誨人不倦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孔子說:“默默用心記下所學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要滿足,教誨別人從不知疲倦,這三點我做到了什麼呢?”
趣味故事:子路受教子路在拜孔子為師之後,給孔子帶來了不少麻煩和困難。
他性情爽直,為人勇武,但有時辦事又不免魯莽了些。孔子的其他弟子見這個子路平日言談粗陋,都不太喜歡與他交往。孔子了解到弟子們的想法,就對他們說:“不要這麼想,子路做事是有些魯莽之處,但他的人品還是值得肯定的。況且,他的勇氣很少有人能比得上。隻要稍加教化,他就會有所作為啊。
孔子說:“君子以忠為本質,以仁來護衛自身,以德服人,別人才能真心順服。以武力服人,口服心不服啊!”子路聽了老師的一番教誨,馬上回去脫下戎服,換回學子的裝扮。
一年夏天,孔子帶著弟子們遊泰山。走在山中,自然比外麵涼爽些,但無奈夏日酷熱,他們登高而行,個個早已經是汗流浹背。這時候,子路主動提出去打水給大家喝。於是大家就地坐下來休息,等待子路。誰知,子路這次打水竟遇到了猛虎。他與虎搏鬥,揮劍將老虎的尾巴斬斷了一節。老虎逃走後,子路返回到孔子麵前,講述了剛才的經曆,他自豪地問孔子:“老師,您看我算不算個勇士啊?”孔子說:“子路啊,真正勇武的人會把老虎的頭政下來,次之呢,也會刺中老虎的腹部,最差的就要數斬斷老虎的尾巴了。”孔子見子路作出這樣的舉動,笑道:“子路,真正有本事的人,用筆殺人,差一些的呢,用舌頭殺人,最末流的才是用刀殺人啊。”子路更為氣憤了,甩下劍就要下山。孔子叫住他,問:“你幹什麼去?”子路氣呼呼地說:“我不學了。”孔子笑笑,說:“這是氣話。
你資質這麼好,不學習不可惜了嗎?”子路說:“天資好,就不用學習。我聽說南山有竹,筆直挺立,不必多加工就能直接用做箭支,射出去可以穿透犀牛皮。”原來子路自比南山之竹,看來自視頗高呢。
孔子聽了,意味深長地對他說:“把南山的竹子前端削尖,裝上箭頭,後麵插上羽尾,這樣不是可以射得更深嗎?”子路聽了老師這番話,羞慚地低下頭,說:“我明白了,我資質不錯,如果跟隨老師虛心學習,磨練自己,就會有更出色的表現啊。”自此以後,子路勇而好學,還盡心為孔子駕車,最終成為孔門有名的弟子。
舉一反三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譯文)孔子說如果心裏還未想明白,就不要去啟發;如果想說卻說不清楚,就不要告訴他答案。如果給學生舉出一方麵的例子,他卻不能回答出另外三個方麵的問題,就不要再教給他更多的東西了。”
趣味故事:舉一反三眾所周知,大教育家孔子在教學方麵有很多自己獨到的見解,這些非常有價值的觀念放到今天來看,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其中,啟發式教學就是一個貫穿孔子教學始終的原則。
孔子曾經給學生們講解過關於如何對待貧窮與富貴的問題,並且說:“做到貧窮而沒有怨憤很難,做到富貴而不驕奢,就要容易些。”聰明好學的子貢對老師講的問感興趣。下課後,他又默默思+了幾曰。後來,得出自己的看法,是去見孔子。他對孔子說:到貧窮而不向富人阿諛奉承,富貴卻不在窮人麵前驕奢作惡,老師認為怎麼樣呢?”孔子說:“做到這樣已經算不錯了,不過還是比不上貧窮而能堅持潔身自好,富貴而能按禮數辦事啊。”子貢說:“《詩經》上說的要像切磋骨、角,琢磨象牙、玉石一樣,去切磋、琢磨道義學問,就是這個意思吧?”孔子聽了很欣慰,說:子貢啊,你已經能舉一反三了。看來,老師現在可以和你討論《詩經》。
富貴於我如浮雲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水,彎著胳膊當枕頭,其中也自有樂趣。不合道義而得到的富貴,對我來說,就好比是天空中的浮雲一樣。”
趣味故事:貧而樂道曾參跟隨老師孔子返回魯國後,沒有什麼好的差事可以做,於是就在家裏過著窮苦的生活,穿破舊的衣服,自己耕田種糧食吃。魯國的國君聽說後,對他非常關心和同情,決定給他一項特權,叫“食邑”,讓他不必勞動,就可以享受俸祿。
沒想到曾參卻拒絕了。他認為“食邑”是隻拿俸祿不做事,這:頁碼糾吞工紅樣不勞而獲的事情,還不如自食其力的好。
派來的使者好心地勸曾參說:“您並沒有求人賞賜,是人家主動給您的優待,為什麼不接受呢?”曾參微微一笑,對使者講了這樣一番話:“我常聽說,受人者畏懼於人,與人者驕傲於人。即使人家對我不驕傲,我能不畏懼嗎?”曾參最終也沒有接受魯國國君贈給他的“食邑”。
論曾參說:“你可以到子路那裏去,不用你說什麼,也會得到厚待曾參聽了,卻搖了搖頭說我從來不願垂翼求人,寧願在,西河教學,過安貧樂道的生活,不圖小利,以仁為己任,直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曾參說到做到了。他住在西河岸邊,生活貧困到了難以維持的程度。他麵黃肌瘦,有時候無米下鍋,三天都不動火,十年沒做過新衣服,帽纓子都斷了,鞋子破得都露出了腳。盡管這樣,他仍然很樂觀,怡然自得,還經常在西河岸邊散步,輕風拂麵,他唱起《商頌》樂曲,聽起來好像玉石撞擊發出的聲音,好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