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軍圍攻桂林數日不克,三千南丹狼兵又在背後攻陷防守薄弱之洛容,繼而揮軍北上直指古田,韋朝威令熟悉古田地形的韋永盛領一千兵馬返回,在半道截擊北上的南丹狼兵。
韋永盛部不敵南丹狼兵,大敗。
但南丹狼兵在韋朝威的死守之下沒有能攻下古田,於是南下東進,彙合四千田州狼兵,沿洛清江而上,攻打韋朝柱防守的永福。
勇悍的狼兵搬來石頭和泥土,用盾牌抵擋城上不斷射下的箭雨,硬是一層層的壘築台階,高近城頭,然後順此魚貫而上,與城裏的義軍近身搏鬥。農民義軍不是像狼兵那樣的世襲軍籍,自小就訓練武藝兵陣,所以,不久即敗下陣來,退出永福桃城。
總督閩圭領軍親自出馬,以數倍於覃萬賢之兵力,攻打臨桂,義軍寡不敵眾,臨桂失守。閩圭乘勝追擊,沿途攻破七個義軍村寨,數千農民繳械投降。這時,已經是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六月了。
韋朝柱失守永福,原本想率軍退回古田,無奈狼兵與官軍聯合,層層封鎖,步步為營,把他的殘軍打得落花流水,唯其隻身奮力突圍,後化裝成漢民,沿洛清江而下,經柳州返回老家宜山馬欄村。
馬欄村有十三個寨,韋朝柱家在塘頭寨。前幾年七十二垌起事,他們馬欄青壯年也參與了,不少家族兄弟最後都沒有能回來。
而參與鎮壓他們的原懷遠巡檢鄧文茂,卻因功升官,現今還被朝廷敕封為世襲土官,掌握軍政司等大權,養兵六十名,顯然一方土皇帝。這讓韋朝柱很是不爽,於是邀約其他寨子共十人,歃血為盟,做“十比弄”,決定刺殺永順正長官司長官鄧文茂。
每每農閑時,“十比弄”就聚集在偏僻山弄裏練習刀槍箭法,為成功行刺做準備。
弘治七年開春,“十比弄”探查得知,鄧文茂一行人到宜山北麵之下梘河遊玩,於是在其必經的吊橋附近埋伏,橋兩頭各三人,橋底河麵上兩邊各兩人,化裝成漁民,三麵設圍。
吊橋由八條粗大的鐵索組成,河兩岸各築兩根大柱以固其端,鐵索橫拉河上,橋麵則用浸泡過桐油的木板鋪成。
下梘河兩旁,峰巒重疊,翠竹依依,河水碧綠,清澈見底。
這時,穿著華麗麵帶笑容的鄧文茂,騎著高頭大馬,七名侍衛跟隨其後,有說有笑,慢慢走上吊橋,到橋正中位置時,埋伏多時的“十比弄”迅速戴上木刻麵具,然後在箭頭上點燃火,共同齊射。鄧文茂左肩立刻中了一箭,摔下馬來,反應過來的侍衛們立即拿起隨身而帶的盾牌,緊緊圍成一圈,把鄧文茂護在中間。
中箭的坐騎在驚慌中跑開了。
沒多久,被箭射中的橋麵木板著火了,侍衛們用盾牌護著鄧文茂往橋頭跑,有個侍衛小腿中了一箭,一拐一瘸,險些摔下河去。
“十比弄”見沒能射死鄧文茂,於是從河裏上岸,提刀奔向橋頭,與其近身搏鬥。訓練有素的七名侍衛立刻擺開戰陣,一手持搶,一手握盾,大呼著迎戰。其他九人對陣侍衛,韋朝柱趁機靠近鄧文茂,用刀砍其身,竟然不入,反被年近六十的鄧文茂用大馬刀反擊,抵擋中,刀竟然被其劈斷,發愣當中,被鄧文茂一腳踢到河裏。七名侍衛在刺倒其他九人後,拿起弓弩,對剛剛從河裏探出頭的韋朝柱齊射,逼得他急忙又鑽入水中,潛到河對岸才敢露頭。
一番浴血奮戰過後,侍衛死了兩名,而十比弄,除韋朝柱外,傷的傷,死的死,情況較為淒慘。
鄧文茂以戰功起家,可謂身經百戰,又有土兵中的精英分子組成的侍衛隊,始料未及的是,衣服裏麵還穿有護身盔甲!韋朝柱以前從來沒有與其交過手,這次看來真是太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