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2 / 2)

於子壽是精明人。他看到本店所經營的除汽油煤油銷路較好之外,洋廣雜貨都不景氣。麵對著生意興隆的光陸,看著“財神爺”過門而不入,他怎能不動心呢?既然本店商品對闊人沒有吸引力,何不改弦易轍另謀生財之道呢?他看出了新的發財機運:隻有改行經營食品,才能把這些看電影的闊人吸引過來。但這並不容易,自己幹絨線鋪多年,輕車熟路,一時對改行下不了決心。張秉貴“伺候掌櫃的”,時常出入櫃房,從於子壽的言行也摸出他幾分心思。有一天,張秉貴見於子壽看著報上的一段話微皺眉頭,反複沉吟,最後用拳頭一敲桌子自言自語:蠢?我可不能再三心二意了?張秉貴不敢動問,他利用給掌櫃斟茶的機會記下那張報紙的日子,過後一看,原來是王府井國貨售品所刊登的一則減價、贈獎、驚人犧牲的廣告。廣告最後有這樣一段話:“朋友,請看,三年來這小小國貨店曾在這洋貨充斥的平市受了若幹艱難,他不顧前途荊棘與甜成,邁著整齊的步伐,低著頭的苦幹。朋友,來?希冀著你熱烈的提倡與讚助,免受外力摧殘。努力,努力,光明就在前邊。”張秉貴明白了:掌櫃的不“蠹”,國貨售品所前車可鑒,他大概決心改行了。

果然,不幾天,德昌厚便開始添上糖果、瓜子等食品,還聽說堆房裏正在籌建烤爐,托人招聘糕點師傅也有點眉目了。目下年關結賬,於子壽又吩咐王雨田,原有的許多品種賣完為止不再進貨。店員們也明白:新年新歲德昌厚也正處在除舊布新之際。他們抱著美好的憧憬,放棄了初三到初五的三天例行休假。

正月初二,張秉貴輪到休半天假的機會。這半天,他本可回家看看,但學徒期間不準回家的“鋪規”是必須恪守的。所以,隻好用這半天時間步行到延壽寺街明興煤油莊去給哥哥拜個年。他很想念媽媽,昨晚在燈下寫好一封拜年信,請哥哥捎回家去。

哥哥問過他的學徒生活。他很剛強,一個苦字不說。哥哥是過來人,也不多問,隻說:“你們掌櫃的厲害,要多加小心。”並取出一件舊大褂送給他說:“學徒費衣裳,你將就著穿吧?”

接過衣服,張秉貴有點動情,卻沒有流露。他要好好幹,學買賣是自己選擇的,再苦也要爭口氣。但他不能不做出比較:在織布廠工資雖然微薄,還能買點衣服;在這裏呢?出門連車錢也沒有。雖說夥食比學手藝好點,可這三年不開工資的學徒期多麼難熬呀?已經幹了半年,能不能給點“饋送”呢?

正月初六晚上,是各家商店“說官話”的日子。德昌厚“說官話”照例由於子壽主持。他先說一番吉利話,講一通“肉肥湯也肥”的“道理”,然後把夥計和徒弟一個個叫進櫃房去“說”。一般是於子壽先講:“去年買賣不好,所幸還能維持。今年大夥都得辛苦點。”然後因人而異肯定成績,指出不足之處,對徒弟還得數落一頓,最後才說:“去年賺錢不多。不過你跟我這麼多年啦,也不容易,’饋送你××元吧?”這時,夥計或徒弟無論是不是滿意,都得作揖道謝。然後退出櫃房。

這是掌櫃的作威作福的時刻,“官話”以掌櫃的一言為定,絲毫沒有詢問或商量的餘地。饋送數額,同事之間互相也不交談,但張秉貴觀察著每個人從櫃房出來後的表情,便可估摸出個大概。有的眉開眼笑,有的悶聲不響,還有一位夥計原是賣洋廣雜貨的老行家,走出櫃房便垂頭喪氣地去收拾行李,當天晚上黯然離店,原來是於子壽的經營重點已轉向食品所以請他“另謀高就”了。

最後輪到張秉貴。他忐忑不安地走進櫃房。於子壽說:“你進店不到一年,用不著說官話。不說官話就沒有饋送。今年要好好幹,別學偷懶耍滑,要是不好好幹,到年下還沒有饋送。”張秉貴一聽分文不給涼了半截,但他還是連忙答應:“我一定好好幹?”於子壽看出了他的失望,又接著說:“都說我管徒弟管得嚴,用人用得狠,其實,這都是為了你們好,不管不用學得出來嗎?”張秉貴又連忙答應:“掌櫃說得對,我要快點學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