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文字與健康(1 / 1)

健康通常與體育、飲食、休息、醫藥等相關,文字與健康能有什麼關係?

大有關係。而且與大學教師的健康還特別有關係。

在大學工作久了,近些年,我不時聽到有的老師抱怨說,看某個學生的論文,簡直要“氣到吐血”!確實,看到學生抄襲的文字,或者是看到基本文理都不通的文字,都會使人上火。

古話說:“書猶藥也,多讀可以醫愚。”讀書可以益智,有時還可以療疾。雖說開卷有益,不過,也不是讀任何文字都有益的,還要看閱讀什麼書或什麼文字。優美的文字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還能提神補腦、延年益壽。亂七八糟的文字,卻讓人反胃,氣急敗壞,還可能影響健康,甚至折壽。

我覺得,在一定意義上說,文字是有味道的,有的文字清香撲鼻,有的文字臭不可聞,有的文字甜美怡人,有的文字味同嚼蠟。文章的功力和水平有四個層次或境界:一是辭能達意、文從字順,二是運用自如、流暢優美,三是得心應手、爐火純青,四是妙筆生花、出神入化。要達到後兩個層次或境界很不容易,高手的論著一般也就是處於第二、三個層次,偶爾能獲得神來之筆,達到最高境界,寫出令人拍案叫絕的作品,但水平不夠的人怎麼也寫不出第三、四個層次的文字來。

其實,現在大學教師對一般學生的文字要求並不太高,隻要辭能達意、文從字順便可,也就是達到最基本的要求。可是,當你看到有的大學生的文字,特別是碩士生和博士生的作業和學位論文,連最起碼的文從字順都達不到,自然很是失望。

看到好的論文,擊節稱賞,十分欣慰,會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快樂。而看到差的論文,則可能氣不打一處出,心情大受影響。從道理上說,大學教師應該以平常心對待學生的文字,要有耐心和寬容,但想想讀到碩士博士生,竟然還有文字不通順的情況,也實在是鬱悶。如果是中小學生,文字不通順,老師還較為理解,因為畢竟還處於識字啟蒙和基本的學習讀寫階段。但到了上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層次,文字的基本功還不具備,就有點說不過去。由於從高考到研究生入學考試都高度重視外語,特別是研究生入學考試,基本上沒有中國語文方麵的把關。外語不達到分數線,錄取根本就沒門,但本國文字不堪者卻基本上沒能攔住。

在精英教育時代,大學生不多,研究生更少,水平一般較整齊。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招生人數多了,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頗大,其中總有一些文字水平較差,甚至是相當差的。

由於中國人講人情與麵子,即使寬進大學的學生,也很少有教師能夠下決心將其“嚴出”掉。若脫產學習的研究生不能答辯畢業,不僅研究生本人灰頭土臉,導師也覺得沒有麵子。於是無論研究生專業基礎和文字水平有多差,隻要招收入門了,通常導師都要硬著頭皮去帶,“扶”也罷,“抱”也好,好歹要將自己的弟子送畢業才算完事。

雖然拿的同樣是全國統一印製的碩士、博士學位證書,但從不同大學獲得的學位含金量是有所區別的。即使是同一所大學畢業的博士,不同博士的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別,其間的差距之大,我認為遠遠超過歐美的博士。

如果是報紙、書刊、網絡,賞心悅目、有利於健康的文字誰都可以讀,也喜歡讀,而不好的文字一般人都不會去讀,人們可以選擇。會影響到閱讀者健康的文字,通常是很差而又不得不看的文字。這種情況較常出現在學生的論文中,還有就是編輯硬著頭皮修改不得不刊用的文章,以及著作主編者不得不看各部分提交的書稿。如果出現文理不通、邏輯混亂的情況,交稿時限又快要到時,也是令人心急火燎的。

因此,如果考慮到他人的健康,尤其是大學生為老師的健康著想的話,就要好自為之,別寫出讓人讀之生氣的文字。當然,教師不僅要誨人不倦,還要“誨人不厭”,真遇到很差的文字,還是要控製自己的情緒,以免影響了健康。

(原刊《中國教育報》2009年4月6日第5版,原題為《文字會影響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