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薑夔(2 / 3)

③藏鴉細柳:語本韓翃詩“橋邊雨洗藏鴉柳”。

④雪:指柳絮。

⑤“想見”二句:語本王維詩“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今甘肅敦煌南。

薑夔自度曲,這是一首懷人詞。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在客吳興時感遇而作。首四句敘往事,春漸遠,三句敘別後光陰,寫愁中聞見,以疏秀之筆出之。下闋感節序而傷離。榆錢柳絮,皆借物懷人,便無滯相,其佳處在空靈。”

念奴嬌

餘客武陵,湖北憲治在焉。古城野水,喬木參天。餘與二三友,日蕩舟其間,薄荷花而飲,意象幽閑,不類人境。秋水且涸,荷葉出地尋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見日,清風徐來,綠雲自動。間於疏處,窺見遊人畫船,亦一樂也。朅來吳興①,數得相羊荷花中②,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絕,故以此句寫之。

鬧紅一舸,記來時,嚐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③,水佩風裳無數④。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⑤。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淩波去。隻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⑥,幾回沙際歸路?

①朅(què)來:來到。

②相羊:徜徉。

③陂(bēi):池塘。

④水佩風裳:指荷葉荷花。

⑤菰(ɡū)蒲:水草。

⑥田田:指荷葉。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調工於發端。‘鬧紅’四字,花與人皆在其中。以下三句詠荷及賞荷之人,皆從空際著想。‘翠葉’三句略點正麵,接以‘嫣然’二句,詩意與花香俱搖漾於水煙渺靄之中。下闋懷人而兼惜花,低回不去,而留客賞荷者,托諸‘柳陰’、‘魚浪’,仍在空處落筆。通首如仙人行空,足不履地,宜叔夏讀之‘神觀飛越’也。

揚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餘過維揚①。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餘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②,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③,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④,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①維揚:揚州的別稱。

②胡馬窺江: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人初犯揚州,其後紹興三十一年(1161)再次侵犯揚州。

③杜郎:指杜牧。

④“豆蔻”二句:語本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及《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揚州慢》為薑夔自度曲,其中原委,已見這首詞的小序。又名《朗州慢》,這是一首亂後感懷之作。上片寫詞人初到揚州的所見所感。有虛寫,有實寫。“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主要出自詞人之前對這座名城的耳聞,屬虛寫;“廢池喬木”、“清角吹寒”,則是詞人的親見。正因有之前的耳聞,才有了當前的觸目驚心。下片以昔日繁華,反襯今日之蕭颯、冷落。明月應該是今昔榮枯的唯一見證者吧!而冷月無聲,一個“冷”字,生出無邊淒涼。逢時必發的橋邊紅藥,是有情的嗎?她年年花發,又是為誰而生呢?至此,一種曠古的幽怨,籠罩全篇。

長亭怨慢

餘頗喜自製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後協以律,故前後闋多不同。桓大司馬雲:“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淒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此語餘深愛之。

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見,隻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①,怎忘得、玉環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並刀②,難剪離愁千縷。

①韋郎:據《雲溪友議》載,韋皋少遊江夏,住於薑使君之館,遇玉簫,因而有情。後歸,與玉簫約,少則五年,多則七年,便來迎娶。並留下玉指環為信物。到了第八年春天,玉簫歎曰:韋郎一別,已過七年,是不來了。於是絕食而死。

②並(bīnɡ)刀:刀名,並州產,以鋒利著名。

此為薑夔自度曲,其詞前小序,已俱道原委。因詞中有“誰得似、長亭樹”句,故名。又名《長亭怨》,這首詞借詠柳回憶往日戀情。上片詠柳,春已深深,柳陰濃綠,香絮吹盡。南浦長亭,離人黯然銷魂,而柳則依然故我,青青如此。下片寫詞人與情侶離別後的戀慕之情,詞人惜別之情,情侶屬望之意,一路寫來,淒愴纏綿,哀怨無端。

淡黃柳

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淒涼,與江左異①,惟柳色夾道,依依可憐②。因度此曲,以紓客懷③。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④。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

①江左:指江南。

②可憐:可愛。

③紓(shū):抒發。

④惻(cè)惻:淒涼。

此為薑夔自度曲(參見詞前小序)。這是一首客居傷春之作。上片寫清曉在垂楊巷陌的淒涼感受,主要是寫景。“空城”表現蕭條冷落;“曉角”渲染悲涼氣氛。“馬上單衣寒惻惻”,寫詞人在異鄉邊地的感受。“看盡”二句引出淡淡的思鄉情緒。下片轉寫寒食時節,“強攜酒”寫出滿懷愁緒,“怕”字一轉,寫作者對春天的留戀,擔心“梨花落盡”,眼前會“盡成秋色”。結尾三句,緊承上句,敘寫“春”將逝去,當“燕燕飛來”之時,就隻有一池綠水了。惋惜春光逝去,華年不再。

暗香

辛亥之冬,餘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①,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肄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②,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③,正寂寂,歎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④。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①授簡:給予紙筆。

②何遜:南朝梁詩人,在揚州有《詠早梅》詩。

③江國:江鄉。

④紅萼:指紅梅。

為薑夔自度曲(參見詞前小序)。調名取自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句。又名《紅情》,這是一首詠梅詞。詞作以梅花為線索,通過回憶對比,抒寫今昔之變和盛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