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亞美尼亞萊亞蘇斯港王國的邊界
大家在了解馬可·波羅在亞洲所到的國家和他所觀察到的奇風異俗前,首先必須了解小亞美尼亞和大亞美尼亞的不同之處。小亞美尼亞王居住在塞巴斯拖茨城,統治區域以奉公守法著稱。境內市鎮、要塞和城堡數不過來。一切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都很豐富。各種動物應有盡有。但是,這個國家的習俗卻有害於居民的健康。以前小亞美尼亞的有才華的人都是些英勇善戰令人敬佩的勇士,但現在他們都已變成了精神頹喪,毫無作為的醉漢了。
海濱有一個叫萊亞蘇斯的城市,是一個商業貿易十分繁榮的港口,它是威尼斯、熱那亞和許多地方商人碰麵的地方。他們在此地主要是進行各種香料、藥材、絲綢和其它價值連城物品的交易。那些希望遊曆地中海東部各地的旅行者,通常也先來到萊亞蘇斯港。小亞美尼亞的南部邊界各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可以說是一塊福地,現在被薩拉森人所占據;靠近它的北部是卡拉馬尼亞,居住著土庫曼族;東北部就是愷薩利亞、塞瓦斯塔還有其它許多屬於韃靼人的城市;而西部則靠著大海,與克立斯田頓海岸一海之隔。土庫曼省和它所屬的科格尼、愷薩利亞、塞瓦斯塔等城市和它們的商業土庫曼省的居民大體上分為三類。土庫曼族崇拜穆罕默德,完全奉行他的法律,是一個知識淺薄、不開化的民族。他們活動在山區和一些交通落後的地方,主要原因是替牲畜找到一個水草豐富的牧場。土庫曼人可以以動物的肉類維持生活。這裏有一種名馬叫突厥馬,同時此處還出產一種十分漂亮的騾子,售價很高。其他二類人是希臘族和亞美尼亞族,他們都居住在主要的城鎮中,以商業和製造業為生。這裏還出產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地毯以及紫紅綢緞和其它各種絲綢織品。省內有十分豪華的三座城市。聖徒布萊斯(Saint Blaise)便是在塞瓦斯塔這個城市中獲得高度評價的。這些城市都受大汗所派的總管的統治。我們現在將深入介紹大亞美尼亞王國。大亞美尼亞王國和亞清岡、亞吉朗、達爾吉茲等城諾亞方舟山奇異的噴油井大亞美尼亞是一個領土寬闊的王國,入口處有一座城市叫亞清岡,以生產邦巴清的精細棉布和其它很多奇異織物著稱。境內遍布溫泉,泉水來自底部,十分潔淨。很多居民為土著的亞美尼亞人,受韃靼人的統治。國土裏有許多城市,尤以亞清岡為最大,而且這座城市還是大主教的居住之地。其次是亞吉朗和達爾吉茲這兩座城市。大亞美尼亞地域廣大,一到夏季因為有數不盡的草原可供畜牧,所以東方韃靼人的很多軍隊就來此駐紮;但到了冬季,他們又急急離開,原因是這裏冬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馬匹無法取得飼料,因此軍隊必須轉移到氣候溫暖,食物充足的南方。要是從特勒比遵德到陶裏斯,途中一定可以看到帕珀思城堡,這裏有一座儲量很大的銀礦。
大亞美尼亞的中間地帶有一座險峻的大山。據說諾亞方舟就停泊在山上,所以叫他方舟山。這座山占地極廣,山腳走完至少需要兩天的時間。山頂積雪終年不化,並且每下一次雪,新雪又堆積在舊雪上,因此無人可以登上山頂。但是靠近山腳的平原地區,由於積雪的融化,使得土壤十分肥沃,草類非常茂盛。即使鄰近各國的牲畜全部聚集在這裏,也不必擔心飼料不夠用。
