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奮鬥精神的培養
自從與兒子在北京機場分別之後,我就一直惦念著他,盼望著得到任何一個有關他的信息。
他與我們分別之後的第三天晚上,電話終於來了。他已經平安地抵達了伊利諾伊大學,是伊大的中國校友會主席去機場接他的,同機抵達伊大的,還有一位來自上海的留學生,他和兒子在飛機剛一起飛時,就接上頭了。到機場接他們的校友會主席也是留學生,知道他們長途飛行了十幾個小時,就把他們直接送到了“宿舍”,讓他們睡覺倒時差。兒子剛剛睡醒,怕我們惦念,趕緊打個電話回來,讓我們放心。
暑假結束前夕,我又返回了韓國漢城的高麗大學,繼續我的教職。因為按照雙方的協議,我還有一個學期的教學任務。
丈夫在北京,從事著他一貫從事的研究和寫作;兒子在美國,留學深造;而我在漢城,為韓國學生講授中國文學和高級中國語,向熱愛中國的異國青年傳授中國文化。我們一家三口,分散地住在兩大洲的三個不同城市裏。
感謝發明了郵政和電話的科學界前輩,讓我們這三個身處不同地理位置的親人,能夠在電話聽筒裏互相聽見彼此的聲音,同時還能夠通過書信,互通信息並表達思念之情。
我每逢星期日,都給兒子寫信,鼓勵他,在異國他鄉努力讀書,擴大視野,獲得學位。兒子很忙,不過隻要他有時間,就給我和爸爸寫信。為了節省他的時間,我和丈夫想出來了一個辦法,就是:兒子隻需給我們倆人中的一位寫信就行了,我們中的任何一人收到兒子的信後,再寄給對方,就都可以得到有關兒子的信息了。對這個建議,兒子也表示讚成。
每次接到兒子的來信,我都如獲至寶。直到今天,兒子到美國已經九年了,他寫給我的每一封信,我都完好無損地保存著。當然,現在我們之間的交流,已經改用電郵,不必再麻煩郵遞員了。
兒子是個很孝順的孩子,他怕我們替他擔心,在每封信裏,除了報告他的近況之外,總是說,他一切都好,讓我們放心。可是我想,他過去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離開過我對他的照顧,而現在,在大洋彼岸,在那麼遙遠的地方,他孤身一人,人生地不熟的,怎麼可能沒有困難呢?雖然有中國同學,但是每一位同學都在奮鬥,各自都有困難需要克服,也不能夠麻煩人家。可是我的這種擔心又不能讓兒子知道,也就是自己在心裏想想而已。
有一天,那時候我還在漢城,收到了兒子的一封來信。他剛到達那裏不久,在這封信裏,他寫了如下的一句話:“北京真好,家真好。”看到這裏,我的眼淚立刻嘩嘩地流了下來。我的擔心和我的思念,一股腦兒地宣泄了出來。我想,他的這句話,寫得很含蓄,可是其中所包含的內容和情感,卻是極其豐富的。他一定是不太適應,他一定很想念父母,但是他畢竟已經開始了新的征程,作為母親,我怎樣回應他才是正確的呢?
我想,我是不能讓孩子打退堂鼓的,我必須鼓勵他。在人生的前進道路上,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難。每個人遇到的困難不同,每代人遇到的困難不同。一帆風順的人生,是沒有的。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兒子的獨立奮鬥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他變得愈來愈堅強,長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在兒子到了美國的第五個年頭,他邀請我和丈夫去他那裏探親。這時候,他已經順利地拿到了第一個學位,正在攻讀第二個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