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習知識並能經常複習,不是很愉快嗎?有誌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而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趣味故事:韋編三絕
孔子一生好學,以之為樂,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然在不斷地學習。他在快70歲的時候,還花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去學習鑽研《周易》。他先把《周易》從頭到尾全部讀了一遍,了解它的基本內容。沒過多久,又讀了第二遍,著重思考其中的基本要春秋時期的書,大多都是用竹簡製成的。竹簡是用竹子劈成的一節節的竹片,把它用火烘幹後,就可以在上麵寫字。大多數情況下,一枚竹簡隻能寫一行字,非常有限,所以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一般用熟牛皮帶子編成冊後,才能閱讀。因此,一部書往往是非常沉的,古人在讀書時,翻閱起來也並不是那麼容易。
但是,孔子晚年研習《周易》時,不疲倦地反複翻閱,以至於把穿竹簡的牛皮帶子都給磨斷了好幾次。盡管己經苦讀到了這樣的程度,但孔子仍然不滿足,他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內容與文采了。”
巧言令色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貌似乖巧,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趣味故事:陽晝釣魚
宓子賤接受魯國國君的任命,就要到單父去任職了。臨走前,他向老師孔子辭別,孔子囑咐他說:“不要因為別人的意見與自己相反就輕率地拒絕,輕率拒絕就容易被蒙蔽;也不要輕率地應許別人,輕率應許了就容易因做不到而失信於人。”宓子賤在心裏牢牢記住孔子的話。他又去辭別老朋友陽晝。陽晝對宓子賤說:“我從來沒有做過什麼官,不懂得為官頁碼右論治理之事。地位卑微,也沒有什麼好的禮物可以送給你。隻是多年來,得出兩條釣魚的經驗,願意送給你。”宓子賤一聽,感到很新鮮,迫不及待想知道,說:“您請快說,我洗耳恭聽。”陽晝說:“釣魚的時候種魚,叫做‘陽橋’,當你剛放好釣餌,垂下魚線,它就遊過來爭搶食物。雖然容易釣到,但這種魚肉薄味道又差。還有一種魚,繞著釣何遊來遊去,時而要吃,時而遊開,做出欲食又止的樣子,這種魚叫做‘魴魚’,肉質鮮美無比。”宓子賤立刻領悟到朋友此言的寓意,由衷地說:“你的經驗太好了!宓子賤乘車前往單父赴任。還沒到單父的城門,就有單父的官員們率當地豪富趕來迎接他。見到宓子賤,這些人立刻滿麵堆笑,欲上前問候拜見。見此情景,宓子賤立即想到了朋友陽晝的話,他對駕車的馬夫說:“不要理他們,加快趕路。”來到單父後,宓子賤有意疏遠那些整天隻會恭維奉承的人,他親自去百姓中間了解百姓的想法和需要,並且認真聽取別人提出的建議,審慎采納,拜請那些在單父德高望重的人為治理單父出謀獻力。就這樣,宓子賤用了幾年時間,把單父治理得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