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遲

杜甫有詩: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李白也有詩:飛步淩絕頂,極目無纖煙。

他們的詩句一直都是激發了我登臨峰頂的熱情的。尤其是李白那句“飛步淩絕頂”,他是登上了巫山最高峰才寫的那句詩。那一年他的年紀已經是五十八歲了。五十八歲,而猶“飛步”,就可以想見其人了。在名山之中,飛步,幾乎可以說是一種美學的享受。飛步登山,好像是山間麋鹿,林中鳥雀,你就不僅僅是山林的伴侶,而簡直是山林的一部分。舞蹈家的理想是離開地麵,飛上天去。他們終於不能像敦煌壁畫裏的飛天,借助一條飄帶飛上了天。然而飛卻可以淩絕頂,上與天齊,飛升到絕頂,與天比肩。

這一次,我們正是飛步而上,直薄峨眉山金頂的。峨眉山是祖國的名山之一,出色的植物公園,卓越的造型藝術和建築藝術的展覽館,休養和避暑勝地。天下皆知:“峨眉天下秀”。秀,是出眾,是獨拔之意。峨眉正是這樣一座高山,坐落在川西平原的邊緣上。獨拔而起,高出眾山之上,海拔三千零五十米。巍峨的峨眉山的金頂,是這座名山的絕頂,東臨懸崖,削壁直下平地,自平地到金頂約二千六百米。雖然一路都鋪了石級,直上,有九十華裏,曲折盤旋而上,則有一百二十華裏,上金頂,也就夠你上的了。

我們由峨眉縣城,馳車到龍門洞,開始登山。經清音閣,到萬年寺,這是一條登山的近路。清音閣,那裏天隻一線,翠巒四繞,溪流兩道,清澈之至。萬年寺,三麵環山,均杉鬆柏楠,更清靜之極。相對地說來,清音閣以下無風景,因為清音閣以下,雖有風景,實難與它以上的景色相比。

在萬年寺,我們又驚又喜,看到了一件宋代的鑄銅藝術和一座明代的無梁磚殿。鑄銅的藝術品,普賢菩薩騎白象:普賢盤膝而坐,坐在蓮花座上;金身,披紅袈裟,胸前佩紅瓔珞;頭戴金冠,冠用花葉枝條編織成兩層的花紋,中嵌小佛;普賢所騎白象與一般的巨象同樣大小;白象佩金帶,頭部有金飾,翹起三對大象牙,背上披覆一條花氈,四足立在蓮花形基礎上。上至普賢的金冠,下至白象的四足及其蓮花形基礎,這一切全部是青銅鑄成的。全部銅塑高六點八二米,淨重十二萬五千斤。這件藝術品的比例精確不必說了。普賢的像勻整而豐滿,如在呼吸;巨象的皮膚略有皺紋,如在運動。金冠之上,覆蓋著國內很少見的一座無梁的磚殿,上有半球形的穹窿頂,下有二十四龕。

我們之中,有畫家同行,他們一路又添了許多畫稿和畫意;也有作曲家,他們很快地把山林的歌聲寫成了音符。藝術是神奇的。可是,看嗬,這裏有著真正神奇的藝術創造,真正有分量——六十二噸半的藝術作品!你想,宋代絹畫都已發黃,明代音樂也早已消失在空氣之中了,但這裏的銅像和磚殿卻巍然存在,千年不壞,金光閃閃。能看到這樣的鑄銅藝術和建築藝術,真是一種幸福。

從萬年寺出發,一路上坡,經息心所、初殿到華嚴頂。群峰環抱,而華嚴獨秀,故稱中頂。從中頂遠望九老洞,青翠的山林間朱紅的樓閣,望之有仙氣,也就是說,望之有一種幸福感。這裏,已升高到一千九百米了。再上,就到了鑽天坡。坡由溜滑溜滑的石板組成,石板上長起青苔。上完這個坡,便已鑽上了青天,已經是二千二百米的高處,我們到了洗象池,這一段路程三十裏。

在洗象池,已經可以看到一片雲海。有時,雲飄進寺院的窗戶,飄進你的衣袖來。這天正好在陰曆月半。洗象夜月是著名的風景,但碰上了一個陰雲天。溫度隻有八度,便有寒意。四圍又有一些原始森林,更加幽意逼人。幽林中,一枝珙桐樹正開著潔白的鴿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