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在治水的過程中,率領千萬民軍,不避寒暑,不畏艱險,手足長滿了老繭,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
正是這種恒心和毅力,振奮人心,這才戰勝了洪水,疏通了河流,奇跡般地開鑿了龍門天險。
黃河流經禹門,河道漸狹,河水千回百轉,奔騰澎湃,激山為浪,人稱"禹門三級浪"。
禹門出口處,寬約百餘步,水流湍急,波濤洶湧,道是"平地一聲雷"。東岸有一塊二十多畝的平坦地麵,上建禹廟,相傳是漢代創建,重修於唐、元、明、清。
禹廟屏閣樓亭,畫梁雕棟,依山傍水,形勢壯偉。廟中明德殿,正祀大禹塑像,衣冠莊嚴,冠冕堂皇,神態栩栩,其容如生。可惜此建築在日寇侵華時期被日軍毀壞殆盡。
禹門口這裏因為地處偏僻,所以人煙稀少,我和小曼並沒有交談,靜靜地望著黃河的水流,仿佛把我帶到了大禹治水的那個時期去了。
這個時候,我發現不遠處有一個人好像是在釣魚,我和小曼兩人便走了過去,想看看這裏都能釣到什麼魚。
走進後看到這時以為七八十歲的老人,而且還蓄著胡子,跟他的短發一樣的都已經發白了,不禁讓我想到了薑太公釣魚。
我和小曼都沒有說話,因為不想打攪到老人,好像老人應該是剛來不久,因為他的背簍裏好像還沒有一隻魚。
就在我們看了一會後,老人突然說道:“年輕人怎麼跑這來啊!”
因為在我們來的時候,禹門口附近的公園還沒有開始修建,不過後來修建了公園後,這裏的人煙還是比較稀少,人氣一直不旺,也沒有人管理,裏麵雜草叢生,成了一個半荒廢公園。
見老人問起,我便如實的回道:“老爺爺,我們是聽說大禹的故事和魚躍龍門的故事來的呢!”
老人收起了魚竿,似乎不打算再釣了,他看著我們微笑著說道:“現在的年輕人難道ahi記得這麼孤老的故事呢!”
“是啊!”我其實也很慚愧,要不是意外夢見被魚追殺,也不會突然想到來這個地方,也就不會了解禹鑿石門的故事,更不會知道“魚躍龍門”竟然就發生在這個地方。
“老爺爺您不釣魚了嗎?是不是我們打攪你了啊?”小曼突然說道。
“沒有,今天沒魚呢,這地方以往很少人來,難得你們來了陪我說會話也不錯呢!”老人笑著道。
聽老人這麼說,我和小曼也放心了下來,知道他想找人說會話,我和小曼也就在周圍的岩石上坐了下來。
接著我們三人便閑聊了起來,一番交談下,我們得知他是一位孤寡老人,今年已經八十歲的高齡了,但看似比較年輕,我甚至還懷疑他是不是也是修行之人。
老人沒有跟我們說太多他自己的事情,倒是我們自己卻跟老人說的很清楚,就差沒告訴他我是驅魔人了。
老人這時又接著說道:“關於禹鑿龍門還有一個傳說,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