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休趕上:即不可窮追不舍。

【賞析】

該令曲借詠史以寓現實感發:以為凡事須留有地步,不可逞強太過。而過猶不及,事物有可能向其反麵發展。

慶東原

歎世

明月閑旌旆①,秋風助鼓鼙②,帳前滴盡英雄淚。楚歌四起,烏騅漫嘶,虞美人兮③!不如醉還醒,醒而醉。

【注解】

①旌旆:旗幟。

②鼓鼙:軍中戰鼓。

③“帳前”四句:寫項羽被困垓下,英雄末路的情景。《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項軍四麵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賞析】

此亦詠史篇,大半楚漢相爭熟事。其要旨在末二句,必欲將曆史興亡一發模糊了去。

清江引

野興二首

樵夫覺來山月底①,釣叟來尋覓。你把柴斧拋,我把魚船棄。尋取個穩便處閑坐地②。

【注解】

①覺來:醒來。

②穩便處:安穩、方便的地方。閑坐地:閑坐著。此處“地”字為語助詞,其意義相當於“著”。

綠蓑衣紫羅袍誰為你①?兩件兒都無濟②。便作釣魚人③,也在風波裏。則不如尋個穩便處閑坐地。

【注解】

①綠蓑衣:為漁樵農夫的衣飾。紫羅袍:貴宦的象征。唐製,三品以上服紫。

②無濟:無用,無價值。

③便:即便。

【賞析】

無窮苦悶是深藏於曲中的,曲折透出的仍是一種對現實的萬般無奈。《桃花扇·餘韻》是受到了此二曲的啟發,一漁一樵話興亡,終覺“避禍今何晚,入山昔未深”,作鳥獸散狀了。

四塊玉

天台路①

采藥童,乘鸞客②。怨感劉郎下天台,春風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見開。命薄的窮秀才,誰教你回去來?

【注解】

①天台: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縣北。據《太平禦覽·天台二女》載,劉晨、阮肇入天台采藥,迷不得返,遇二女子,邀至其家,留半年,懷鄉思歸。及歸,鄉邑零落,已曆十世。後複入天台,則失二女所在。

②乘鸞客:《列仙傳》載,秦有蕭史善吹簫,與秦穆公之女弄玉結為夫婦。簫史教弄玉作鳳鳴,引鳳止其屋,夫婦俱乘鳳凰升天而去,因鸞鳳同類,後世因以“乘鸞”比喻神仙伴侶。

【賞析】

這首曲令的經典之處就在於結尾的兩句。劉阮二郎既已入神仙境地,何苦還要回到早已零落的故鄉呢?所謂“天下台”後,人不在,花不開,一片蕭索,滿眼淒涼,映射的恰恰是對現實人生的厭倦,曲折反映的正是元代士人的出世之想。

四塊玉

馬嵬坡①

睡海棠②,春將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③。《霓裳》便是中原患④。不因這玉環,引起那祿山⑤,怎知蜀道難⑥?

【注解】

①馬嵬坡:在今陝西興平縣西北。楊貴妃被縊死於此。

②睡海棠:喻楊貴妃。有一次楊貴妃醉酒未醒,玄宗召見她,侍兒扶她前來,隻見她醉態嫵媚,唐玄宗笑稱她為“海棠睡未足”。

③明皇:即唐玄宗。

④霓裳:霓裳羽衣舞,唐代樂舞名。楊貴妃善舞此曲。

⑤玉環:楊貴妃字玉環。祿山:安祿山,他的叛亂致使唐朝由盛轉衰。

⑥蜀道難:指安祿山攻入潼關,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

【賞析】

馬致遠令曲似有譴責之意,以為釀成“安史之亂”,責在李、楊的窮奢極欲,有詠史警世意味。馬致遠這樣寫,曲折流露出潛在民族意識,因為安祿山一向是被稱作“胡兒”的。

四塊玉

洞庭湖①

畫不成,西施女,他本傾城卻傾吳②。高哉範蠡乘舟去,那裏是泛五湖?若綸竿不釣魚③,便索他學楚大夫④。

【注解】

①洞庭湖:太湖的別稱。春秋時,越王勾踐敗於吳國後,命大夫範蠡在民間求得美女西施,獻給吳王夫差。吳王迷戀西施美色,荒於國政,後被越國所亡。吳亡後,範蠡為遠禍全身改名鴟夷子皮,攜西施泛舟西湖,離越遠去。此曲即詠此事。

②傾城:《漢書·外戚傳》引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形容絕色女子有傾覆國家的力量。

③綸竿:釣竿。釣魚:指退隱江湖。

④便索:就須,就要。楚大夫:指屈原,曾為楚國三閭大夫,後投江而死。

【賞析】

文種曾與範蠡共輔勾踐滅吳複國,然他沒有像範蠡一樣激流勇退,結果被勾踐賜劍而死。小令是範蠡而非屈原,無非是倡隱,詠史終歸還要落腳於現實思考的。此外,馬致遠有貢也頗有學問。

四塊玉

臨邛市①

美貌娘,名家子②,自駕著個私奔車兒。漢相如來做文章士③,愛他那一操兒琴④,共他那兩句兒詩⑤。也有改嫁時。

【注解】

①臨邛市:在今四川邛崍縣。漢武帝時,臨邛富豪卓王孫,有女文君,寡居在家。司馬相如慕其才貌,趁卓家宴飲之機,以琴心挑之,文君心動,夜奔相如。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②名家子:名門之女。指卓文君。

③便做:僅僅是,隻不過。

④一操兒:一曲。

⑤句兒詩:指司馬相如吟詠《鳳求凰》詩句:“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賞析】

這首小令借司馬相如這位“文章士”的得意於當時而自況,大有過屠門而大嚼意味。自然也流露出生不逢時之歎。假使司馬相如生於元代,他的命運會怎樣呢?曲子的韻外之致大約在此。

四塊玉

歎世三首

帶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誰能躍馬常食肉①?二頃田,一具牛,飽後休。

【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