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遣懷詞,寫送春又留春的複雜心情。語言質樸,自然,明白曉暢。反映了詞人年事已高卻豪氣不衰,曠達樂觀的精神。

嶽飛

(1103—1141),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負氣節,家貧力學,尤好兵法。宣和四年(1122)應募。南宋初,上書高宗反對南遷,被革職。後隨宗澤守汴京,任統製。宗澤死,他又跟從杜充南下。紹興九年(1139)上書反對宋金議和,次年大敗兀術於河南,收複鄭州、洛陽等地。由於嶽飛功高蓋主,宋高宗恐其有異心,便解除了他的兵權。後又遭秦檜誣陷毒死獄中。孝宗時詔複官職,以禮改葬,諡武穆。後追封鄂王。

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①,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②、踏破賀蘭山缺③。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④。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⑤。

【注解】

①靖康恥:靖康二年(1127)金兵破汴京,徽宗、欽宗被俘,北宋亡國之恥。

②長車:指兵車。

③缺:狹隘的關口。

④胡虜:對女真侵略者的蔑稱。

⑤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古指帝京,謂帝王宮闕所在地。

【賞析】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激動人心的愛國詞。上闋抒懷,雖屢建奇功,但中原未複,仍以珍惜年華自勉,表現了為複國大業隻爭朝夕的進取精神。下闋述誌,雪國恥,搗敵巢,複故土,對戰勝強敵充滿了信心。這首詞筆力沉雄,情致深婉,不同凡響,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裏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鬆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賞析】

這首詞抒發了詞人憂患、孤獨和失落的複雜心情。上闋寫憂深思遠之情,下闋寫壯誌難酬的孤憤及知音難遇的淒愴情懷。詞人以沉鬱蘊藉的藝術手法表達了他抗金報國的情懷。

張孝祥

(1132—1169),字安國,號於湖居士,曆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考取進士第一。曾任建康(今江蘇南京)留守等職,三十八歲卒。他的詩詞氣概淩雲,以雄麗著稱。詞作反映現實,表現深厚的愛國思想。有《於湖集》、《於湖詞》。

六州歌頭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①。黯消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②,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③。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④。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⑤,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⑥。幹羽方懷遠,靜烽燧⑦,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⑧,若為情⑨!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注解】

①悄邊聲:暗示對金人已采取不抵抗政策。

②殆:似乎是,大概是。

③膻腥:牛羊肉氣味。此指金統治者。

④區(ōu)脫:土堡,亦作“甌脫”,匈奴語稱邊境屯成或守望之處。

⑤埃蠹(dù):塵掩蟲蛀。

⑥神京:都城,指汴京(今開封)。

⑦烽燧:古時邊防用於報警的信號。

⑧馳騖:奔走忙碌。

⑨若為情:若何為情,怎麼好意思。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在建康留守時所寫。上闋寫淮河邊備鬆弛,中原敵騎橫行,景象淒涼。下闋寫複國大事難行,議和之風又起,中原父老空望南師,使人徒然落淚,空懷悲憤。詞作格局宏大,抒發了詞人的滿腔愛國激情,感人至深。

念奴嬌

過洞庭

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②,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銀河共影,表裏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③,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④,穩泛滄浪空闊⑤。盡挹西江⑥,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注解】

①洞庭青草:皆湖名,青草湖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②玉鑒:玉鏡。

③嶺海:五嶺之外,今兩廣地區。

④蕭騷:蕭條淒涼。

⑤滄浪(lánɡ):青蒼色的水,指遼闊的湖水。

⑥挹(xián):用勺子舀水。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中秋前夕洞庭湖水月交輝,上下澄澈,清奇壯美的景色。在湖光與自我的物我映象中,作者所創造的藝術形象使心靈宇宙得以淨化。在超塵絕俗之想中有著哲理的感悟和升華。

陳與義

(1090—115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曾任中書舍人等職,又任參知政事。以詩聞名。早期作品受黃庭堅、陳師道的影響頗深,故時人亦視其為江西派。後經靖康之變,目睹亡國現實,詩風傾向杜甫,反映現實,多感憤沉痛之音。風格清婉秀麗。有《無住詞》十八首。

臨江仙

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賞析】

這是一首名作。上闋追憶二十多年前在洛陽故鄉歡聚的豪暢歡樂。下闋抒發國事滄桑、身世飄零的感慨。用筆空靈,內涵豐富。

虞美人

餘甲寅歲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無複存者。乙卯歲,自瑣闥以病得請奉祠①,卜居青墩鎮。立秋後三日行,舟之前後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斷也。以長短句記之。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來遊,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長恨拏舟晚②,空見殘荷滿。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

【注解】

①瑣闥:代指宮門。

②拏舟:牽舟,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