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殺官家活不成(1 / 2)

明朝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初

廣西桂林府古田縣

因連年旱災,農民顆粒無收,官府非但不肯開倉借糧,還催租連連,部分饑民無奈鋌而走險,轉為盜賊,劫掠鄉裏。

明軍守備麻琳,領一眾官兵,押著剛剛從鳳凰村抓來的數十名僮丁,沿山而上,進入到石城隘修城戍守,以剿捕盜賊。

韋朝威便是其中之一,半夜熟睡中被破門而入的官兵給抓來,想到這無償差役就惱火!解索後,趁官兵不備,搶奪兵器,襲殺官兵,其他同村人見此也紛紛反抗,激戰過後,官兵落荒而逃。

眾人推舉韋朝威為首領,回到縣城,攻打官府,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韋朝威因此被稱為“廣福王”,領數千農民義軍占據古田;一幫官員則逃往省城桂林。

時有民謠唱:官府抓丁修石城,孤寡老幼難逃生;捐稅重,差役多,不殺官家活不成!

聽說古田僮人起事,以往活動於柳江流域的柳州府馬平縣三都“戰江王”覃萬賢,也率領幾百部眾,北上歸附。

古田縣三麵環山,東北和西南有官道通行,然兩旁高山林立,易守難攻,適作據點。縣內有古金山,東麵有瑤人首領梁辰生,西麵有僮人首領韋永盛,前年開始,就領導各自寨民反差抗捐!現在也都來歸附,共同抵抗官軍。

桂林府派遣原古田典吏回到縣城,企圖招撫這些叛亂的僮人。

典吏驚慌失措地進到城內,見到了韋朝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韋朝威笑說:“招安可以。但有兩個條件。一,我們納糧的話,就不聽差;聽差就不納糧!稅按當年田畝收成好壞而征,好水田和差旱田分開定稅!二,衛所官軍不得肆意征占土人田地!怎樣?如若同意,我願意接受招安!”

這時,圍觀的眾多部下同時喊道:“納糧不聽差,聽差不納糧!”

顯然,朝廷是不會同意這兩“異想天開”之條件的。典吏急得滿頭大汗!一時竟然無語以答,隻顧得用手去擦拭額頭上滴滴汗珠,好久才氣急敗壞的崩出了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你們翻不了天!別不知道天高地厚!給臉不要臉!”

聽到這裏,眾人靜了下來,莫名其妙的相互對望,這些僮人大多不識漢字,哪裏懂得這些儒家道義?!

突然,韋朝柱從腰間扯出佩刀,手一揮,典吏還沒反應過來,人頭已經落地。其他人見狀,紛紛跑上前去,爭搶典吏的衣服鞋帽,一會兒就把他剝得精光,沒有搶到東西的人,氣憤喊道:“把他燉了,吃餐飽肉!三年沒肉吃了!”眾人附和著:“燉了,吃餐飽肉!”隨即有人去壘灶,抬來大鍋堂,放水生火,,,,,,

韋朝威這時哈哈大笑了起來,麵向韋朝柱問道:“這位比弄(僮語:兄弟)真是爽快的!家住何處?”

韋朝柱收刀進鞘,鞠躬回道:“慶遠府宜山縣馬欄村韋朝柱。”

韋朝威停住笑聲正色道:“哦?原來還是本家華宗比弄啊。慶遠府七十二峒起事,不知現在如何?你可知曉?”

韋朝柱歎了口氣說:“官兵太多,又有土兵相助,已經被鎮壓下去了。所以,我才跟隨三都戰江王上到這裏來。”

一旁的“戰江王”覃萬賢憤憤道:“這些土兵與我等貧民同為僮人,卻協助官府殘害同胞,甘為鷹犬,為虎作倀,,,,,,,,,”

韋朝威聽罷,手捏下巴,陷入了沉思。

派去招撫的典吏被殺而食之,省城桂林府的官員坐不住了,立馬上書朝廷,調兵征剿。明朝廷命閩圭為兩廣總督,調集湖南貴州廣西三省官兵共四萬七千人,兵分四路,圍剿古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