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屬江西省)人。為人狷潔清高,終老布衣。一生湖海飄零,寄人籬下。但與楊萬裏、範成大交遊並得其賞識,靠詩人蕭德藻、貴胄張鑒資助,跡近清客。其詞也有詠歎時事者,多數是寫湖山之美和身世之慨,感念舊遊,眷懷戀人,寄物托情,均精深華妙。詞風瀟灑而醇雅,筆力峭拔而雋健,講究韻律,多自度腔,有十七首詞自注工尺旁譜,其音節文采為一時之冠。有《白石道人歌曲》六卷行世。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鬆作
燕雁無心①,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②。
第四橋邊③,擬共天隨住④。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①燕(yān)雁:指北方的雁。
②商略:商量。
③第四橋:即甘泉橋。
④天隨:即唐陸龜蒙,號天隨子。
這是一首吊古懷人之作。上片寫燕雁無心,隨白雲而來去;數峰有情,向黃昏而落雨。上片寫景,而情景兩融,不分彼此。下片吊古傷情,“憑闌懷古”點出題旨,繼而以“殘柳參差舞”收綰,“無窮哀感,都在虛處;令讀者吊古傷今,不能自止”(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裏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①,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②,兩處沉吟各自知。
①先絲:先白。
②紅蓮:燈名。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元夕感夢之作。起句沉痛,謂水無盡期,猶恨無盡期。‘當初’一句,因恨而悔,悔當初錯種相思,致今日有此恨也。‘夢中’二句,寫纏綿顛倒之情,既經相思遂能不忘,以致入夢,而夢中隱約模糊,又不如丹青所見之真。‘暗裏’一句,謂即此隱約模糊之夢,亦不能久做,偏被山鳥驚醒。換頭,傷羈旅之久。‘別久不成悲’一語,尤道出人在天涯況味。”
踏莎行
自沔東來①,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②。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③。淮南皓月冷千山④,冥冥歸去無人管。
①沔(miǎn):漢陽。
②華胥:指夢中。
③郎行(hánɡ):情郎那邊。行,宋時口語,猶言“這邊”、“那邊”。
④淮南:指安徽省合肥市。
這首詞寫詞人曾經的一段戀情。上片寫夢境,“輕盈”、“嬌軟”寫夢中所見戀人的舉止與體態。“夜長”二句,寫夢中戀人的嗔語:你(薄情郎)哪裏能知漫漫長夜,相思情苦;每當冬去春來,總是春意未來而相思先至。下片寫夢醒之後,睹物思人。詞人夢醒後看到戀人寄來的書信、臨別時縫補的衣服,再回味夢中相會的情景,不禁懸想,是戀人離魂,不遠千裏來與自己相會吧,而離魂歸去,卻隻有冷月相伴,是何等的伶仃無依,孤苦淒清。讀之,不禁使人心生一種憐惜之情。
慶宮春
紹熙辛亥除夕,餘別石湖歸吳興,雪後夜過垂虹①,嚐賦詩雲:“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雲衣。長橋寂寞春寒夜,隻有詩人一舸歸。”後五年冬,複與俞商卿、張平甫、銛樸翁自封禺同載,詣梁溪。道經吳鬆,山寒天迥,雪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鬥下垂,錯雜漁火,朔吹凜凜,厄酒不能支。樸翁以衾自纏,猶相與行吟,因賦此闋,蓋過旬,塗稿乃定。樸翁咎餘無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樸翁皆工於詩,所出奇詭。餘亦強追逐之,此行既歸,各得五十餘解。
雙槳蓴波,一蓑鬆雨,暮愁漸滿空闊。呼我盟鷗②,翩翩欲下,背人還過木末③。那回歸去,蕩雲雪、孤舟夜發。傷心重見,依約眉山,黛痕低壓。
采香徑裏春寒,老子婆娑④,自歌誰答。垂虹西望,飄然引去,此興平生難遏。酒醒波遠,正凝想、明璫素襪⑤。如今安在,惟有闌幹,伴人一霎。
①垂虹:亭名。
②盟鷗:謂隱士與鷗鳥為伴侶。
③木末:樹梢。
④老子:作者自稱。
⑤璫(dānɡ):婦女戴在耳垂上的一種裝飾品。
又名《慶春宮》。此調有平韻、仄韻兩體,平韻見周邦彥《片玉詞》卷六,仄韻見王沂孫《碧山詞》。這是一首追念昔遊之作。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起筆即秀逸而工,承以‘盟鷗’三句,著筆輕靈。此下回首前遊,淒然凝望,山壓眉低,此中當有人在,故下闋言舊地重過,巳明礎人去,酒醒波遠,倚欄之惆悵可知。”
齊天樂
丙辰歲與張功甫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甫約餘同賦,以授歌者。功甫先成,詞甚美。餘徘徊茉莉花問,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①,善鬥,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
庾郎先自吟愁賦②,淒淒更聞私語。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
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③。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豳》詩漫與④。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
①中都:指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
②庾郎:即庾信。
③砧杵(zhēn chǔ):搗衣用的器具。
④《豳》詩:指《詩經·豳風·七月》詩,因詩內有“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句。
周密《天基聖節排當樂次》第一盞“觱篥起聖壽齊天樂慢”。薑夔《齊天樂》詞注以“黃鍾官”,俗名“正宮”。周邦彥詞有“綠蕪雕盡台城路”句,故名《台城路》。沈端節詞名《五福降中天》,張輯詞有“如此江山”句,故名《如此江山》。調見周邦彥《片玉集》卷五。這是一首詠物詞,歌詠的對象為蟋蟀。詞作先從聽蟋蟀者寫入,再寫蟋蟀聲,並以蟋蟀鳴聲為線索,把詩人、思婦、客子、帝王、兒童等不同的人事巧妙地勾連起來。看似詠物,實則抒情,通過賦寫蟋蟀鳴聲,寄托家國之恨。
琵琶仙
《吳都賦》雲:“戶藏煙浦,家具畫船。”惟吳興為然。春遊之盛,西湖未能過也。己酉歲,餘與蕭時父載酒南郭,感遇成歌。
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①。歌扇輕約飛花,蛾眉正奇絕。春漸遠,汀洲自綠,更添了幾聲啼。十裏揚州,三生杜牧②,前事休說。
又還是、宮燭分煙,奈愁裏、匆匆換時節。都把一襟芳思,與空階榆莢。千萬縷、藏鴉細柳③,為玉尊、起舞回雪④。想見西出陽關,故人初別⑤。
①桃根桃葉:晉王獻之有妾名桃葉,其妹名桃根。
②三生杜牧:語本黃庭堅詩“春風十裏卷珠簾,仿佛三生杜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