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島萬聖梵天寺,一尊八丈高的青石佛像,麵容慈祥盤膝而坐,左手指如拈花,右手成掌豎於胸前,掌心光華如鏡,明可鑒人。兩道尺餘寬窄的縱向掌紋,將掌心分為大小相仿的三份,此處名為“三生鏡”。自左至右分別為前世、今世、來世。一道隱約可見的細小橫紋貫穿三世而過,這一條橫紋喚作“姻緣紋”。
?三生鏡與舍骨殿、篆經窟、歸宗洞並稱萬聖梵天寺四大聖地。同時這三生鏡也是天下愛戀之中的男女,最為神往的傳奇聖境。
?男女攜手站在三生鏡前,若是今生有緣那道姻緣紋位於今生的部分,便會從其縫隙內發出嫣紅華光。
?那年柳淒淒與淩山石拜會梵天寺,以柳淒淒聖女身份自然不同尋常武人接待。兩人在聽偈坪等候了一盞茶的功夫,便遠遠望見一位金色袈裟為首的二十餘名僧人前來相迎。
?為首身著金色袈裟的正是三世佛之一的現世佛--釋迦!莊嚴寶相,法力無邊。這就是釋迦佛留給柳淒淒與淩山石的第一印象。二人不約而同的心生膜拜之意,待得躬身之時,方覺一股柔和磅礴的無形氣息,早就縈繞四周,此刻欲要施禮已是不能。?傳聞中的佛門至高境界“法天無相”,竟然在不知不覺間將二人包裹其中,尚不自知。
釋迦佛溫言道:“妙法輪回,因果難測。二位施主遠來是客,不必刻意世俗之禮。”以三世佛的身份竟然如此溫和態度,實事出乎二人意料,不愧大德高僧之名。
釋迦佛身後兩名灰袍僧人,十八名褐袍僧人。兩名灰袍僧人看上去平平無奇,便是江湖上隨便一個武人都要比這二人來得更加精壯威猛,而且這二人雙眼也和僧袍一樣,灰蒙蒙的毫無光彩,若不是背後有十八名褐袍僧人襯托,這兩人幾乎很難被人關注到。
與這二人視而不見的感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十八名褐袍僧人的另外一番景象。半月型排開,將釋迦佛拱衛其中,儼如鐵壁銅牆,恍若莽山圍攏,給人一種不可逾越,不敢侵犯的無比壓迫、威嚴。
六大仙門各自風格迥異。大羅金仙閣給人以狠辣犀利,雷霆萬鈞之感;九虛雲霞殿則是虛無縹緲高不可攀;海山千幻樓神秘莫測詭異多變;真龍帝靈穀陰邃幽怨行事隱秘;魔尊傲宇軒亦正亦邪果決強悍;萬聖梵天寺則是莊嚴神聖惠澤天下。
今日柳、淩二人親身所至又是另外一番感受。其實這中間的種種因果卻是連三世佛也說不清,柳淒淒和淩山石就更加一無所知。隻是並非所有人都會令現世佛以如此態度接待,尋常武人自然不能,三年前真龍帝靈穀穀主司馬陵零親至方丈島,也隻是由知客僧通稟後,引入寺內會見。
隻因百多年前,梵天寺三世佛即位之時都會傳下一段古老預言,便是與三生鏡相關。而這預言乃是“輪轉三生,水木雲蓮。坎凝離岩,地支思年。尋心歸玄,破天虛顛。”
預言之中,隱含雲虛,所指自然就是九虛雲霞殿。當三世佛得知九虛雲霞殿聖女前來,便知可能與預言有關。
而柳淒淒的名字中水木皆全,與她同來的淩山石又隱約對應那句“坎凝離岩”。坎為水,淩字又有冰淩之意,正合“坎凝”。山石向加便是“岩”字。由此便更加可以肯定這二人必然與預言有關,才有得現世佛釋迦,親自現身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