大亞美尼亞的西南附近毗臨摩蘇爾、馬列丁兩區——這些以後將會介紹——和其它許多地方,由於數目太多,不能詳細敘述,北部則與格魯吉亞相臨。大亞美尼亞的邊境旁邊有一座噴油井,產量很高,噴出的油一定要用許多駱駝才能裝載。這種油,不能充作食品,但是可以製作軟膏,醫治人畜的皮膚病和其它疾病。它還可以當作燃料,鄰近各國的燈火都使用這種油,所以居民長途跋涉來到這裏販運這種燃料。
格魯吉亞王國和亞曆山大大帝所建的鐵門關
特夫利斯境內的奇跡格魯吉亞的統治者稱為大衛梅利克(David Melik),這在我們的語言裏意思指大衛王。這個國家一些領土的主人是韃靼人,另一部分則因為堡壘堅固,仍掌握在本國人手中。格魯吉亞位於兩個大海之間,西麵的海叫黑海,東方則是阿巴庫海(裏海)。阿巴庫海方圓二千八百英裏,有一種湖的性質,不和其它海相通。海中有少數島嶼,島上有美麗的市鎮和城堡。其中的一些住著一些難民,他們都是在韃靼人進犯波斯王國或波斯境內各城市時,為了逃避戰火才到這裏來的。當時還有一些難民則躲入山區的村寨中以求保財保命。剩餘的那些島則未被開發出來。阿巴庫海水產十分可觀,特別是那些流入該海的河流入口處,盛產很多種魚類。格魯吉亞王國境內最常見的樹是黃楊木。我聽說,這裏古代的國君出生時,右肩上都有一塊鷹的標誌。這裏的人民都是訓練有素的勇敢水手,厲害的弓箭手和勇敢的勇士。他們都是基督教徒,仍然遵循著希臘教會的儀式,儀態和西方教士沒什麼不同,頭上留著短發。
亞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以前嚐試通過格魯吉亞向北擴張,但因為此地有一座關口地勢險要,無法通過而作罷。他的全長四英裏,一麵瀕海,海浪滔天,另一麵則是高大的樹林,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兵家必爭之地。亞曆山大大帝的這個企圖破滅後,就下令在這個地方修建了一道城牆,在城牆上還修建了武器裝備,借此來抵禦外敵的入侵。由於這座關口很難攻破,堅固異常,於是得名鐵門關。聽人說,亞曆山大大帝曾經將韃靼人圍困在這裏。如果說他們是韃靼人,並不確切,他們其實不是韃靼人,而是一個多民族混合的民族叫庫馬尼族(即土庫曼族)。這個王國有許多城鎮,生活必需品十分豐富,盛產珍貴的交織物。這裏還發現了一種動物,叫亞維齊。人民以商業和手工業維持生計。國土內有許多的山,並且有許多狹小險峻的山路,人馬往來極為艱難,因此韃靼人不能完全征服他們。
還聽人說過,在這裏一座供奉著聖者琉那多(Saint Lunardo)的修道院中,曾經有一件奇怪的事情。這個修道院座落在一個鹹水湖邊,湖方圓約有三日的路程,湖中平時沒有魚類的蹤跡,但一到四旬齋的首日,魚群就蜂擁而來,數不勝數。等過了複活節,魚群又無影無蹤了。一年中的其他月份也一如平常看不見魚的影子。這個鹹水湖叫格琉察拉特湖。很多著名的大河以及其它河流都流入我們前麵所提的被山環繞的阿巴庫海。一些商人最近已經開始在那裏航行了,他們從那裏帶來一種絲織品,叫革裏。裏麵還有一座美麗的城市叫特夫利斯城。靠近郊區的地方有許多武裝要塞環繞。城內的居民是兩個民族的基督教教徒,也有一些回教徒和猶太人,不過後麵兩種人隻有少數。這裏有織綢業和其它很多商品製造業。居民臣屬於韃靼人的統治者。我們對於一個王國,一般隻介紹不多的幾個主要城市,其他一些因為沒有顯著的特點,也就不特別介紹了,但如果有機會的話,以後仍會介紹。我們介紹完了亞美尼亞的北邊各鄰國,那麼就將介紹它的南方和東方的鄰國。
摩蘇爾王國和各族人民
