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而無怨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譯文)孔子說:“貧窮卻沒有怨憤,難以做到;富貴而不驕傲,容易做到。”
趣味故事:榮啟期三樂有一次,孔子帶領弟子到泰山遊覽,在半腰休息時,遇到一位老者在樹下鼓瑟作歌。孔子看到這個老者身上穿的鹿皮襖破舊不堪,腰裏係著的麻線繩也分叉欲斷,但衣衫禮褸卻一臉的和悅神色,感到很好奇走到老者跟前,施禮探問,才得知老者乃是拿士榮啟期。相傳榮啟期本是貴族後備,碼右博學多識,精通音律,因為政治上不得誌而隱居鄉野,窮困潦倒。
孔子見他窮而不怨,便請教說:“先生為什麼能如此快樂呢?”榮啟期從容答道:“讓我快樂的事情太多了!天地孕育了萬物,而隻有人是最尊貴的,我能夠成為一個人,這是第一件值得我快樂的事情。人有男女的區別,男子地位尊貴,女子地位低賤,我生而為男子,這是第二件值得我快樂的事情。在人當中,有的人胎死腹中,有的人剛出生就夭折了,而我已經年過九十了,這是第三件值得我快樂的事情。至於貧窮,那是人們經常會遇到的情況,而死亡正是人生的歸宿,我安於貧窮,等待死亡,有什麼可憂慮的呢?”孔子聽後,由衷歎服道:“好啊。先生如此胸懷坦蕩地看待貧富生死,真是有大智慧啊。”
君子恥言過其行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譯文)孔子說:“君子以口裏說的話超過他實際做的事為恥辱。”
趣味故事:顏琛知恥苦讀書顏琛跟隨孔子學習,因為他頭腦聰明,悟性極高,孔子很喜歡他。顏琛也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師,經常向老師請教問題。一天,顏琛又拿著書本來找孔子。走到房門口時,他聽見老師正與東門長老聊天,恰好談到自己,於是駐足聆聽。
東門長老說:“總聽您誇獎顏琛頭腦聰明,看來他將來會很有出息。”孔子歎了口氣,回答說:“是啊,這孩子的確很聰明,隻是讀書不夠努力,說得多,做得少,不肯下苦功夫。照這樣下去,我看他難有什麼大成就!”顏琛一聽這話,不禁羞紅了臉,轉身回到住處,收拾好自己的東西,給老師留下一張字條“三年後再見”,然後背起行李就回家了。
回到家後,顏琛一頭紮進書房,用功讀書。這時,他心裏暗下決心:我一定要努力,讓老師看看我到底有沒有出息。
一年過去了。一天,顏琛正在書房認真看書,他的妻子匆匆跑進來,說:“快看看,誰來了?”顏琛生氣地說:“我不是說過了誰也不見的嗎?不要打擾我讀書。”他的妻子解釋說可是,來的客人不是別人,正是你的老師孔子啊!”顏琛聽了,沉默了一下,說:“你就跟老師說,我不在家。”他的妻子了解顏琛的脾氣,知道再勸說也沒有用,於是隻碼右好按他說的去做。孔子聽了,點點頭,沒再詳細詢問,隻是說:“好吧,我改天再來。”顏琛雖然沒有見孔子,但孔子的到來卻對顏琛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意識到自己要學習掌握的東西還有很多,如果不抓緊,三年的時間很快就會過去的。到那時,如果還沒有大的進步,不能讓人刮目相看,就真的讓老師說中了。他比以前更加發奮刻苦了,整天在書房裏苦讀。
轉瞬間,又過了一年。日複一日地苦讀,不僅讓顏琛積累了豐富的知識,也讓他越來越能夠靜下心來,專心去思考所學到的道理了。一天,顏琛正坐在書桌前思考書上的問題,他的妻子氣喘籲籲地跑進來,顏琛沒有理會。妻子走到他跟前,說:“有客人,是老師來了。”顏琛仍然沒有抬頭,隻是平靜地說:“我知道了。你告訴老師,說我不在家。”他的妻子一聽,愣了一下,但馬上就明白了,於是又走出書房。孔子聽說顏琛不在家,也不再多問,起身離開了。
抬起頭,一臉喜悅,問道:“是老師來了嗎?”倏“嗯。”顏琛的妻子點頭應答。顏琛一聽,說:“我去迎接老師。”於是,起身衝出書房,跑到院中迎接老師。
這次和孔子一起來的還有東門長老。把孔子和東門長老讓到大廳坐下後,顏琛站在孔子麵前,深深翱了一躬,說:“三年前,我不辭而別;前兩次,恩師來,我不見恩師,實在是不應該啊,希望恩師原諒我。三年不見恩師,學生一直在刻苦讀書。如今三年的約定已到,學生早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去拜見您了。請您考考我吧!”孔子聽了,點頭微笑,問了幾個問題,顏琛都對答如流。於是,孔子又選了幾個非常難的問題,顏琛也都能夠引經據典,詳細作答。孔子聽了,非常滿意,說:“好!大有長進啊!有誌氣!”
東門長老捋著胡須,也連連點頭。
顏琛聽到老師對自己的讚揚,臉上露出了燦爛的微笑,一下顯得神采飛揚起來。畢竟,自己這三年閉門苦讀沒有白費啊。其實,他哪裏知道,那天的事情都是孔子為了激勵教育這個弟子,和東門長老故意安排的呢。不過,顏琛的知恥立誌、苦讀三年的做法和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不患人之不己知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