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與小碑林

在西安的人,聽到新城大樓這個名詞,就會感到一種興奮。便是國內報紙,每記著要人駕臨西安的時候,也會聯帶的記上新城大樓四個字。原來這是綏靖公署宴會的場合,要人來了,總是住在這裏的。既是官衙,怎麼又算西京勝跡之一哩?這就因為這裏是明朝的秦王府,四周築有土城,土城裏,很大一片曠地,是前清駐防旗人的教場,旗人也就駐防在東北角上。辛亥軍事城裏一場大火,燒個幹淨。民國十年,馮玉祥手裏,把這裏重新建造了,叫做新城。到宋哲元做陝西主度的時候,更蓋了一幢中西合參的大廳,因為下麵有窯洞,所以叫大樓。合並兩個名詞,就叫新城大樓。大樓後麵有個敞廳,裏麵立有大小石碑二三十塊。其中顏真卿自撰自書的勤禮碑,最為名貴。這塊碑,宋時,很多人模仿,元明就失傳。民國十一年,在西安舊藩台衙門裏挖出,雖然中斷,全文不缺,據人推測,已埋在土中一千年了。小碑林裏有了這塊碑,所以這個地方,也成為勝跡之一。隻是這在綏靖公署裏麵,地方太重要了,遊人是聞名而已。

第一圖書館

到西安來遊曆的人,省立圖書館,那是值得一遊的。館在南苑門,交通很便利,裏麵分著古物書籍兩大部分。我所看到的,有以下幾樣東西,值得向讀者介紹的:

(一)八駿圖。這是唐代的石刻,乃是在大石塊上浮雕起來的,一種古樸的意味,和近代的石刻異趣。其中兩塊,被人盜賣到國外去了,現在隻剩六塊,嵌在東廊牆上。

(二)宋版藏經全部,及明版藏經。這種書,國內別處,雖然也有,可是不及這裏的多,滿滿的陳設了三間大屋子,傳說,有一萬一千多卷。館裏對於這書,管理得很嚴密,非有特別介紹,不許參觀。

(三)唐鍾,是唐睿宗用銅鑄的,高一丈多,書畫都完全不缺。現在東廊外,用一個特別的亭子罩著。

(四)北魏造像。在西廊。另有其他許多唐宋石刻配襯著。

(五)出土古物,也在西邊屋子陳列著。雖然不多,各代的都有。周鼎尤其是寶貴。

(六)漢宮春曉圖。這幅圖,藏在圖書館樓上,要特別介紹,方能由館中負責的人,取下來看,畫長二丈一二尺,闊一丈二尺餘,上麵所繪樓閣山水人物,非常細致。

作書者為袁某,已不能記起什麼名字了。據圖書館人說,這是明畫。

華塔

這塔本不怎麼高。但是值得一看的,就是每層塔上,各方都嵌有一個石刻佛像。這是唐代的石刻,在這裏可以和北魏的造像,比較一下,研究研究這兩個時代的雕刻如何。在第四層上,有個女像,據傳說,是唐明皇為楊貴妃刻的。塔在書院街師範學校附屬小學裏,塔外圍裏一道矮牆,保護石刻,遊人隻能遠看了。

蓮花池

這池就算是西安的公園了,地址在城西北角,裏麵很寬敞。本來是明朝的水渠,後來幹了。民國十七年,改為公園,栽了許多樹木。南北兩個池子,周圍約一裏多路,在池邊樹木裏建了兩三個亭子,為西安市上單有的一個市民清遊之所。但是當我去遊的時候,池裏水幹見底,很少清趣。聽說西京建設委員會,要大大的修理一下,大概將來是會比現在較好些的。

西五台

這地方本不足觀,但它很負盛名。因為那裏有個大士樓,每逢舊曆六月初六,有一度廟會,所以被人稱道著。我在西安,震於它的盛名,也曾特意去了一次。這裏更在蓮花池的偏西,在很汙穢的敞地上,一排有三個黃土台子。前麵一個,上頭有破廟一所,門口作了馬營養馬之所,當然是不堪聞問,最後一個,上麵卻有個更樓式的亭子。登那亭子上,可以望到西安全城。始而我疑惑,這裏那夠算是名勝?後來向人打聽,原來這是唐朝皇城的遺址,一千年以來,唐代宮闕,什麼都沒有了,僅僅就是這幾堆城牆土基而已。

西安風俗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