庫爾德人國內的商業摩蘇爾是一個國土寬廣的王國,聚居著各種民族。其中有些人崇拜穆罕默德,是阿拉伯人。剩下的人全部信奉基督教,但卻不按照教會的教規處理事情,而且在許多方麵甚至與之相反,剛才所說的就是聶斯脫利教派、雅各教派還有亞美尼亞人。這些人都有一個族長,叫雅各利特,所有主要領導者都由他任命,並送往與之相鄰的各個國家,正像羅馬教皇派遣人員到拉丁各國一樣。
這裏所有金絲交織的布,我們稱為馬斯林的,都是摩蘇爾生產出來的。所有從這個王國出來的大商人全部叫作摩蘇爾商人。他們將眾多的香料和藥材從這裏銷售到其它各國。
靠近摩蘇爾的多山地帶居住著一群庫爾德人,其中有些是基督教徒。他們是一群沒有道德的人,以劫掠商旅來維持生計。王國毗鄰的穆斯和馬利丁地區,盛產棉花,用它所織的布叫作博卡錫尼布。除了這些,這裏還出產多種棉織物。居民都是手工藝者和商人,服從於韃靼人的統治者。現在我們來介紹巴格達城。
巴格達各種科學研究和它陷落的始末
巴格達是一座宏偉的大城,可以說所有薩拉森人的哈裏發(穆罕默德的後代)——類似基督教的教皇——居住之地。城中有一條大河穿過,商人往印度洋買賣的商品都走這條水路。但是由於這條河蜿蜒曲折,所以航程需要十七天。所有航行的船舶駛離河道前都要在啟西停下來,再由這裏進入大海。不過在到達啟西之前,還要經過巴士拉城,該城四周都是樹林,出產世界上最優質的海棗。
巴格達生產了一種嵌金線的絲綢和繡花錦緞還有絲絨織品,所有這些產品都繡有動物的圖案。幾乎全部從印度運往歐洲的珍珠寶石,都要在此地進行加工。人們研究穆罕默德的法律和魔法的熱情不亞於研究自然科學。巴格達城是這個地區所能見到的無與倫比的城市。
有人曾說過,這裏有一個哈裏發所積聚的財富比任何一個統治者的財富都要多,然而他卻因此而悲慘地死去。就在韃靼人的君主開始擴張他們的領土時,他們一共兄弟四人,長兄蒙哥已經登上了王位。他們雖然已經消滅了契丹國和不少地區,但仍然不能滿足於現狀,想要繼續擴充他們的版圖,於是他們製定了一個征服全人類的計劃,企圖重新瓜分世界。他們懷著這個目的,慎重做出決策,一人東征,一人南伐,其餘兩人進兵剩餘地區。
南征的統治者由旭烈兀擔任,他集合大軍,向南挺進,消滅了他所經過的所有國家,並於一二五三年向巴格達城發起了進攻。但是旭烈兀擔心此城城牆不易攻破,城內人口眾多,防守頑強,不易強攻,所以,想出了一個誘敵之計。旭烈兀的軍隊不算步兵,尚有十萬騎兵。他命令一些人埋伏在巴格達城的附近,另一支隊伍埋伏在巴格達另一邊的密林裏,偃旗息鼓將自己隱藏起來,自己則率領第三支隊伍勇敢前進,最後到達城門。哈裏發看見韃靼人兵力很少,對敵人十分輕視,並且加上他深信穆罕默德通常使用的突然呐喊法的方法,以為可以全殲敵人,因此帶著衛隊突出城外,和敵人展開戰鬥。旭烈兀一見敵人出城,便佯裝敗退,直到敵軍上當,然後他突然回師迎戰。同時另外兩支隊伍也同時加入戰鬥,將哈裏發的軍隊團團圍住,斷絕了他的歸路。於是哈裏發被活捉了,巴格達城被征服了。旭烈兀進城後,發現一個閣樓內全是黃金,不禁大吃一驚,馬上下令將哈裏發押來,嚴厲斥責他的這種行為,不懂得利用這些財寶組織軍隊,保護自己的國家,抵禦久已威脅著的強敵的侵犯。於是下令將哈裏發鎖在這個閣樓中,斷絕一切食物。就這樣,哈裏發在他的龐大財富麵前,悲慘地死去了。
巴格達的哈裏發陰謀殺盡
