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流年碎影堪回味,歲老衷情憶當年——《寫給今天的回憶》自序(2 / 2)

其實,每個知青都有自己的故事。我為了寫好自己的故事,也是頗費了一番工夫。我閱讀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尤其是學習了一些文學常識和寫作方麵的知識。我把下鄉的經曆基本定為不是文學創作,而是記錄描述的回憶錄。村子是啥樣的;下鄉後做了些什麼、怎麼做的;故事的由頭是怎麼一回事;都說了什麼;怎麼說的……經曆和情景再現。經過在腦海中三五次的捕捉,後又請了一些同學們幫著回憶。特別是為此事,我和我愛人專程回了趟郭堡村。通過進一步與馮書記和對村裏人的采訪交談,使我筆下的追憶思路更加地清晰,每個故事的情節也更加細膩起來。書稿內容上,大體上被分成三部分。結構上,以故事形式串聯。情節上生動鮮活、身臨其境。語言上,從多角度、多側麵,突出現場感。通過琴聲、河溝石縫裏流出的嘩嘩流水聲和同學的哭聲,把剛下鄉那會兒的悲傷心情,聲情並茂地記錄下來。早操時的腳步聲、犬吠聲和口號聲,打破山村早晨的寧靜,記錄得入情入理。尤其是通過對吃、住、行、幹等各方麵生活的白描,把艱苦生活、曆練成長紀錄得充分有趣,一目了然,富有感染力。特別是突出生活、工作的心理等一些細節,敘述得有聲有色、個性突出、頗具看點。

總之一句話,《寫給今天的回憶》不是生澀的照搬生活,而是既還原於當年的此情此景,還符合我們那代人的時代特征和當時的年齡特點。結構斟酌,內容豐富,語言特色鮮明,很有可讀性。

當然,我寫的《寫給今天的回憶》的宗旨,不是為了出書而寫,也不是為了產生轟動出名求利,而是想通過記錄這段特殊的共同經曆,與同齡人共勉。回憶是美好的,即使有過失敗和挫折,但也是你人生一大收獲。回憶是驕傲的,因為你從最艱苦的歲月走過,沒有退縮,證明你是一個硬漢子。回憶是幸福的,撫今追昔,你今天的成就也是那時打下的基礎。回憶是希望的,你今天遇到的困難,能比當年還難嗎?保留一點當年的知青精神,前麵就是一片曙光。有時,我們都願用自己知青那一段艱苦歲月來教育孩子,而孩子們總是回答,那是什麼年代?和我們有啥關係。我的一位同學曾帶念高中的孩子去當年下鄉的地方,孩子下車後,看著群山環繞的山村,稀稀拉拉低矮的草房,灌木叢生的荒涼景象,望著自己的母親,十分質疑:“這兒是人待的地方!那些年,你們是怎麼活的?”是的,對今天講名牌、追時尚、生活富足的孩子們來說,我們當年的生活確實是不可思議。我覺得在他們身上缺少一種東西。有的孩子說自己的父親能幹,母親能吃苦。那你們為什麼不能?又差在哪兒呢?多聽聽長輩講的上山下鄉的故事,你們就會了解知青人的錚錚鐵骨是怎樣煉成的。青年人應當從他們的經曆中悟出點什麼,這也許就是我寫此書的原本目的。

知青生活對我個人而言,雖然隻有三年多時間。但通過這段特殊印記來總結人生,記下過去的知青生活,留下今天的筆墨,留給未來一點回憶,對我這個老知青來說,是何等的快樂之事。

我相信,《寫給今天的回憶》會給您帶來那年、那月、那山、那人、那村、那狗的真實畫麵。供您悅目,並以此代序。

落筆於辛卯年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