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參與械鬥的李光佐,原本隻是一名小兵,隻因在孟州服役二十餘載,參加了大小戰役數百次,頗有些軍功,才被舉薦為孟州殿前司,統領左衛營。此人雖勇猛有餘,但謀略不足,加之性子暴躁,行事魯莽。以致在和他的老對手蕭天海交戰時常常吃虧,使不少兄弟慘死在遼兵的鐵刃之下。
雖然這李光佐是個有勇無謀的武夫,卻也是個重情重義的好漢子。連連的失敗和那麼多親厚兄弟的陣亡,如何能使他善罷甘休。為此,他曾經不止一次地在戰死的士兵靈前指天發誓:“今生若不打敗蕭天海為死去的兄弟報仇,我李光佐誓不為人。”
適逢兩國邊境又起爭端,朝廷也有發兵遼國的意圖,正是李光佐報仇的大好時機。於是他日夜不停的操練兵馬,積極備戰。誰料遼國卻在這時候又送來了和表。使他一番心血付之流水,雖然心裏十分不願,卻也無可奈何,隻好呆在軍營裏生悶氣。
一日李光佐忙完軍務,想起今日乃是幾個同鄉好友的忌日,兄弟情深便帶了香火酒菜來到墳前祭拜。想起同鄉的慘死和遼國的和表心中煩悶,不覺多飲了幾杯。不多時酒勁上湧,腦袋泛起了迷糊,便開始胡說八道起來。先說朝廷昏庸無能,枉有雄兵百萬,卻連個番邦蠻子都打不過。後罵蕭天海狂妄自大,卑鄙無恥。最後罵得興起竟開始胡編亂造起來,還把為他牽馬小兵扯到跟前,摟著脖子大罵蕭天海在戰場上怎麼怎麼的貪生怕死,又在家怎麼怎麼的扒灰淫嫂雲雲。
這牽馬的士兵入伍還不到一月,不知李光佐的酒品,更不知那位遼國蕭大爺的神通。以為他的李將軍酒後吐真言,那他當自己人,說得都是實話。喜得活蹦亂跳,回到軍營後就逮誰給誰講。營裏一些閑散無聊的士兵最愛聽這些調調兒,聽了這些話後如炸了營一般,於是連說帶比的一個傳一個,不到三天全營的士兵都知道了。最後還越搞越大,甚至還傳出營外,不到一月便在孟州的大街小巷傳得沸沸揚揚。
孟州的百姓本就痛恨蕭天海,因此說的時候大肆的添油加醋,將蕭天海編排得更加臭不可聞。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這些謠言無形無影,沒多久便傳的遼國邊境幾縣的婦孺皆知。這蕭天海乃是遼國皇族,身份顯貴。在遼國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地方官員無不對他客客氣氣的。當他得知有人造謠生事中傷與他,氣得氣的差點沒尿到褲襠裏頭.幾乎是拿著刀子趕著營中探子和當地的官差徹查謠言的來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