國內的基督教徒這個哈裏發還特別的厭惡基督教教徒。我認為我們的上帝——耶穌基督——在此替他的忠實信奉者所受的不白之冤進行複仇是完全正當的。他從一二二五年當上國君一直到現在,時時刻刻想使住在他境內的所有居民改奉伊斯蘭教。如果這個要求遭到拒絕,他就一定會找各種理由置不服從者於死地。哈裏發懷著這樣可恥的目的,召集他的親衛們商議。他們發現福音書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如果你們的信心有芥菜子般大,你們就應該對這座山說,從這裏移到那裏去吧。山就會馬上移走。”哈裏發有了這個發現後,非常高興,因為他相信這一定是不可能的事。於是他下令集合全部居住在巴格達的兩種派別的基督教徒。的確是人數很多。
哈裏發問了他們一個問題,問他們是否相信福音書上所描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基督教徒回答道:“當然。”於是哈裏發說:“這既然是真的,快點讓我們來看看,你們中間有誰可以表明自己的信心是真誠的,因為要是你們中間,找不出一個人對自己的主懷有的信心像芥菜子那麼大,因此我就完全有理由相信你們是一種邪惡的,沒有信心的,放縱的人。我現在給你們十天的時間,你們必須憑借你們所崇拜的主的力量將這座山移開。不然的話,你們就應接受我們定下的規矩。這樣在每一個場合,都可以得到真主的保佑。否則,等待你們的是最殘酷的刑罰!”
基督教徒因為哈裏發的話驚恐萬狀
城市裏的基督徒們,素來知道這個哈裏發是一個暴君,冷酷無情,並時刻懷著奪取他們財產的想法。現在聽完他講的這些,不禁為自己的生命安危而擔憂起來。但是,他們又十分信仰自己的聖主耶穌基督,心想他一定會拯救他們,使他們化險為夷。因此基督徒們召開會議,商討應采取的對策。但是,除了祈求上帝保佑的方法,別無他法。
希望得到上帝的恩惠,巴格達的基督徒們,無論是誰都日夜跪在地上,淚流滿麵,祈禱平安,除此之外什麼都不做。經過這樣八天的祈禱,終於得到了上帝的指導。一個主教——教徒們的生活楷模——睡覺的時候受神的指示,讓他去尋找一個補鞋匠,可是他的姓名卻不得而知,隻說是獨眼的人。如果找到了他,就可以依靠神的恩惠,完成心願。
獨眼補鞋匠替基督教徒祈禱
他們在最後找到了這個補鞋匠,將神的啟示說給他聽。但是,補鞋匠卻表示自己不配做這件事,他的德行不足以獲得如此浩蕩的神恩。但是他最後被那些嚇壞了的可憐的基督教徒們懇求所打動,最後承諾他們向神祈禱。大家應當知道這個補鞋匠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虔誠地信仰上帝,準時參加彌撒和其它祭神的儀式。他又樂善好施,嚴格地遵守齋戒和其他的教規。
一天,一位漂亮的少女來到他的店中,希望補一雙鞋。當她伸出自己的腳,無意中展示了一部分玉腿,於是引起了補鞋匠的一絲邪念。但是,他馬上想起了福音書上的一段話:“如果你的眼睛犯了罪,應當將它割掉。因為,一個人獨眼進天國比雙目都在而被投入地獄,受火的煎熬要幸福。”於是他馬上行動將自己的右眼剜出。你能夠從這個行動來判斷他的信仰是如此的堅貞不渝。
十天的時間終於到了,基督徒們很早就做完了祈禱。然後他們莊嚴地向那座山腳進發,十字架被放在隊伍前麵做前導。哈裏發認為這僅僅是基督徒們虛張聲勢,是一種無謂的儀式。他也同樣帶著很多隨從來到現場,為的是一旦基督徒們移山失敗,就馬上加以屠戮。
獨眼補鞋匠的祈禱使山移動
這個獨眼鞋匠,跪在十字架前,雙手高舉向天,真誠地祈求造物主大發慈悲幫助他們,憑著他的名字的榮譽,以及基督教徒的信心和忠誠,施舍給他的信徒以幫助,使他們能夠結束這個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任務,並借此向那些瞧不起他的法力的人展示自己的威力。他祈禱結束,大聲叫道:“我用上帝的名義,命令你,山啊移動!”
