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急恨日短,看那西邊日頭,漸漸墜到西山後麵去了,天色暗淡下來。
是夜,李海峰(荀攸)謝絕了當地官員縣衙去住的邀請,就宿於此寺廟之中。
傍晚時分,附近山中獵戶進獻一些山雞、野兔、鵪鶉、野蘑菇、山木耳之類的野味,李海峰(荀攸)此時哪裏有心思來吃,讓韓浩拿到外麵與了眾兵士,自己就在廟裏隨方丈吃了些素食。
此時夜已深沉,李海峰(荀攸)內心焦慮不堪,夜裏哪裏能睡得著。
李海峰(荀攸)知道曆史,郭嘉對曹操來說,太重要了。
曆史記載,有郭嘉在時,曹操事業蒸蒸日上,麵對強敵,無所不克,取得驕人的成就。
李海峰(荀攸)在與郭嘉的交往中,發現郭嘉的確是曆史罕見的軍事天才,深深為郭嘉的計謀所折服,郭嘉總能隨機應變,當機立斷,而且神機妙算,出奇製勝。
曹操三戰呂布,士卒疲倦,眾謀士無計可施,連曹操都準備撤軍。唯獨郭嘉力主再戰,而且斷定再戰必勝,結果呂布被擒。
曹操戰袁紹,有人擔心孫策趁機偷襲許都,郭嘉卻力排眾議,提出獨到的見解;
曹操征伐袁譚、袁尚,連戰連克,諸將主張再戰,郭嘉主張撤軍,結果袁譚、袁尚兄弟禍起蕭牆,曹操漁翁得利。
曹操征烏丸,有人擔心劉表趁機偷襲許都,郭嘉說不會來。結果呢?和郭嘉預料的完全一樣。
郭嘉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敢於出險招,走鋼絲。
比如戰官渡、征烏丸這兩回,別人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按照常理,孫策和劉表肯定要趁火打劫,在曹操的背後插一刀子。
偏偏郭嘉就敢斷言不會,也偏偏曹操就敢聽他的,冒此天大的風險。
征烏丸那一仗,則確實體現了郭嘉的軍事天才。曹操的表文說:“每有大議,臨敵製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
可見郭嘉在做出判斷時,每每想到了曹操的前麵,而且常常幫助曹操下了決心,這是其他謀士所不能比擬的。
因為你能看出來敵人的計謀,還必須提出充分依據,讓曹操信服。
郭嘉往往力排眾議,提出獨到分析,曹操往往為之折服,所以才會采納。
反之,則事不達,比如在赤壁之戰時,程昱也曾經提出東吳有可能用火攻,但沒有提出讓曹操充分重視的理由,所以也沒有采納。
可見,謀士的意見能否發揮作用,其實完全取決於但君主采納與否。
郭嘉對於曹操來說確實非常重要。郭嘉來到曹操身邊後,曹操可謂凱歌高唱、捷報頻傳,成功地統一了北方。伐呂布、戰袁紹、征烏丸,一切都很順利,成功地平定和統一了中國北方,這裏麵郭嘉的建議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曆史記載,曹操失去郭嘉之後,曹操就是憑借雄厚的軍事經濟實力,卻在赤壁失利,後來在漢中敗於劉備,曹操的軍事成就便顯得乏善可陳。
用周澤雄先生的話說,也就對付了馬騰、韓遂幾個“草寇型軍閥”。
對付孫權、劉備這兩大“梟雄”,就有點力不從心,在赤壁還差一點就被燒得焦頭爛額。
可見郭嘉對於曹操的重要性,難怪曹操在赤壁失敗後,痛定思痛,捶胸大哭道:“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可見曹操心裏也清楚,其他謀士與郭嘉的差距,李海峰(荀攸)清楚,如果沒有郭嘉,以後僅憑自己一人之力,想幫助曹操一統天下,難度大多了,無論如何,也要救得郭嘉性命。
李海峰(荀攸)心裏念叨道:“奉孝啊奉孝,你一定要挺住啊,我無論如何也要把華佗請回去。”
卻說李海峰(荀攸)輾轉翻身,怎麼也睡不著,索性披衣起來,走出寺廟外。
時值夜半,夜深人靜,白日山穀中的喧囂徹底沉寂下來。
隻見寺廟門口,韓浩帶領張龍、趙虎、周盛、鄭武等人,以及數十名侍衛,正在往來巡視警衛,遠處隱約有十幾處篝火,李海峰(荀攸)知是夜宿山中的兵士露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