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這次戰役關係全局,粟裕決心抓住有利戰機連續作戰,再殲援敵。於是,在我軍攻占開封後的第3天,粟裕便毅然決定主動放棄該城,把開封暫時讓給敵人。這樣既能使敵人背上包袱,分散兵力,又能使我軍集中力量尋殲援敵於運動之中。
根據當時敵我情況,在兩路援敵中,以圍殲較弱的後路即區壽年兵團更有把握。但這時兩路援敵相距較近,我軍必須先引誘其拉開距離,將兩路援敵隔開,以創造殲敵的戰機。為實現這一決心,粟裕決定,以第1、第4、第6和中野第11縱隊,組成突擊集團,由葉飛指揮,隱蔽集結睢縣、杞縣、太康之間和民權地區,實施南北夾擊,圍殲區兵團,其餘部隊由野司直接指揮。以第3和第8縱隊會同由上蔡地區北上的第10縱隊和位於杞縣的兩廣縱隊,組成阻援集團,在杞縣以西構築阻援陣地,隔離邱、區兩兵團,阻止邱兵團東援;中野第9縱隊進至鄭州東南地區,阻擊鄭州東援之敵,並從側後牽製邱兵團,另以冀魯豫軍區和豫皖蘇軍區一部兵力破襲隴海路徐州至民權段,直接配合野戰軍作戰。
根據敵情的可能變化,粟裕對集中殲滅區兵團提出了兩個作戰方案。第一方案是:如敵繼續由睢縣、杞縣間向河陽鎮、長崗集攻擊前進,就將其合圍殲滅於馬頭集為中心的地區。第二個方案是:如敵徘徊於睢縣、杞縣地區,我軍各縱隊則分別躍進,將其分割包圍於民權、睢縣、杞縣之間地。予以殲滅。
對上述戰役決心和部署,中央軍委、毛澤東於25日10日時和26日3時兩次複示,指出:“部署甚好。” “在睢縣、杞縣、通許之線(或此線以南),殲敵一路是很適當的。如能殲滅75、72兩個師當然更好,否則能殲滅第75師也是很好的。”
根據上述指示精神,粟裕在26日中午再次給部隊下達命令,進一步區分了各縱隊的任務,並規定了待機的位置和進入的時間。為配合這次作戰,中野決定繼續全力牽製平漢鐵路南段的敵胡璉兵團和張軫集團;華野第2兵團繼續包圍兗州,吸引敵整編第25師北上;華野第4兵團以主力向淮海地區展開攻勢。
6月26日晨,我第3和第8縱隊按預定計劃,由開封城郊向通許方向轉移,誘邱兵團西進開封;第1、第4和第6縱隊向杞縣以南傅集東西地區隱蔽集結。這時,敵人誤認為我軍經過開封戰役後必須休整補充,不會有積極行動。因此,敵陸軍總部將25師經徐州北進,準備解兗州之圍;同時以邱兵團會同劉汝明部東進開封,以區兵團向睢杞地區前進,企圖乘我方疲勞之際,壓我於通許、扶溝黃泛區尋求決戰,達到鞏固開封的目的。
睢縣和杞縣位於開封東南,兩縣毗連,一片平川,一向有“古戰場”之稱,今天,我人民解放軍又要在這座古戰場上創造新的輝煌戰績。
6月26日,敵第5軍和劉汝明部的整編第68、55師進占開封。5軍的200旅位於開封城南地區,整編83師留蘭封作機動部隊,而以整編75師、72師組成的區壽年兵團,則自民權、野雞崗向睢杞運動,企圖對開封采取側翼迂回的態勢。26日,75師進至杞縣東北南陳寨、呂屯地區,前鋒越過惠濟河,並與我兩廣縱隊接觸。72師也進至鐵佛寺周圍,其搜索部隊在馬頭集附近與我1縱、兩廣縱隊前哨陣地接觸,但該敵懼我圍殲,龜縮不前。鑒於邱、區兵團已東西相距3日行程,為了不失戰機,華野指揮部決定臨時改變原定在惠濟河以南聚殲區兵團的決定,命令3、8、10縱、兩廣縱隊在通許、朱仙鎮、桃林崗一線阻擊5軍,保證東線友鄰作戰;以1、4、6、11縱組成東線主攻部隊,采用戰場躍進形式,向敵攻擊前進,首先將區壽年兵團消滅在睢杞地區。特縱各榴彈炮團、野戰炮團分別配屬阻援和主攻部隊。
十三、軍情急,葉飛帶上警衛營
1948年6月27日下午,我東線部隊根據粟裕的命令,在葉飛指揮下全線出擊,28日,我軍即將區壽年兵團鐵桶般包圍起來,我軍捉拿“甕中之鱉”的戰鬥開始了。
6月27日,我華野1縱各師的先頭部隊剛過惠濟河北,就和區壽年兵團接上了火:縱隊司令員葉飛指示l師師長廖政國說:“你們1師的任務是沿著睢縣城西側,向敵縱深穿插過去,撇開75師和72師,矛頭指向龍工店,打亂敵人的部署。”廖政國隨即按照縱隊首長的決心行動,揭開了戰鬥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