他剛說完,山便移動了。同時地麵在一種不尋常的力量下晃動起來。哈裏發和他的護衛隊被這個奇跡嚇傻了,陷入一片慌亂之中。他們有許多當場就皈依了基督教,就連哈裏發自己也秘密地信奉起基督教,常在自己的衣服裏掛著十字架,直到他去世大家才發現這個秘密。因此,回教徒不讓他葬在他祖先的陵園中。所有的基督徒為紀念上帝賜於這些人的恩惠,從那以後每逢奇跡顯示日,都要舉行一種十分莊嚴隆重的慶祝儀式,並且在顯示日前進行齋戒,以證明永遠不忘。
伊拉克王國內壯麗的陶裏斯城
它的商業與居民陶裏斯原本是座落在伊拉克王國內的一個壯麗的大城,它的境內雖然還有許多城市和要塞,其中這座城市最有名,裏麵居住的人也最稠密。居民主要從事商業和紡織業。在紡織業中,出產很多的絲綢,有些是與金線交織而成,出售的價錢十分昂貴。此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適合於做生意,所以印度、巴格達、摩蘇爾、克雷麥索還有歐洲許多地方的商人都來到這裏,進行各種商品的買賣。在這裏還可以見到很多稀世珍寶。
從事對外貿易的商人獲得了巨大的財富,但其他人卻十分貧困。這些貧民是由很多種人組成的,就像聶斯脫利教派人、亞美尼亞人、格魯吉亞人、波斯人、雅各派人還有穆罕默德的信徒。其中最後的人占了絕大多數,被稱為陶裏斯人。每個部分的人都有自己特殊的語言文字。城郊圍繞著數不盡的令人賞心悅目的花果園林,出產最優質的水果。
這裏的回族人十分奸邪狡詐,並且不講道德。根據他們的教義,凡從宗教不同的人那裏偷盜或搶奪來的物品,都被看成正當的得利,沒有犯罪;凡被基督教徒處死或傷害的人,則被看成光榮犧牲。所以要是他們不是被現在森嚴的法律所禁忌、約束的話,必然還會犯下更多的罪行。這些教義是一切薩拉森人都要遵守的。他們在臨終之際,祭司來到他們麵前,詢問他們是不是相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真正使徒。要是他們說是,祭司就擔保他們會得救。由於這樣容易自由,於是大批的韃靼人都信奉回教。
從陶裏斯到波斯,有半個多月的路程。
陶裏斯附近聖巴薩摩的寺院
在離陶裏斯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寺院是用聖巴薩摩來命名的,以虔誠著稱於世。在這兒有一個修道長和很多修道士,他們衣服的樣式就像卡麥爾托缽教士的教派。修道士們生活勤儉,從不願過不勤勞的生活,他們整天不斷地織羊毛巾。在奉神的時候,就將此物放在他們的聖徒的祭壇上。當他們周遊列國,乞討物品時——這和聖靈教派的兄弟們的情形幾乎一樣——就用這些羊毛巾贈送友人和有權的人物。大家都把它看作是治風濕病的妙藥,所以都虔誠地祈求此物。
波斯王國
波斯在很久以前是一個強盛的王國,但現在很多地區都被韃靼人毀滅了。
波斯國土裏有一座城市叫薩巴。三個波斯哲人就是從這裏來到伯利恒拜訪基督的。他們死後都葬在城中一個漂亮的墓中,三人的鬢發完好地保存了下來。其中一個的名字是巴爾撒薩(Bal-thasar)、第二個叫哲斯帕(Jaspar),第三個叫作麥爾岐(Mel-chior)。馬可在這裏經常詢問關於這三個人的事跡,可是除了他們在古代埋在這裏的事實外,再也別無其他收獲。從這裏再走三日,就可到達一個城堡,名字是卡拉·阿塔佩裏斯坦,意思是拜火教者的城市,堡內的居民崇拜火神。
