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辛棄疾(2 / 2)

祝英台近

寶釵分①,桃葉渡②,煙柳暗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倩誰喚、流鶯聲住。

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③。

①寶釵分:古時情人分別之際,用女方頭上金釵擘為兩股以贈別。

②桃葉渡:今南京秦淮河與青溪合流處,傳說東晉王獻之有妾名桃葉,曾在此渡水。

③“是他春帶愁來”以下數句:化自趙彥端《鵲橋仙》:“春愁原自逐春來,卻不肯、隨春歸去。”

宋羅浚《寶慶四明誌》卷十三:“梁山伯、祝英台墓,縣西十裏,接待院之後,有廟存焉。二人少嚐同學,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為女也,以同學而同葬。”這是現存文獻較早的有關梁祝傳說的記錄。明陳耀文《天中記》卷十九,《冥遇》中記載梁祝故事情節更為詳細,並明言梁祝為東晉時人。可以推知,梁祝傳說至少在宋代就已在民間廣為傳播了。詞調《祝英台近》即以這一傳說為調名。又名《月底修簫譜》、《寶釵分》、《燕鶯語》、《寒食詞》等。這是一首傷春懷人的詞作。從上片南浦贈別,怕上層樓,到下片“花卜歸期”,“哽咽夢中語”。紆曲遞轉,新意迭出。上片“斷腸”三句,一波三折。從“飛紅”到“啼鶯”,從惜春到懷人,層層推進。下片由“占卜”到“夢語”,動作跳躍,由實轉虛,表現出癡情人為春愁所苦、無可奈何的心態。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①。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②,一夜魚龍舞③。

蛾兒雪柳黃金縷④,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⑤。

①星如雨:指燈火。《左傳莊公七年》:“星隕如雨。”

②玉壺:指月亮。

③魚龍舞:指魚燈、龍燈之類。

④蛾兒、雪柳、黃金縷:都是婦女頭上所戴之物。

⑤闌珊:零落。

這是一首描寫上元節盛況的詞作。上片渲染上元節熱鬧的盛況,下片寫人,先寫盛裝打扮、笑語盈盈的遊女,然而這些都不是詞人關注的對象,詞人在尋找那一位幽居空穀,孤高不群的佳人。而她的蹤跡總是飄忽不定,讓人捉摸不透。就在詞人近乎絕望的當口,猛回頭,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那位佳人,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竟有如此本領,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誌弗滅!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①。一丘一壑也風流②。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③。

①書咄咄,且休休:表示失意不平的感歎。典故出自《世說新語·黜免》,殷浩被廢棄不用,遂終日用手指在空中畫寫“咄咄怪事”四字。休休:唐司空圖為其所建的濯纓亭取的別名。《舊唐書·司空圖傳》載司空圖輕淡名利,隱居中條山,他作的《休休亭記》雲: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這裏用休休表示向往隱逸的美好情懷。

②一丘一壑:謂寄情山水。《漢書·敘傳》載班嗣書簡雲:“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其誌;棲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

③“不知筋力衰多少”二句:劉禹錫《秋日書懷寄白賓客》有“筋力上樓知”之句,幼安用此。

這首詞是作者罷官閑居上饒期間的作品。上片寫景:枕簟初涼,溪堂乍冷,紅蓮似醉,白鳥生愁。以上的景物描寫,隱含著詞人憂傷抑鬱的意緒。下片抒情,變含蓄為明朗,化抑鬱為曠達:雖遭讒毀擯斥,又何足惜,不如寄情山水,足誇風流。末二句,情感又生波瀾:歎於今筋力已衰,懶上高樓。英雄遲暮之感,溢於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