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薑夔(3 / 3)

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裏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②,那人正睡裏,飛近蛾綠③。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①昭君:即王昭君,遠嫁匈奴,故想念中原。

②深宮舊事:據《太平禦覽》載,宋武帝女壽陽公主臥於含章殿下,有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後即以此為梅花妝。

③蛾綠:指眉黛。

據薑夔小序,詞人“作此兩曲”,則《疏影》與《暗香》從音樂上講是兩隻曲子,從詞篇上講卻是一個題目。《疏影》與《暗香》兩篇,在謀篇布局上有嶺斷雲連之妙,《暗香》立意已如前述,《疏影》則集中描繪梅花清幽孤傲的形象,寄托作者對青春、對美好事物的憐愛之情。

翠樓吟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遠樓成,與劉去非諸友落之,度曲見誌。餘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鸚鵡洲者,聞小姬歌此詞,問之,頗能道其事。還吳為餘言之,興懷昔遊,且傷今之離索也。

月冷龍沙①,塵清虎落②,今年漢酺初賜③。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④。層樓高峙,看檻曲縈紅,簷牙飛翠。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

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玉梯凝望久,歎芳草萋萋千裏。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⑤,花銷英氣。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

①龍沙:泛指塞外沙漠之地。

②虎落:遮護城堡或營塞之竹籬。

③漢酺(pú):指皇帝特別的宴會。

④氈幕:北方少數民族用氈幕蓋屋,軍隊亦如此。

⑤祓(fú):消除。

《翠樓吟》為薑夔自度曲(參見詞前小序)。這是一首為安遠樓的落成而寫的詞作。上片描寫安遠樓的氣勢與官家宴飲的奢華場麵。下片描寫詞人的羈旅情愁。詞作本為慶賀安遠樓落成而作,按理應在“安遠”二字上做一篇喜慶“文章”;但詞人卻不自覺地打入自己身世飄零之感,流露出表麵承平而實趨衰颯的時代氣氛。詞作也因此顯得意味深長。

杏花天

丙午之冬,發沔口①。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風日清淑,小舟掛席,容與波上。

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葉②,當時喚渡。又將愁眼與春風,待去。倚蘭橈、更少駐。

金陵路。鶯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滿汀芳草不成歸,日暮。更移舟、向甚處。

①沔(miǎn)口:漢水入江處。

②桃葉:即桃葉渡。

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混成集》”,“《、混成集》,修內司所刊本,巨帙百餘。古今歌詞之譜,靡不備具。隻大曲一類,凡數百解,他可知矣,然有譜無詞者居半。《霓裳》一曲共三十六段。嚐聞紫霞翁雲,幼日隨其祖郡王曲宴禁中,太後令內人歌之,凡用三十人,每番十人,奏音極高妙。翁一日自品象管作數聲,真有駐雲落木之意,要非人間曲也。又言:無太皇最知音,極喜歌。木笪人者,以歌《杏花天》,木笪遂補教坊都管。間憶舊事,困書之以遺好事者,蓋二曲皆今人所罕知雲。”不知宮中所歌《杏花天》,與民間流傳之《杏花天》有何不同,不然,周密緣何稱“今人所罕知”。這是一首思念舊日戀人的情詞。上片見渡口而思古,聯想到獻之送桃葉的場景。下片寫金陵景色,歎難尋歸路。整首詞以健筆寫柔情,托意隱微,情深調苦。

一萼紅

丙午人日,餘客長沙別駕之觀政堂①,堂下曲沼,沼西負古垣,有盧橘幽篁,一徑深曲。穿徑而南,官梅數十株,如椒如菽,或紅破白露,枝影扶疏。著屐蒼苔細石間,野興橫生,亟命駕登定王台②。亂湘流入麓山,湘雲低昂,湘波容與,興盡悲來,醉吟成調。

古城陰,有官梅幾許,紅萼未宜簪。池麵冰膠,牆腰雪老,雲意還又沉沉。翠藤共、閑穿徑竹,漸笑語、驚起臥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喚登臨。

南去北來何事,蕩湘雲楚水,目極傷心。朱戶黏雞③,金盤簇燕,空歎時序侵尋④。記曾共、西樓雅集,想垂柳、還嫋萬絲金。待得歸鞍到時,隻怕春深。

①別駕:宋代通判的別稱。

②定王台:漢定王劉發至長沙,築台以望母,稱定王台。

③黏雞:據《歲時記》載,人日(正月初七)貼“畫雞”於門上,在上麵係上葦稈,旁邊插上靈符,可以辟邪。

④侵尋:漸漸消失。

《樂府雅詞》無名氏詞有“未教一萼,紅開鮮蕊”句,故取以為調名。這是一首早春登臨攬勝之作。上片寫尋梅過程及遊賞心情。踏訪官梅,穿過翠藤竹徑;談笑風生,驚起水邊沙禽。一路寫來,野興橫生。下片興盡悲來,追遠懷人,不覺傷心無限。整首詞意境迤邐,筆斷意連,看似無跡可求實,實有暗脈潛通。

霓裳中序第一

丙午歲,留長沙,登祝融①,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黃帝鹽》、《蘇合香》。又於樂工故書中得商調《霓裳曲》十八闋,皆虛譜無辭。按沈氏樂律《霓裳》道調,此乃商調,樂天詩雲散序六闋,此特兩闋,未知孰是。然音節閑雅,不類今曲。餘不暇盡作,作《中序》一闋傳於世。餘方羈遊,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辭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極。亂落江蓮歸未得,多病卻無氣力。況紈扇漸疏②,羅衣初索。流光過隙,歎杏梁、雙燕如客。人何在,一簾淡月,仿佛照顏色。

幽寂,亂蛩吟壁,動庾信、清愁似織。沉思年少浪跡。笛裏關山,柳下坊陌。墜紅無信息③,漫暗水、涓涓溜碧。飄零久、而今何意,醉臥酒壚側④。

①祝融:山名。

②紈(wán)扇:團扇。

③墜紅:落花。

④醉臥酒壚側:據《世說新語》載:“王戎與客過黃公酒壚,謂客曰:吾與叔夜、嗣宗酣飲此壚。自嵇、阮亡後,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散序六奏未動衣,陽台宿雲慵不飛。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自注雲:散序六遍無拍,故不舞也。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霓裳曲》凡十三疊,前六疊無拍,至第七疊方謂之疊遍。自此始有拍,而舞作。”至此,知《霓裳曲》共十三疊,至第七疊中序始有舞,故以第七疊為中序第一。這是一首客遊登高之作。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前五句言秋風人倦,‘流光’二句歎急景之不居,‘人何在’三句望伊人之宛在。月到舊時明處,與誰同倚闌幹。白石殆同此感也。下闋回首當年,關河浪跡,坊陌春遊,舊夢重重,逐暗水流花而去,贏得飄零詞客,一醉埋愁。李後主所謂‘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