話,變成夢中的幸福。
“愛”是什麼呢?難道它本身不就是一種信任嗎?不是智慧嗎?不是慈悲嗎?不是勇氣嗎?具體化,它就是我們“自己”。“愛”真的是很難把握。我們“懷疑”才愛,我們“迷惑”才愛,無疑“愛”變成了身外之物,“愛”已經變成了我們定義的一種東西,我們越靠近它,我們就越感到危險。開始的一切幸福感、一切滿足感都會蕩然無存,沒有了它的新鮮感,因為從那時起我們的心中已沒有“愛”了,有的更多的是名譽和尊嚴,互相都在痛苦地維護著這種危險的“愛”。一個不小心,“愛”就變成了“恨”。而“恨”又是什麼呢?難道不是“愛”的延伸嗎?徹底純粹的感情根本就不存在,那我們為什麼還在苦苦地追求呢?因為這種感情根本就是你“自己”。
你不用找了,它根本就不在你“身上”。想一想,還有什麼比“生命”更純粹呢?“它”把一切都給了你,可你卻還是不滿意,擔心、害怕、懷疑“它”會離你而去。你懂得什麼是“全部”的意思嗎?簡單地說就是“不分你我”。“不分你我”你懂嗎?相知、相伴、相守,這是人類費盡“腦筋”想出來對“愛”的形容。可想一想,這些形容卻太不“恰當”,比起“不分你我”來就差遠了。“不分你我”!如果“不分”這兩個字沒有人說,那就再好不過了!不過“語言”畢竟隻是“語言”,內心的話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你懂我的“意思”就行了!“愛”應該跟我們的“關係”再清楚一點。“模糊不清”隻會讓我們承受“意想不到”的痛苦。
從年輕時,愛就在我們心裏“萌芽”。男人女人都需要“愛”,而我們處理得並不夠好。好像沒有做好孩子,就當上了父母。一切都那麼“陌生”!沒有一個“家庭”是一樣的,也沒有一種“愛”是相同的,甚至相似之處都有“它”不同的經曆。“經驗”對愛情來說簡直是無“用武之地”,“聲東擊西”讓對方無論是誰也想不到。不是“情人”善變,其實他們“自己”也不過是在“玩火”。以後的“悲劇”,自己去麵對“好了”。
因為,有情是最可憐的,即使是“痛苦”也會義無反顧。真愛離我們越來越遙遠,絕不可能有一人“快樂”、一人“痛苦”的“愛”。想一想,在我們內心深處,不都有過這種深刻的體驗嗎?像一個孩子似的,忘也忘不了,直到死,我們也還搞不清楚。或者是感動,或者是回憶,而最深最深的就是“留戀”。不是有人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嗎?正是因為我們並不真正了解“愛”,所以“愛”也會在一定時候離開我們。說是離開,其實根本就是“變形”,是我們用最深的“迷信”把“愛”埋葬。而“它”卻永遠在我們心底,隻不過我們沒有時間考慮。
Δ 把“愛”和“偉大”還給“生命”
“愛”以另一種形式出現,你卻不認識“它”,因為你從來沒有認真看清過“它”,甚至“否定”它。當你“否定”它的那一刻,你的“生命”已經失去了唯一的依靠,也因此走上了絕望。是你親手毀滅了“自己”。一切的一切不過都是“愛”的延伸,不是嗎?最遺憾的是你根本不了解“愛”。
“擦肩而過”,“仇視”身邊的人,這一切都是毫無意義的。你以為你“愛過”,你以為你“擁有”,正是這一個個的“以為”,會傷你傷得最深,甚至在你活著的時候,就把你貶入最黑暗的死亡。多少人因愛成恨,誰都知道,那是因為他“愛”得太深。可惜的是,在他心裏,愛與恨已沒有多大差別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我們根本不了解“愛”。當“愛”變成“恨”,一切的一切從此變得陌生,內心充滿了懷疑和仇恨。他的“生命”不再存在,至少已經墜入了深深的黑暗,到底誰才能解救他呢?
我們都知道,他根本不需要解救,因為他根本是在夢中。但對他來說,他好苦好苦,愈想求救,他就陷得越深。在他的心底隻有“恨”,“恨”已主宰了他,不論他問多少次,答案隻會是一個,那就是愈來愈大、愈來愈彌漫的“恨”。他的內心一樣也很矛盾,隻能用愛恨交織來形容。愛恨交織是什麼樣的感情呢?“複雜”、“混亂”,遠遠超過了“你”承受的“能力”。“愛”既然那麼“偉大”,為什麼又會讓我們追求得那麼苦呢?難道偉大的東西一定離人很遠嗎?偉大這個概念,那就跟我們無關了。
所以這一切,我們都應該反過來想一想,難道不是因為我們一開始就搞錯了嗎?我們依然可以“戀愛”,但這一切都不必把“它”說得那麼偉大,我們應該把“愛”和“偉大”統統還給“生命”。這樣,我們可能會“輕鬆”一點,可能是分工不同的意思吧!就好像小兵不能冒充司令一樣。那隻會把全軍搞得一團糟,而最後小兵也會被五馬分屍、軍法處置。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哦!想一想,是不是應該這樣才恰當呢?
當我們還沒有認清“愛”和了解“生命”之前,盡可能“輕鬆”一點,這樣也會讓“愛”和“生命”一展它的風采,讓我們可以更好地看清它。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你應該給自己多留一點餘地,至少受傷了,你不會把它當成世界末日。你可以很輕鬆地從困境中走出來,也就是說你應該把“生命”看得更廣大一些。“包容”可能也會越來越多,而這種“包容”自然避免了不必要的“積壓”。
Δ 一定要和“生命”接軌
記住,可不能讓你的人生經常“死機”,最好可以常常更換“操作係統”。固定地維護和清理你的“係統”,可以讓你“釋放”更多空間,“啟動程序”會更快。要不然幹脆,就來個“格式化”什麼的,總之讓你的“程序”保持最佳“性能”。試試看好了。也可以和生命“聯網”,和“網上朋友”們交流、談心,一定會有很多更新奇的東西,你會發現你太落後了,你會發現關心你的人很多很多。而這裏消除了時空、地域、種族、性別的界限,你完全可以用“生命”直接交流。久而久之,你一定會“物化”的,近朱者赤嘛!可能“信息”更多的,應是基於這方麵的“公路”。不然,比老爺車還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