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們的結識,才短短一天,又揣測到了對方多少的心意,怎麼可能有相守的忠誠?一切都還不明了,還不深切,便要結束。
公主的歸去是很道義的事情,她可以認為自己是為了責任和她的子民,會有自我犧牲的滿足感和道德安慰。其實,她隻是沒有勇氣而已。離經叛道地追逐幸福,毅然衝破所謂道德的束縛,需要多少剛烈而充滿毀滅性的魂靈。而清純可愛的公主必然選擇平庸光鮮的人生的,羅馬的假日會成為下午茶時惆悵恬然的回憶。
剛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很喜歡赫本。現在不是不喜歡,隻是有了更喜歡和欣賞的性格。就比如看薇諾納和安吉麗娜一起出現在《斷線女孩》中,小薇小鹿般的神情便再也不能打動我,因為我已經為安吉明朗廣闊,夭夭燃燒的魂靈心醉神迷。欣賞那些擁有強烈性格的人,為了心中所愛的人或事,磊落走離墉常人生。
不一樣的天空
看過很多發生在美國城市裏的事,不一樣的故事,不一樣的基調,所以產生很多迥異的感覺,並不覺得有鮮明的特質。
但美國小鎮的故事,我所能想起的,隻有一部。而且能讓我有美國的小鎮就是這樣的感覺。鮮明,持久。
意大利的小鎮,印象裏籠罩著昏黃薄紗。黃色的土屋,夢幻但現實,聖潔而世俗,矛盾的品質和諧交融。《天堂電影院》裏那樣,保守安靜。粼粼的水,露天播放的電影,兩個少年一起享受時光。《西西裏的美麗傳說》,陽光晃人的眼,海風吹過古老的街區,吹起她裙子的一角,吹起少年朦朧強烈的心事。
歐洲的小鎮,也許封閉,但多有樸雅的風景,有古老文明沉澱出來的清澈沉靜,有美好的故事發生。引得人那麼想去,浪跡。
我們的小鎮,江南的。過人頭的蓮花,清如水的蓮子,緊掩的窗扉,不掀的春帷,在拋人老的流光裏,歲月忽已晚。
那些白牆黛瓦,引人衣衫翩躚,緩緩步入。
但美國的小鎮,不是這樣的。完全不是,它真實,有窒息的壓抑。
站在路中間,看四處散落的房屋,天際樹影模糊,太陽最後的餘輝裏,高高的水塔孤獨地矗立,而萊昂納多又爬到上麵了嗎?
《不一樣的天空》,十幾歲的他飾演一名弱智的孩子,當他一次又一次地爬上水塔,德普就得想法弄他下來。
那時候德普還很年輕,隨意披散的長發,眼睛的味道難以描述。但隻要看到了,就心起波瀾,糾結。影像有時候比文字接近本質,那些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母親因喪夫之痛暴食,肥胖地再也走不出屋子。姐姐辛苦地打理著這個家。妹妹隻關心裝扮,叛逆。弟弟,弱智的孩子。他背負這個家。
在超市裏,可以看到他日複一日地拖地,結帳。
在婦人的家裏,可以看到他空洞地偷情。
不時應付弟弟製造的混亂局麵。
一個無聊沉悶到透不過氣來的小鎮。小鎮的生活。
想想,麗水,小小的山城,不也是這樣一個小鎮。
德普的生活是遠沒有到慘絕人寰的地步,但沒有希望,沒有樂趣,這樣日複一日的生活,其實是很殘酷的。巨大的蛛網裹住他,吞噬他。我害怕這樣的小鎮,天日陰沉,景物灰疏疏的。
麗水的天空卻是很有風致,特別是風雨欲來又止的時候,那邊的天際是滲開的墨色,極輕極淡,另一邊的天空藍得清朗,像洗過一樣。從天空裏,我常常看到生活的美好。
但我不留戀,對於那些街道已經厭倦,想要離開,離開二十年的歲月,離開那些生滿青苔的日子。這個山城,我的小鎮。
德普應該是矛盾的,他愛他的家人,要為他們擔負責任。但他渴望自由,渴望不一樣的天空。最後母親離世,他們燒毀了房子和一切。
這是電影啊,還是會出現一些很美好的東西,會有外來的力量,改變你生活的方向。那個走在路上,笑得像陽光一樣的劉易斯出現了。雖然他們一起看看夕陽,一起跳到河水裏,但沒改變這部片子從頭到尾的壓抑氣氛。德普的笑,都是那麼憂鬱,隱忍,像熒黃的雲。
那個結尾,我並不相信,好萊塢式的圓滿。
我隻是相信,整個觀影過程的沉鬱,至今如影隨行。
當我又一次晚自修回來,騎入黑暗的小道,一隻貓急急地竄過。驀地被絕望淹沒,突如其來,但洶湧澎湃。這不是無病呻吟,有些人可以滿足平淡生活,安穩的工作,房子和汽車,覺得安好。但有些人不行,一塵不變的安定使他們厭煩。
抬頭看看月色,照在我的臉上,照在鳥的翅膀上,照在安睡人的發梢上,照在長眠人的墓碑上。一切。廣闊天地。我有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