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說故交劉大刀憶九絲戰
討逆賊李化龍動四方兵
李化龍在成都熬過了五六日,有人報說楊應龍使者從重慶輾轉到了,他知道自己的緩兵計策在起作用,有意避而不見,卻讓人留住對方,過了兩日才召見信使。對方呈上書信,李化龍看了,故意當作信使破口大罵,說楊應龍不思反悔,包藏禍心,如此巧言令色,在自尋死路。還直接在信上批了十六個字:“亂臣賊子,無惡不作,掠我黔江,又當如何?”他有意讓對方看到再次獲得招安的希望,放鬆警惕,給自己調兵遣將形成合圍足夠的時間。
又過了十餘日,征東的幾路兵馬陸續回來,麻貴、陳璘、董一元都來報道了,唯有主將劉挺遲遲不來。
有人告知李化龍,劉挺原來與楊應龍情同手足,萬萬不會與之刀兵相見,用劉挺為將,很不好。
“哦!”李化龍有些驚訝,但隨即笑了起來,“劉將軍不會不懂是非,他不來,我就去他哪裏。”
這李總督於是叫家人備轎,親自前往劉挺營中。
原來這劉挺正在帳中躊躇,忽報李總督到來了,慌忙出營門迎接。二人攜手走進軍營。李化龍看這劉挺:五十來歲年紀,身材高大魁梧,豹頭環眼,威風凜凜。再看其兵營:布局有致,防守嚴密。士兵們個個精幹強壯,站定穩如磐石,行動虎虎生風。兩人走進中軍帳中,分賓主坐定,李化龍當即坦言:“劉將軍不愧老將軍劉顯之子,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朝廷希望將軍再立當年你父親征戰九絲那樣的奇功,隻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這,”劉挺稍微停了一下,“如果不願,怎麼見招就從千裏之外奔回?”
“我就說將軍深明大義,不會因為與楊應龍有過交情而不顧國家大事的。”
“是有交情,在九絲之戰中我們並肩殺過敵人。”
“哦!”劉挺的直率也讓李化龍吃驚。於是劉挺講起了當年的故事。
萬曆二年,四川名將劉顯奉命剿滅僰侯國。劉顯帶了十四萬人,其中十萬地方土司軍,四萬為朝廷精銳。因為朝廷下令剿盡殺絕,除水西安萬銓和永寧奢世續所帶的兩路彝家軍馬動作遲緩且留有部分活口逃走外,其餘各部所遇,皆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屠盡。楊應龍所領苗軍,比四千朝廷精兵還要神速,很快就兵臨九絲城下。這九絲城坐落在九絲山上。九絲山三麵絕壁,隻有前方一條盤山道路彎彎曲曲通向了城門。僰侯國阿家三個兒子領五千人退守城中,城中軍糧足夠兩年。朝廷催促得緊,劉顯隻得定下奇計破敵。
八月的一天,阿家三兄弟聞報,說是官兵追殺著一路彝人,順著前麵的小道上山了。三個人來到城門,果然,二十來個彝族人正被追殺到了半山腰。他們邊戰邊退,砍倒了一個個追上來了的官兵,也在一個個被官軍砍倒。阿家老大當即命令放箭,接應這幾個人上了山來。
上山來的彝人中,有兩三個人懷揣著嗩呐,阿家兄弟知道,彝族人喜歡這玩意。
“為何被官軍追趕?”阿家老二問。
“說是我們放跑了僰人,要軍法問斬。
“你們是哪個的部下啊?”
“主子奢世續,他倒是原諒了我們,就是姓劉的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