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抒發春愁閨怨的詞,詞中描寫作者觸物及人,思念意中人的痛苦。作者由傷春而感懷,通過寫春景曲折含蓄地表露出對自己婚姻的不遂意和對意中人的懷念。

減字木蘭花

春怨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①。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②,剔盡寒燈夢不成。

【注解】

①著摸:折磨。

②相仍:相繼。

【賞析】

這首詞表現出主人公孤獨的意境,自然婉轉地表露出作者對自己婚姻不滿的哀怨。詞短情長,含蘊深厚。

蝶戀花

送春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係青春,少住春還去。猶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賞析】

這是一首惜春傷懷之作。寫主人公由送春而惜春,惜春而傷懷,通過有層次的心理變化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露出一種淒婉的怨愁心緒。

呂本中

(1084—1145),字居仁,世稱東萊先生,壽州(今安徽壽縣)人。紹興六年(1136)賜進士出身。曆官中書舍人、權直學士院。南渡後亦有悲慨時事之作。詩屬江西詩派。有《東萊集》《紫薇詞》等。

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隻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到團圓是幾時?

【賞析】

這是一首富有民歌情調的小詞。抒發聚會無期的離恨。詞作采用白描手法,語調回環往複,情致綿綿,表露真摯的思戀,韻味深厚。

踏莎行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賞析】

這是一首遣懷詞。作者月夜登樓懷遠,詠雪,詠梅,借物寄情,委婉表露出離情愁緒,含蓄雋永。

蔡伸

(1088—1156),字申道,自號友古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政和進士,官至左中大夫。

十六字令①

天!休使圓蟾照客眠②。人何在?桂影自嬋娟③。

【注解】

①該詞又名《蒼梧謠》。

②圓蟾:即圓月。

③桂影:即月影。嬋娟:婆娑美好的姿態。

【賞析】

這首小令寫客子懷人情思。由月圓而感懷,抒寫出客子深深的思戀之情,詞作蘊藉含蓄,頗富情致。

曾覿

(1109—1180),字純甫,號海野老農,汴京(今河南開封)人。有《海野詞》。

憶秦娥

邯鄲道上望叢台有感

風蕭瑟,邯鄲古道傷行客。傷行客,繁華一瞬,不堪思憶。

叢台歌舞無消息①,金樽玉管空陳跡。空陳跡,連天衰草,暮雲凝碧。

【注解】

①叢台:在邯鄲城弱門外,乃戰國時趙武靈王所築,曾經是“朝歌夜弦”的宴樂之所。

【賞析】

這首詞作感傷時事。作者曾奉命使金,祝賀正旦(正月初一),深感屈辱和痛苦,又客行途中(邯鄲古道)目睹曆史遺跡,引發出興衰感慨和反思。

石孝友

(生卒年不詳),字次仲,南昌(今屬江西)人。乾道二年(1166)進士。有《金穀遺音》。

眼兒媚

愁雲淡淡雨瀟瀟,暮暮複朝朝。別來應是,眉峰翠減,腕玉香消。

小軒獨坐相思處,情緒好無聊。一叢萱草,幾竿修竹,數葉芭蕉。

【賞析】

這是一首思人念遠,心情孤寂的小詞。詞中細膩地描寫思戀意中人的心緒,觸景生情、寄情於景,用筆瀟灑,語淡味濃,辭情並茂。

卜算子

見也如何暮,別也如何遽。別也應難見也難,後會無憑據。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賞析】

這首詞抒寫別情。李調元評此詞:“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詞作構思新穎巧妙,語調回環往複,詞淺情深。

李呂

(1122—1198),字濱老,一字東老,邵武軍光澤(今屬福建)人。著有《澹軒集》十五卷,《國史經籍誌》傳於世。

鷓鴣天

寄情

臉上殘霞酒半消,晚妝勻罷卻無聊。金泥帳小教誰共?銀字笙寒懶更調。

人悄悄,漏迢迢,瑣窗虛度可憐霄。一叢恨滿丁香結,幾度春深豆寇梢。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閨情的詞。作者不露痕跡地使用前人成句,將一位癡情女子的苦戀煎熬的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來,真摯感人,情致深婉。

遊次公

(生卒年不詳),字子明,號西池,建安(今屬福建)人。以文章見知,參內幕。存詞五首。卜算子

風雨送人來,風雨留人住,草草懷柈話別離,風雨催人去。

淚眼不曾晴,眉黛愁還聚。明日相思莫上樓,樓上多風雨。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情人離別的詞。有情人剛剛重逢又要匆匆離去,悲歡離合,纏綿婉轉。詞作以風雨起,以風雨結,敘述、抒情與自然界的風雨相聯係,意境渾然,寄意深遠。

戴複古

(1167—?),字式之,號石屏,台州黃岩(今屬浙江)人。有《石屏詩集》、《石屏詞》。

滿江紅

赤壁懷古

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①,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

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

【注解】

①貔虎:本指猛獸,這裏比喻凶猛的軍隊。

【賞析】

這是一首遣懷詞。詞人觸景生情,感慨曆史興衰,表露憂國傷時的心緒。紀昀評此詞為“豪情壯舉,實不減於(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