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以劍指之,立碎。詰旦,胡人載鏹呈,則歎叱曰:劍光已盡,不複買。農夫
苦問之。曰:是破山劍,唯一可用,吾欲持之破寶山耳。”
青蛇:
古代劍名。《萬花穀》載:“龜文、龍藻、白虹、青蛇……皆劍名也。”
火精:
古代名劍。《杜陽雜編》:“火精劍,建中二年大林國所貢。雲其國有山
,方數百裏,出神鐵。其山有癉毒,不可輕為采取。若中國之君有道,神鐵則
自流煉之為劍,必多靈異。其劍之光如電,切金如泥。以朽磨之,則生煙焰;
以金石擊之,則火光流起。唐德宗時,上將幸奉天,自攜火精劍出內殿,研檻
上鐵狻猊,應手而碎,乃乘輿夜,待從皆見上仗數尺光明,即劍光也。”
折鐵寶劍:
古代名劍。狀似刀,僅一側有刃,另一側是背,上有一窄凹槽。劍身中間
印有寬凹槽,長3尺4寸3分,重僅1斤4兩。《拳劍指南》謂:“狀極古雅,有
剛柔力,能彎曲自如。單雙手持之,無往不利。此是古大將所用折鐵寶劍。”
幹將:
古代名劍名。幹將,本人名,相傳他與其妻莫邪鑄有名劍二枚,因以名其
劍。《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請幹將作名劍二枝。幹將者,吳人也;莫邪
,幹將之妻也。幹將作劍,金鐵之精不流,於是幹將夫妻,乃斷發剪爪,投於
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陽曰幹將,陰曰莫邪。”一說幹將、莫邪鑄劍,
鐵汁不流,莫邪投身於爐而成劍。
吳幹:
指春秋時期吳國名劍“幹將”。《戰國策.趙策》:“夫吳幹之劍,肉試
則斷牛,金試則截盤義。”《呂氏春秋.疑似》高誘注:“吳幹,吳之幹將者
也。
雌雄劍:
①古代名劍。晉.王嘉《拾遺記》載:昔吳國武庫之中,兵刃鐵器,俱被
物食盡,而封署依然。王令檢其庫穴,獵得雙兔,一白一黃。殺之,開其腹,
而有鐵膽腎,方知兵之鐵為兔所食。王乃召其劍工,令鑄其膽腎為劍,一雌一
雄。號‘幹將‘者雄,號;‘莫邪’者雌。其劍可以切玉斷犀,王深寶之,遂
霸其國。”②指插於一鞘之雙劍,二劍把扁平,劍身一邊平,另一邊有脊,相
合成一劍之形。
莫邪:
古代寶劍名。或作“鏌邪”、“鏌鋣”、“莫鋣”。唐.陸廣微《吳地記.
院門》載:吳王闔閭使幹將鑄劍,鐵汁不流。幹將妻莫邪問該如何辦,幹將說
:從前先師歐冶子鑄劍時,曾以女子配爐神,即得。莫邪聞言即投身爐中,鐵
汁出,鑄成二劍。雄劍叫“幹將”,雌劍叫“莫邪”。一說莫邪斷發剪爪.投
於爐中,而後劍成。
龍淵:
古代寶劍名。相傳春秋時楚王令歐冶子、幹將師徒鑄鐵劍。歐冶子、幹將
作成鐵劍三支:一名龍淵、二名太阿、三名工布,獻給楚王。楚王見後非常高
興,問道:“何謂龍淵、太阿、工布?”答曰:“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
山,臨深淵;欲知太阿,觀其(紋),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紋)
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見《越絕書.外傳記寶劍
》)“(紋)”即刃上碎錦式花紋。唐人為避高祖李淵諱,改“淵”為“泉”,
因稱“龍泉。”又相傳晉代張華見鬥、牛二星之間有紫氣,後使人於豐城獄中
掘地得二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見《晉書.張華傳》)。
龍泉:
古代名劍。亦稱“龍淵劍”。出自河南西平縣。取當地龍泉水淬劍而得名
。《東觀漢記》:“章帝賜尚書劍,韓棱淵深有謀,故得龍泉劍”。又,浙江
龍泉縣所鑄之劍,亦稱“龍泉劍”。
豐城劍:
古代名劍。即龍泉、太阿劍。《晉書.張華傳》;“吳之未滅也,鬥牛之
間常有紫外紫氣。及吳平之後,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偉象,乃要煥
宿,因登樓仰觀。華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於大耳。’
華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華即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
屋基得一石函,中有雙劍,並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煥遣使送一劍與華
,留一自佩。”
太阿:
古代寶劍名。相傳為歐冶子、幹將所鑄。也作“泰阿”。《戰國策.韓策
一》:“韓卒之劍戟,……龍淵、太阿,皆陸斷馬牛,水擊鵠雁”。《史記.
李斯列傳》:“服大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參見“龍淵”。
太哥:
“太阿劍”之異名。敦煌遺書《王陵變文》:“不可別物,請大王腰間太
哥寶劍。”
泰阿:
春秋時期名劍之一。這作寶劍的通稱。為鑄劍名師歐冶子、幹將所鑄。見
《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史記.李斯列傳》:“今陛十……服太阿之
劍,乘纖離之馬”。一作“太阿”。參見“太阿劍”條。
勝邪:
春秋時期越國冶師歐冶子所鑄五大名劍之一。參見“湛盧”條。
工布:
古代名劍。《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歐冶子,幹將鑿茨山,彙其
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參見“龍淵
”
磐郢:
古代名劍。《吳越春秋》:“吳王得越所獻寶劍三枚。一曰魚腸,二曰磐
郢,三曰湛瀘。”一作“豪曹”。
湛盧:
古代寶劍名。相傳為春秋時人歐冶子所鑄。《越絕書.外傳記寶劍》:“
歐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鉤
,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吳王闔廬之時,得其勝邪、魚腸、湛盧。
”杜甫《大曆三年出瞿塘峽久居夔府將適江陵》:“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
。”
另:春秋時期越國冶師歐冶子所鑄五大名劍之一。晉.左太衝《吳都賦》
:“吳鉤越棘,純鈞湛瀘。”相傳歐冶子所鑄五大名劍為三大二小。其大者有
湛盧、純鈞、勝邪;其小者有魚腸、世闕。湛瀘寶劍因通體“湛湛然黑色也”
(宋.沈括《夢溪筆談.器用》)而得名。一作“冗盧”。
魚腸:
春秋時期越國冶師歐冶子所鑄五大劍之一。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寶
劍》:“闔閭以魚腸之劍刺吳王僚。”參見“湛盧”條。
蟠鋼:
“魚腸”劍之別名。宋.沈括《夢溪筆談》:“魚腸即蟠鋼劍也。”亦稱
鬆紋劍。參見“魚腸”條。
鬆紋:
古代名劍“魚腸”之別稱。《夢溪筆談》:“魚腸,即今蟠鋼劍也。又謂
之鬆經緯度。”
巨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