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佛燃燈與來世佛彌勒自見到畫中詩後,便專心破解其中隱秘。“他生相見莫妄言”自然是說的轉世之人,如果是九雲真人與虛蓮大士的轉世,就是柳、淩二人無疑。“血淚引雷驚雲天”應該是前麵一句說提到‘妄言’的後果。“麒麟為首四靈難”應也是後果之一。而最後一句“應世三子消禍端”就是最終解決的辦法。所以臨別之前叮囑二人,切莫輕口妄言,但至於所謂‘妄言’到底什麼是該說的,什麼是不該說的卻是無法確定。
不過燃燈、彌勒畢竟是大德高僧,說道: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既然這詩中已然預見到後果,又有應對之法,隻需盡人事聽天命便可,如一味強求,就太過執著。緣起緣滅,花謝花開,坐看風雲,聚散如生。
柳、淩二人本就少年心性,既得開導,不過幾日時光就把此事淡忘在遊曆名山大川的興奮和感慨之中。二人聽聞真龍帝靈穀穀主司馬陵零在三生鏡前半人半龍的嘖嘖怪事,正好柳淒淒本來也要前去帝靈穀拜會,此時更是難耐心中好奇,一路加快腳步,隻盼肋生雙翅飛到帝靈穀一睹穀主的風采。
始皇帝混一天下後,分天下三十六郡,真龍帝靈穀位居遼東郡。遼東郡內有一“北陵”,帝靈穀所在就是“北陵”藏風聚水的龍脈源頭,纏多護密,妖嬌活潑,重重起伏,屈曲之玄,東西飄忽,魚躍鳶飛。陵中所葬何人,卻無人知曉,隻有種種傳聞:
有人說:北陵中所葬的是一塊昆岡玉石碑,碑上九條神龍,時隱時現,故此帝靈穀中時常有龍吟震徹天際;
有人說:古老相傳,帝靈穀中葬的是三件龍袍,殉葬品中珠玉如山,金銀鋪地,珊瑚如樹,九萬陰兵,護守陵寢;
有人說:帝靈穀左右兩座山峰名為“白龍”“元龍”,而山穀深處還有一處“匿龍池”,池水寬五十裏,最深之處即使白龍峰與元龍峰相加也不足其邃,而匿龍池中每逢天狗食日之時便會出現‘龍吸水’的奇景;
還有人說:帝靈穀中所葬乃一修煉成仙的妖龍,這妖龍所修妖法殘忍異常,有傷天和,為禍一方,生靈塗炭。終於天帝震怒派下金仙斬殺妖龍,誰知妖龍道行高深,竟將天帝麾下伏魔金仙殺死,但自身形魄被金仙擊潰,神魂隻剩餘十之一二,妖龍心計百變想出一個李代桃僵之計,將自身殘存神魂,寄於伏魔金仙屍身。對外宣稱二者同歸於盡,並吩咐手下以金仙之名修建陵寢,以作藏身之地,自身藏匿其中,吸收日月光華,天地靈氣,企圖有朝一日恢複修為,東山再起。
還有一些更為離奇荒誕的傳聞,其中所描述的內容,更是極盡誇張,就連那些敘述之人自己都難以置信,可越是如此真龍帝靈穀便顯得越發神秘莫測。
柳淒淒與淩山石自然不會把這些傳聞當真,但真龍帝靈穀尊為六大仙門之一,其底蘊深厚,功法獨具一格,卻是不爭的事實。有關當代穀主司馬陵零的故事也如同傳聞一般,光怪陸離,真假參半,不過聞者大多相信是真的,因為司馬陵零本對於帝靈穀以外的人,本就是個謎,即使是萬聖梵天寺的三世佛和海山千幻樓樓主都表示過“看不透此人”。
司馬陵零本是長樂府一名古董商人之子,八歲那年其父司馬如是開的店裏收了一批從漢代墓葬中盜出的明器。這夥賣貨之人是綠林道上有名的盜匪,而司馬如是所開的古董店在當地算得上是首屈一指。這夥盜眾徑直來到店中,十餘人懷抱手提,車推馬馱,將百餘件明器擺在店鋪後院的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