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水庫鍛煉(1 / 2)

1969年初冬,那是我們知青生活最困難的時期。一天,大隊民兵連連長找到安子,以關心的口吻說:“現在蓋縣石門水庫正在搞會戰,各公社都以民兵形式組織人員參加會戰。咱們大隊由我帶隊,有三十多人,為一個排的編製。我看你們生活太苦了,不如跟我去修水庫,最起碼不愁吃穿,你看怎麼樣?”安子略加思考後便同意了。

石門水庫位於蓋縣榜式堡公社,是建國以來蓋縣最大的一次興修的水利工程。榜式堡及周圍幾個公社處於山區,水土流失嚴重,真是下雨成災,無雨大旱,收成憑天賞,社員生活無保障。這個水庫的建成將解決方圓幾百裏的旱澇問題,是一項保民生、造福後代的民心工程。當時的蓋縣縣委書記任該項工程的總指揮,並以蓋縣民兵獨立團的形式搞大會戰,此項工程意義重大。

我們大隊的民兵拉練幾百千米的路程來到石門水庫。到了工地營房一看,數十棟剛搭壘的房子排列整齊。每棟房子大約有三十米長,房子的牆是由兩層秫秸紮成,裏外抹上泥。房蓋是幾根木杆上紮一層秫秸,再抹上泥,鋪上一層油氈紙。屋裏是南北對麵炕,上下兩層鋪。地下有各相距七八米遠的兩個爐子供取暖用。當時已是十二月份的天氣,屋裏是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晚上睡覺有時凍得腿抽筋。還好,都是年輕人還能抗得過去。

我們大隊民兵排和另外兩個大隊民兵排組成一個連。我們大隊民兵連長任指導員。到水庫的當天晚上,連長開會宣布:每天晚上10點鍾熄燈休息,早晨6點鍾起床,6點10分上早操。大家一定要按時休息,保證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參加會戰。連長走後,百十來人的大房子裏說笑打鬧亂成一片,猶如喧囂的市場。夜裏12點鍾了,上鋪還有少數人在說笑打鬧。安子來到他們鋪下,勸他們休息。其中一個青年翻了一下白眼說:“你算個老幾,關你什麼事?”和他一起的幾個青年也隨聲附和著,竟然還哈哈大笑起來。安子本想能勸他們早點休息,沒想到適得其反,弄得整個屋子再一次喧嘩起來。這時,安子壓壓火說:“你們聽好了,給你們5分鍾時間,5分鍾後仍然不休息,後果自負。”說完,隨手把燈關掉。這幾個青年聽後好像在對著幹,說話聲、打鬧聲照舊。5分鍾過後,安子拿起一把鐵鍬來到說笑處,照著上鋪的床板拍了兩鍬。聲音立即停止了,死一般的寂靜,一百來人的房間裏甚至能聽到出氣聲。

在石門水庫會戰工地上,一切行動都是軍事化。6點吹起床號,6點10分上早操,晚上10點吹熄燈號。民兵每人發一套仿軍服,上工時都要服裝整齊,全連人員站成三排,邁著整齊的步伐,統一到水庫工地。

我們來到水庫工地一看,當時壩基已經基本建完。它是建在相距兩百多米的兩座高山之間。周圍的山上紅旗招展,過道的建築物上掛著“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大搞農田水利建設’的號召,造福一方,造福後代”和“抗嚴寒,戰天鬥地,確保石門水庫提前完”等大幅標語。施工現場到處飄揚著“黨員先鋒隊”和“青年突擊隊”的戰旗。設在山坡上的廣播站不時傳出毛主席的“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和“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等詩詞或語錄和縣委書記的“明年10月份大壩必須竣工,差一立方沙石用我的身體來填”的豪言壯語。工地上大幹的場麵更是鼓舞、振奮人心。民兵們刨凍土時的號子聲、汽車的馬達聲、推土機的轟鳴聲、敲鑼打鼓的歡慶聲猶如一曲氣壯山河的交響樂,使在場的民兵各個熱血沸騰、躍躍欲試。

剛到工地時,指導員安排安子做連裏文書工作,主要是填寫民兵領取錢糧票報表,發放飯票,處理領導交辦的和連裏的一些雜事。安子覺得到水庫就應該像上戰場一樣,一定要到一線去幹。於是,他向領導提出了自己要到一線的申請。後來,指導員經請示營裏獲得同意,任命安子為副連長。

這期間,安子每天早晨第一個起床,組織民兵上早操。吃完早飯後,帶領民兵集體去工地。當時,分配給我們連的任務是看管往壩上運沙石的皮帶。這項工作在整個工地算是比較輕巧的活,但是責任卻最大。一旦出現問題,直接影響到修大壩的進度。安子白天在四五十台皮帶機之間穿行,監督檢查上料情況,出現問題及時解決,絕不允許停機現象出現。有的民兵責任心不強,皮帶機跑偏,沙石料漏在地上也不處理,安子批評過他們,對屢教不改的甚至用腳踢過他們的屁股。民兵們都說安子抓工程太狠,對誰都不留情麵。看皮帶的活兒是三班倒,安子每天晚上吃完飯,還要到工地檢查、安排工作,直到他放心為止。一次,他發現一條皮帶上後補的皮子翹起來,把沙石料甩了一地。他用左手去按那翹起的地方,這是兩條皮帶交接處,快速轉動的皮帶將他的手帶入兩條皮帶的縫隙中。他迅速將手抽回,但也晚了一步,皮帶上的一個釘子帽將他中指指甲蓋刮掉,白花花的骨棒露在外麵。後來,他僅是在工地衛生所做個簡單的處理包紮。由於是冬天怕凍,他就帶隻棉手套,一天也沒休息,天天幹在工地上。民兵們背後說:“咱副連長對自己也夠狠的。”至今安子的左手中指指甲還是歪著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