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誰能”句:意為有幾人能做高官受厚祿呢。躍馬,象征官宦的威儀。食肉,指享受優厚的俸祿。古代稱享受厚祿的官員、貴族為“肉食者”。
又
佐國心①,拿雲手②。命裏無時莫剛求③,隨時過遣休生受④。幾葉綿,一片綢,暖後休。
【注解】
①佐國心:輔佐君王安邦治國之心。
②拿雲手:比喻誌向遠大,本領高強。拿雲,上幹雲霄。
③剛求:硬去追求。剛,硬、偏的意思。
④過遣:生活、過日子的意思。生受:找麻煩、自討苦吃的意思。
又
帶月行,披星走。孤館寒食故鄉秋①,妻兒胖了咱消瘦。枕上憂,馬上愁②,死後休。
【注解】
①寒食:節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說兩天)。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樹焚死,就定於是日禁火寒食。
②枕上:指睡夢中。馬上:指為謀衣食,跋涉於旅途。
【賞析】
這三首曲令以隱逸為尚,大有逃世一避世之嫌,甚至有大倡飽食終日、不思進取的消極意味。它折射出元代士人萬般無奈、異常痛苦的複雜的內心世界。倘若真的認命了,滿足了,怕是就連歎息也都不會了。
天淨沙
秋思①
枯藤老樹昏鴉②,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注解】
①這是元人寫自然景物的名曲。元周德清《中原音韻·小令定格》說此曲為“秋思之祖”。王國維《人間詞話》說它“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有元一代詞家,皆不能辦此也”。《顧曲麈談》也說它“直空今古”,“明人最喜模仿此曲,而終無如此自然,故餘以為不可及者此也”。
②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
【賞析】
遊子天涯之作,曆代之乏,而此曲能出人頭地,實與特定時代的精神氣候息息相關。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漢族士人皆有“客寄”之感,亦可謂之“天涯之愁”。全曲二十八字,且全用名詞,不用一個動詞,亦令人擊節讚賞,拍案叫絕,可謂空前絕後,罕有其匹者。
撥不斷
立峰巒,脫簪冠①。夕陽倒影鬆陰亂,太液澄虛月影寬②,海風汗漫雲霞斷③。醉眠時小童休喚。
【注解】
①脫簪冠:脫下官帽。簪,固定發髻或冠帽的長針。冠,帽子。此處簪冠指官吏所戴的帽子。
②太液:漢武帝興建的宮苑池名。這裏指空闊的湖泊。澄虛:指倒映在水中的天空澄澈空明。虛,天空。
③汗漫:漫無邊際的樣子。雲霞斷:雲霞被吹散消失。斷,盡。
【賞析】
從夕陽鬆影到月影寬闊,可看出時間的流逝,而“海風汗漫”,則是心胸放曠後的一種物我皆忘的感覺了。寥寥數語,意境宏闊,景象與心境相表裏,於孤獨中概見卓然獨立的人格精神,不啻為高士造像也。
王伯成
涿州(今河北涿州)人,與馬致遠為忘年友。散曲存世,卜令二首,套曲三首。
喜春來
別情
多情去後香留枕①,好夢回時冷透衾②,悶愁山重海來深。獨自寢,夜雨百年心③。
【注解】
①多情:指情人。
②回時:指醒來。衾:被子。
③夜雨百年心:意謂淅淅瀝瀝的夜雨勾起對愛人的無窮思念。百年,一生。
【賞析】
令曲寫閨中女子內心獨白,細微生動。別後思念,情不能已。枕上留香,繡衾冷透,都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寫來淡淡,卻是畫樓人孤,虛帷獨寂,讀之令人黯然魂銷。
王德信
字實甫,大都(今北京)人。寫過雜劇十四種,今存《西廂記》《麗春堂》《破窯記)三種。《西廂記》使他贏得“天下奪魁”的美譽,至今仍膾炙人口。涵虛予論曲,說:“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但他的散曲存世可確認的僅一首。
山坡羊
春睡
雲鬆螺髻①,香溫鴛被,掩春閨一覺傷春睡。柳花飛,小瓊姬②,一片聲雪下呈祥瑞③。把團圓夢兒生喚起④。誰,不做美?呸,卻是你!
【注解】
①雲鬆螺髻:形容蓬鬆的螺殼狀的發髻。
②小瓊姬:小丫環。
③雪下呈祥瑞:小瓊姬將柳花喻為兆豐年的瑞雪。
④生喚起:硬喚醒。
【賞析】
主曲中將雪比作柳絮,最早是晉人謝安的侄女謝道溫,她因而被後人稱為“柳絮才”。這裏反其義而用之,將柳絮比作雪,而且極盡誇張之能事使小丫環大叫高聲。小曲於諧趣中完成兩個人物的刻畫,這是正曲的優點所在。
十二月過堯民歌①
別情
自別後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②。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③。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④!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今春,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⑤。
【注解】
①這是一首帶過曲,又稱合調,屬小令的變體。帶過曲是寫完一曲之後,意不能盡,接著把宮調相同而音律恰能銜接的兩三個曲調連結起來寫。這兩隻曲子都不能單獨用作小令。元人使用的帶過曲調式約有三四十種,最常見的有:[正宮]《脫布衫》過《小梁州》,[中呂]《醉高歌》過《紅鄉鞋》,《十二月》過《堯民歌》,[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令》等。
②更那堪:怎麼能再經得起。粼粼:水波流動的樣子。
③重門:庭院深處的門。
④銷魂:神思茫然,仿佛魂將離體。
⑤摟帶:裙帶。
【賞析】
曹雪芹曾取了此曲,寫入《紅樓夢》中,讓賈寶玉以筷子敲碗唱了這支《拋紅豆》曲(第28回)。將以上三曲對讀含味,不僅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瓜葛,而且不難悟出其妙處來。周德清評此曲謂:“對偶、音律、平仄、語句皆妙。”
楊果
(1195—1269),字正卿,號西庵,祁州蒲陰(今河南安國)人。他在金朝中過進士,當過縣令,到元朝做到參知政事、懷孟路總管等高官。
小桃紅
采蓮女二首
采蓮人和采蓮歌,柳外蘭舟過①,不管鴛鴦夢驚破。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臥。傷心莫唱,南朝舊曲②,司馬淚痕多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