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辛棄疾(1 / 2)

賀新郎·賦琵琶

鳳尾龍香撥。自開元《霓裳曲》罷①,幾番風月。最苦潯陽江頭客②,畫舸亭亭待發③。記出塞、黃雲堆雪。馬上離愁三萬裏,望昭陽、宮殿孤鴻沒④。弦解語,恨難說⑤。

遼陽驛使音塵絕⑥。瑣窗寒、輕攏慢撚⑦,淚珠盈睫。推手含情還卻手,一抹《梁州》哀徹。千古事,雲飛煙滅。賀老定場無消息⑧,想沉香亭北繁華歇⑨,彈到此,為嗚咽。

①自開元《霓裳曲》罷:據白居易《新樂府》自注:“《霓裳羽衣曲》,起於開元,盛於天寶。”

②最苦潯陽江頭客:白居易貶官江州,秋夜送客而聞江上女子彈琵琶,遂作《琵琶行》,內有“潯陽江頭夜送客”句。

③畫舸(ɡě)亭亭:鄭文寶《柳枝詞》:“亭亭畫舸係寒潭。”

④昭陽:漢未央宮裏殿名。

⑤弦解語,恨難說:陸遊《鷓鴣天》:“情知言語難傳恨,不似琵琶道得真。”

⑥遼陽:在今東北境內,為邊塞之代稱。

⑦輕攏慢撚(niǎn):出自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複挑”句,攏、撚與下文的推手、卻手、抹都是琵琶指法。

⑧賀老:指賀懷智,唐玄宗時期的琵琶高手。

⑨沉香亭:唐都長安宮中殿名,為唐玄宗和楊貴妃遊玩取樂之所。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調借琵琶以寫懷,起句‘開元’句即追想汴京之盛。以下用商婦、明妃琵琶故事,藉以寫怨。轉頭處承上闋‘萬裏離愁’句,接以遼陽望遠。慨宮車之沙漠沉淪。‘瑣窗’、‘推手’四句詠琵琶正麵,中含一片衷情。轉筆‘雲飛煙滅’句,筆勢動宕。結句沉香亭廢,賀老飄零,自顧亦淪落江東,如龜年之琵琶僅在,宜其罷彈嗚咽,不複成聲矣。”

摸魚兒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怨春不語。算隻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①,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②。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①長門事:據漢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孝武皇帝陳皇後,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因於解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後複得親幸。”

②玉環:指唐玄宗寵幸的楊貴妃。飛燕:指漢成帝寵愛的皇後趙飛燕。

摸魚兒,唐教坊曲名。一名《摸魚子》。晁補之詞有“買陂塘、旋栽楊柳”句,更名《買陂塘》,又名《陂塘柳》,或名《邁陂塘》。辛棄疾《賦怪石》詞名《山鬼謠》。李冶《賦並蒂荷》詞有‘請君試聽雙蕖怨’句,名《雙蕖怨》。這是一首惜春詞,實際上,詞人利用惜春這一詞體的經典形式,來表達對國事日非、壯誌難酬的憤激與憂慮。

木蘭花慢·滁州送範倅①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②。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隻管送歸船。秋晚蓴鱸江上③,夜深兒女燈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④,玉殿正思賢。想夜半承明⑤,留教視草⑥,卻遣籌邊。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隻依然⑦。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①滁(chú)州:在今安徽省滁縣。倅(cuì):地方佐貳副官。

②對別酒、怯流年:蘇軾《江神子·冬景》有“對尊前,惜流年”的句子,辛詞從此化出。

③蓴(chún)鱸:蓴菜和鱸魚,代指思鄉。

④朝天:朝見皇帝。

⑤承明:即承明廬,侍臣所住。

⑥視草:為皇帝草擬製詔之稿。

⑦殢:沉湎於酒中。

這是一首別情詞。上片自離別寫起,一個“怯”字,潛含了對歲華逝去,壯誌未酬的感慨。月近中秋,人思團圓,而今卻目送朋友遠去,怨秋水西風無情,使自己獨對圓月;羨友人此番離去,得與家人團聚;歎自己江南飄零,不知家在何處。下片轉而寫對朋友的期望和自己報國之誌未酬的苦悶。整首詞曲情含苞,而又不失豪邁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