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七章 垂釣老人(1 / 2)

遊覽了一個上午後,我和小曼也都餓了,我們出去後,已經到了中午了,然後便找了一家餐館吃飯。

吃過午飯後,小曼好奇的問道:“無塵下午我們去哪啊?”

“那你累了沒呢?”我接著問道,因為上午這山上下山的,我都感覺自己有些體力不支,可以說是很久沒爬那麼遠的山了。

小曼微微地點了點頭,不過又接著說道:“雖然的確是有點累,接著走還是沒有問題的。”

見小曼這麼,我也點了點頭,說道:“既然這樣,那我們下午就開始出發吧!”

“去哪裏啊?”小曼好奇的問道。

“你聽說過“魚躍龍門”吧!但你知道這個故事是出自哪裏嗎?”我笑著問道。

“這個成語的確是很常見,但我並不知道這其中的含義……”

其實我也料到小曼會說不出來,畢竟像這種成語故事,有幾個人會去記呢!除非他是一個真正喜歡曆史文化的人。

我這才笑著對小曼解釋道:“一會我們就去“魚躍龍門”的地方。”

“那是在什麼地方啊,離這有多遠嗯?”小曼好奇的問道。

“離這不是很遠吧,距離三四百公裏,就算下午兩點的車,看來沒有晚上十點也是到不了目的地了。”

“那既然決定了,那我們先去買票吧!”

“好的。”

經小曼這麼一提醒,我和她開始搭了車去了附近的車站,準備買車票去山西河津。

到達車站後,我們很順利地買到了當天下午兩點的車票,這個時候離下午發車的時間僅有一個小時了。

最後我又才回到賓館去退房,然後再次搭車到達車站的時候,離發車時間不到十分鍾了,最後我們幾個都順利的上了車。

在車上的時候,我把“魚躍龍門”的這個故事再給她講了一遍,小曼聽我說了後,也對此充滿了好奇心。

我們到達河津車站的時候,的確已經晚上十點,好好地休息了一晚上後,第二天我們就直奔禹門口。

所謂的"龍門"就是現在河津縣的"禹門"。龍門兩岸,石山壁立,形如巨門,黃河由此而南下山峽,是秦晉交界的重要關河之一。

相傳龍門是四千年前大禹治水時開鑿的,所以又叫禹門。這禹門,有個神奇的傳說,說是每年到了陽春三月,鋰魚便逆流而上。

因水急浪高,不易前進,能躍過這"門"的,就變成了"龍",所以叫做龍門。所以這才有了“魚躍龍門”這個成語。

當年大禹治水,是有很生動的神話傳說的。據說,在堯的時代,有一個部落的首領叫鯀,住在有崇,號"崇伯鯀",這便是禹的父親。

堯命他治理洪水,他用築堤的方法去"堵塞",結果治了九年也沒有把洪水治平,被堯殺死在羽山。

舜命他的兒子禹繼承父業治理洪水,禹改用"疏導"的方法,開山挖河,把洪水導入河海,終於平息了水患。大禹治水有功,後來舜便把天下禪讓給他,建立夏朝,定都安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