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行軍到易州時,郭嘉已病,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郭嘉本來身體體質較弱,再加上日夜憂慮前線軍情事務,勞累過度,郭嘉病得很重。
李海峰(荀攸)大驚,怕這樣一個曠世奇才如流星一般隕落。
原來郭嘉自信而清高,喜歡無拘無束,交友非常挑剔,隻與心目中的仁人誌士來往。但他待朋友非常真誠、熱情,喜歡通宵達旦地飲酒暢談。
昔日李海峰(荀攸)見郭嘉喝酒常常過度,曾經多次勸誡,力勸郭嘉以後不要酗酒。但郭嘉自以為年輕,曾不以為然。郭嘉這次病重,亦是飲酒過度,身體虛弱的原因。
郭嘉重病臥床,此時才知道李海峰(荀攸)以往的良苦用心,痛定思痛,甚是感動,郭嘉這幾天病情沉重,想得也是很多,感覺自己滿腹經綸,如果英年而逝,未嚐可惜,更加為李海峰(荀攸)的諍友情懷所感動,心中暗道,假如此次不死,必將忌酒。
郭嘉在帳中感覺寒冷,於是讓左右扶著自己出帳,曬曬太陽。
時值初秋,秋風拂麵,郭嘉頓覺寒氣徹骨,四肢無力,遍體生寒。原來郭嘉此時身體虛弱至極,漸漸神誌昏迷,飲食盡廢。
曹操見郭嘉如此病重,亦是心焦,遍請名醫醫治,但都效果不佳。
正焦急之時,有人報之,時有名醫華佗,就在易州西邊山區附近,曹操急忙派人去請。
使者去了一日,回來報說道,華佗去附近大山中采藥,急切尋找不到。
李海峰(荀攸)聞言大驚,心道,難道郭嘉難過此關,如果失去郭嘉這位奇才,對曹操集團的損失不可估量,自己不僅失去一位摯友,更是必將影響我華夏的統一進程。自己必須親自去一趟,好歹得找到華佗。
於是對曹操道:“主公,我親自去一趟,好歹找到華佗。”
曹操心中正焦躁,聞言大喜,道:“公達此去,奉孝有救矣,萬望早日請來華佗,早安我心。”
李海峰(荀攸)隨即帶韓浩等數百兵士出發,上午啟程,下午就早來到太行山。
李海峰(荀攸)一行來到太行山下,西望太行山,但見山影重疊,雲霧繚繞,全不知華佗身在何處。
李海峰(荀攸)率領部下進入山中,但見山峰深林茂密,遍山翠綠,山花爭豔,溪水潺潺,雲霧繚繞。遍觀四周,山峰與天相接。
眾人轉過山穀,仰望天空,隻可見藍天一線,人在穀底,如螞蟻一般,別說找一個人,就是在此山中藏一千人馬,在山穀之中也難以尋見。
李海峰(荀攸)心焦,暗道,這如何是好。
李海峰(荀攸)急招附近山民問之,山民道,此處大山連綿數百裏,實在不知華佗老先生的去處。
李海峰(荀攸)急的直跺腳,心道,華佗這個老先生,采藥交給徒弟去就行了,幹嘛非得親自去采。在古代真是信息不方便,如果華佗有手機就好了。
派身邊數百人在附近山巒中叫喊,真如在大海撈針一般,幾時能找到華佗。
李海峰(荀攸)心中暗道,隻能用笨法尋找了。
於是派韓浩到本地州縣,就說丞相有緊急公辦,讓本地差役及能來的,務必馬上來到。
本地州縣官差,聽聞有急事,馬上行動,不一時,來了有幾百餘人,韓浩傳達任務,救人要緊,務必在兩日內找到華佗。
本地差役緊急行動,一麵派眾人到山間尋找,一麵通知山中民眾,道,如見華佗,務必緊急前來相報。
李海峰(荀攸)看到山坡之上有一寺廟,就在寺廟中歇息專等,本地官員差役聞之事關郭嘉生命,恐找不到華佗,曹操見責,源源不斷的動員附近差辦人員進山尋找,前後搜山人員達到數千人之多。
李海峰(荀攸)猶嫌差役人少,心中想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於是告示此地各處,如有找到華佗的,賞黃金百兩。
告示放下,隻見山民村夫,獵戶,商販,村婦,男女老幼,蜂擁而出,成群結隊進山尋找,不下數萬人,白天隻見漫山人煙,傍晚時分但見遍山火把,呼喊之聲響徹山穀,聲勢浩大。
如此尋人陣容,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李海峰(荀攸)就立於山坡上的此寺廟門口,現場督促人馬急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