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丈夫辦好了去探親的一切手續,為了不耽誤兒子的上課和上班(他在半工半讀,我國在美國的留學生大都半工半讀),我們選擇了星期日抵達美國的航班。兒子還為我們選擇了一個比較方便的機場(美國的大城市裏,一般都設有好幾個機場),這個機場距離他的住處比較近。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我和丈夫終於到達了兒子為我們規定的機場。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做這麼遠的航行。雖然我在飛機的艙位上不可能睡覺,我的精神卻依然很好。因為有一個念頭在支配著我——我們馬上就能和兒子見麵了!
辦好了入關的所有手續,我們走進領行李的大廳,看見這次航班上的行李正在大輪盤上轉動著。我們取下了自己的箱子,就坐在窗下的大沙發上靜等。兒子曾在電話裏囑咐我們,如果他還沒有出現,就在這裏坐等他,不要離開。
我和丈夫靜靜地坐在那裏,左右地環顧著。大廳裏走著許多匆匆趕路的行人,有白人,有黑人,有棕人,有不知道是什麼族與什麼族的混血人,也有黃種人,有的一看就知道是我中華同胞。還有如我們一樣,安靜地坐著或安靜地站著的,等待親人來接的國人。
大約過了一刻鍾左右,一個又高又魁梧、黑色頭發、麵孔白皙的年輕人,大踏步地走進了機場的大門。我定睛一看,啊!這不是我兒子嗎!
我立刻拉住了丈夫的衣袖,朝著兒子高聲地叫道:
“小明!明明!”
兒子聽到了我的叫喊聲,立刻朝著我們奔跑過來。
我們三個人,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這時候,仿佛世界上隻有我們三個人存在了。我們沉浸在重新團聚的歡樂和激動之中,忘記了周圍的一切。我們緊緊地擁抱了很久,當我們抬起頭來,相互端詳時,每個人的眼睛裏,都飽含著淚花。
雖然美國的公共場所是禁止大聲喧嘩的,但是對我高聲呼叫兒子,似乎很理解,幾位黑人服務員,還向我們投來了溫馨的目光。
這是兒子留學以後,我們全家的第一次重逢。
後來,兒子就能經常回到北京,與我們相聚;我也因為有時去美國進行學術交流,而與兒子見麵。不必再像過去五年那樣,忍受思念之苦了。
作為母親,隻有到了這時候,我才覺得,我的“家教”任務,算是完成了。後記
兒子這一代人是幸運的。他們剛一走進小學校門,就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保證了他們能夠接受係統的教育。作為孩子的母親,我慶幸兒子屬於這一代新人。
我還要感謝兒子在讀小學、中學、大學時以及出國留學後的諸位老師,正是他們在課堂上的諄諄教誨,促使我的兒子成才。雖然“家教”十分重要,但是在我兒子成才的前進道路上,作為母親,我的“家教”隻是諸位老師的“助手”而已。
更要感謝廣東教育出版社的盧家明先生,雖然此部書稿的內容已在我的頭腦中醞釀了很久,但是如果沒有盧家明先生的鼓勵和督促,是難以於現在就和讀者見麵的。
最後,我要說:僅以此書獻給所有的中國母親們,我希望所有的中國孩子都成才,祝願所有的中國母親都心想事成。此書同時也要獻給我的兒子,正是因為有了兒子這樣一個鮮活的生命,才使我得到了進行“家教”的幸福,以及“為人母”的全部幸福。
肖鳳
2002年5月於北京靜淑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