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
這西京勝跡四個字,是本小冊子的名字,乃張長工先生編訂的。內容是將在誌書上,和在西安當地考查所得,約編訂了有一萬字上下的簡記,大概西安的勝跡,都網羅無遺了。不過他所舉的,僅僅是沿革,沒有加以描寫。我根據了他那小冊子,遊曆一二十處勝跡,頗得他的介紹力不小,就借重他這名字,總托我這段瑣文。
開元寺
這寺在東大街路南,大門對著街上,門裏是片廣場,廣場正麵是廟,兩旁是環形式的人家門戶,猛然一看,不過一般中產以下的住戶而已,可是裏麵藏了不少的奧秘。在那大門上,有塊開元寺的石額,下麵有塊木板橫額,正正端端,寫了古物商場四字。按理說起來,這開元寺是唐朝開元年間的建築品,曆代都增修過,說這裏是古物商場,當然可以邀初次西來的人相信。但是看官到西安,千萬別見人就問開元寺在那裏?或者說我要進開元寺去,因為那兩旁人家不是古物,乃是東方來的娼妓,稍微有身分的人,是不敢踏進這古物商場一步的。但是我因為聽說這裏麵有塑像,有壁畫,也許可以發現一點什麼,就擇了一個正午十二時,邀了一位教育所的淩秘書作陪,毅然決然的進去參觀了。經過那廣場,便是正殿,似乎這廣場,原先都是殿宇,現在的正殿,已經是後殿了。正殿並不偉大,在佛龕四周,有十八尊羅漢塑像。其中有幾尊,姿態很好,和北平西山碧雲寺的塑像不相上下,我斷定不是清朝的東西。不是元塑,也是明塑。有幾尊由後人塗飾過,原來的麵目盡失,大為可惜。然而就是我所認為姿態很好的,西安也很少人注意,始終是會湮沒的。因為塑像這種藝術,清朝三百年來,是絕對不考究,所以沒有好塑匠。我們把江南一帶新廟宇的塑像,和北方古廟宇的塑像一比較,那就可以看出來。清塑是粗俗臃腫,亂塗顏色,清以上的塑像,大概都刻畫精細,饒有畫意。開元寺那幾尊羅漢像,絕無粗俗臃腫之弊,眉目也很有神氣,所以我認為很好。在這正殿上,有座佛閣,四麵是窄小的遊廊,很有點明代建築意味。閣裏很黑暗,有三四尊像,是近代塑出來的,無足取。
碑林
這是西安最著名的一處名勝,在城東南,雇人力車,告訴車夫到碑林,就可以拉到,因為就是人力車夫,也知道這處名勝的。這林在舊府學裏,現在歸圖書館專員管理。進門在蒼台滿徑的小巷子裏過去,正北有個小殿,供有孔子的塑像,朝南有三進舊的屋宇,一齊拆通,一列一列的立著石碑。這裏麵共分著十區,第一區的唐隸,第二區的顏字家廟碑,聖教序,多寶塔,第三區的十三經全文,第六區的景教流行碑(大唐建中二年刻石),這都是國內唯一無二的國寶,在別的所在,是看不到的。這裏的碑,共是四百多種,合兩千四百多塊。洛陽周公廟的石碑,唐碑本也不少,但這裏的都出於名手,那是洛陽所不及的。文廟在碑林隔壁,順便可去看看,裏麵有古柏幾十棵,是西安第一個終年常綠的所在。
曲江與樂遊原
曲江這兩個字,念過唐詩的人,便會覺得耳熟,據傳說,這時秦是宜春院,漢是曲江,隋是芙蓉池,到了唐朝開元年間,大加修理,周圍七裏,遍栽花木,環築樓閣,可以任人遊玩。雖不及現在的西湖,至少是可以比北平的北海的。唐詩上,隨便翻翻可以翻到曲江飲宴的題目。就是唐人小說上,也常常提到這地方,作為背景。我到了西安,就曾問人,曲江這地方還有沒有?同時念著那杜甫的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濱多麗人,和朋友開著玩笑。朋友答複,都說還有遺址可尋。這在我們有點詩酸的人,就十分高興了。在一天下午,借了朋友的汽車,坐出南門,在那浮塵堆擁的便道上,馳上了一片土坡,那土坡高高低低,略微有點山形,在土坡矮處,有幾棵瘦小的樹,映帶著上十戶人家,在人家黃土牆外,有座木碑坊,上麵寫了四個字,古曲江池。嗬,這裏就是了。當時和兩個朋友,下了汽車,朝了人家走去。人家在窪地所在,門口是一片打麥場,東北西是土坡圍著,向南有缺口。四周看看一點水的地方也沒有。至於那四周的土坡,隻是些荒荒的稀草,那時還有什麼美景?但是據我的捉摸,這人家所在,便是當日曲江池底,由南去灣灣的窪地,正是引水前來的池口。因為由窪地到土坡上麵相差有四五十尺,輕易是填不起來的。大概多少還留著原來一點形跡。我和朋友都不免歎了兩聲桑田滄海,在這黃黃的斜陽影裏,說不出來是一種什麼情趣。這地方就是樂遊原,在漢朝的時候,春秋佳日,都人士女,都到這裏來遊玩。李太白的詞上說,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淺照,漢家陵闕。這似乎在太白當年,這地方已不勝有荊棘銅駝今昔之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