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江東之兵敗飛練堡
楊應龍血洗偏岩衛
去宣都禦史李化龍入宮的太監第二天一早進見,給萬曆帶來了一條消息:前幾日李化龍已上疏吏部,回湖南老家養病去了。萬曆當即要太監為欽差,趕赴湖南,征召來京議事。
又過了五七日,兵部來報:貴州巡撫江東之折了幾千人馬,自己也成了重傷,上疏請求懲罰。
原來江東之聽說楊應龍沿蒙水東岸一路洗劫,自帶了五千騎兵趕到了洪關。隻見屍橫一地,處處哀鴻,慘不忍睹。江東之恨得咬牙切齒,於是一麵上奏朝廷請求發兵追剿,一麵自己組織人馬,埋葬屍體,揚言要攻打播州,報仇雪恨。
當日在洪關關樓舉目播州,遠遠的一條溪流白花花蜿蜒進入了蒙水,沿著溪流的官道望不到盡頭,山埡當中,百來個苗民正在抬石頭修築關牆,他知道那就是著名的飛練堡。城堡已不在,看到的是一堆散亂的石頭。他想,從貴州攻取播州,這是最主要的一條通道,要是楊應龍築成了關隘,將來大軍如何過關,不如現在攻占了關口,占領兩邊山頭,守住這天險,可保大隊人馬源源不斷往來通過,一則報這幾天被掠之恨,也算為朝廷裏了一功。他於是對身邊的都司楊國柱,指揮楊廷棟附耳低言,如此如此,隻等明日五更造反,天明進軍殺敵。
次日早晨,洪關上一聲炮響。楊國柱,楊廷棟領了三千騎兵,兩匹馬並排著,奔向了對岸,沿官道向飛練堡發動了攻擊。那些築城的苗民,原來亦民亦兵。見官兵殺來,拿箭便射。二楊各把手中的槍舞成了一朵梨花,護住了自己也護住了身後的隊伍,三千鐵騎一聲呐喊,殺上關來。苗兵作鳥獸散。江東之在洪關關樓見飛練堡已破,自帶了五千步兵,搶過河頭,便與經曆潘汝資各分兵一半,占領了溪水兩岸的山峰,傳令後續人馬,讓糧草輜重急速跟進。
楊國柱、楊廷棟二人飛馬上了山埡,卻有一彪軍馬截住廝殺。為首一員藤甲將軍,但哪裏擋得住兩條槍同時攻擊,交馬一合便敗。其手下亦個個丟盔棄甲,望風而走。官兵們心想著苗兵原來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隻顧追趕。有人認得穿藤甲的就是楊國棟,更是加重了他們立功的念頭,認為這播州,一戰可定。楊國柱、楊廷棟領兵拿箭射向敵人。敵軍一個個倒下,藤甲卻不為所傷。箭頭一碰藤甲,便自動掉落地上。於是二人領了三千精騎,一路趕來,一路呐喊:“抓住楊國棟,懸賞現大洋。”
二十來裏路的路程,苗兵一路死傷。楊廷棟身邊現在隻有七八個人跟著。距離漸漸被拉近。
貴州的矮**有北方馬的能耐嗎?“二楊”趕“一楊”,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前方出現了一個關隘。關隘上有“三百落”三個大字。關門洞開。關上沒有一個人防守。
楊國棟穿關而過。楊國柱、楊廷棟及三千騎兵穿關而過。楊國棟身邊隻有倆人了。距離又被拉近了一程。
又跑了十來裏。楊國棟已是孤家寡人。看看又遇一關。關門洞開,上麵是“天邦囤”三字。關上亦空無一人。“二楊”的馬頭就要銜著了“一楊”的馬尾。
此時楊國棟向後扔出了一個黑不溜秋的東西,這東西落地即炸。二楊的馬一下子驚起。楊廷棟被摔在了地上,後麵的馬一下子湧上來踩破了他的頭。楊國柱勉強勒住了馬,看關。關門已閉。關上疾矢如雨。狹窄的官道兩旁的高山上,磊木繳石雷轟轟滾了下來。可憐三千精騎,無一時便死於非命。隻留楊國柱一人,策馬跑向三百落。
三百落關牆上站著楊應龍,笑嘻嘻的向楊國柱喊話:“你姓楊,我也姓楊,你是‘國’字輩的,你喊我一聲‘爹’,便饒了你。”
“苗子,”楊國柱大喊了一聲。楊應龍的箭便射進了他的腦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