據說這裏古代有三個哲人,去禮拜一個剛出生的神人,並帶著三種禮物,即金子、乳香還有沒藥。他們想試探他是神還是一個世界上的王,要麼就是一個醫生。他們說,他如果拿金子,說明是一個世界上的王;要是拿香料,就是神;如果拿沒藥,一定是醫生。
他們來到基督麵前,其中年紀最輕的一個第一個對基督致敬。他覺得基督好像和自己的身材及年齡差不多;接著年紀較大的一個向基督致敬;年紀最大的一個排在了末尾。他們都覺得基督和自己的身材及年齡沒什麼不同的地方。他們交換了自己的印象之後,都同意立即向基督禮拜,因此基督在他們麵前現出自己的實際年齡。
三個波斯哲人在歸國途中的遭遇
當他們離開時,這個嬰兒給了他們一個沒有打開的箱子。他們拿著箱子走了幾天,由於好奇心所驅使,很想看一看箱中是什麼東西,於是打開一看,發現原來是一塊石頭。這本來是一個暗示,叫他們保持住從基督處得來的信心,像石頭一樣堅固不渝。但他們看到它以後,覺得十分懊喪,以為自己受騙了,因此將石頭丟到一個坑中,誰知石頭卻馬上著火了。
他們看見這個,十分後悔,覺得自己不該這樣做。因此,就取了一點火種帶回了家鄉。他們到家後把火種放在一個教堂中,讓它繼續燃燒,並尊稱此火為神,犧牲一切來供奉它。要是此火偶然熄滅了,他們馬上去投石的坑中取回大量的原始的火種——坑中的火是永遠燃燒的——但絕不要其它的火種,這就是這裏的人拜火的原因。
馬可從居民的嘴裏知道了故事的始末,他們中的一個是薩巴人,第二個是戴阿瓦人,第三人則是該城人,這裏的居民仍然崇拜火神。我們現在接著介紹波斯的風俗民情。
波斯王國內的八個小國的名稱和驢馬的飼養
波斯的國土中有八個小國。它們的名稱是像以下這樣排列的:進入波斯遇到的第一個王國,叫卡西賓,第二個在南方的王國叫做庫爾德斯坦,第三是羅耳,座落於北方的第四個王國稱為蘇奧利斯坦,第五則是斯白恩,第六個叫做西拉斯,第七個是桑卡拉,位於波斯最北端的最後一個叫蒂莫全。這八個王國,除蒂莫全外,全部在南部地區。蒂莫全和亞博塞科相連。
波斯王國因為馬匹而著稱於世,大量的馬匹運往印度販賣,價格十分昂貴,每匹通常超過二百利佛托洛。這裏還是軀體龐大,體形優美的驢子的養殖基地。當地驢子的價格還在馬匹之上,原因是驢子容易飼養,可以馱較重的物品,走較遠的路,這都是其他動物趕不上的。商人們從這一王國到另一個王國,必須經過環境非常壞的很多地方,即使有清泉或水源的地方,也相距甚遠。因此每天的行程都很長。所以做生意的人喜歡使用驢子,因為驢子在經過上述地帶的時候非常迅速,而且所需的飼料又不多。這裏的商人也有時候使用駱駝,它們同樣可以運載重物,飼養的費用也不多,隻不過速度不如驢子快。他們將馬匹販賣到啟西、忽裏模子和印度洋沿岸的很多地方,賣給那些馬販子再轉運至印度。可是,由於印度天氣酷熱,這麼多來自溫涼地帶的馬匹,不能存活很久。
波斯國土中有些地方的居民屬於野蠻民族,性格十分暴躁,彼此互相殘害也都是司空見慣的事。他們如果不害怕東方韃靼人的殘酷懲罰的話,一定會傷害不計其數的過往商旅。不過,也有一種方法,能夠保護商旅。隻要是在這些危險地帶行走的商旅,可以從居民中請來向導,由向導護送他們從這個地區去另一個地區,在這裏保證他們的安全。這些向導根據路程的不同,向每隻運貨牲口收取一定報酬。他們都是回教徒。
在這裏各個城市中都有許多商人和數不過來的製金銀器皿的工匠。這個王國盛產棉花,而且出產小麥、大麥、粟和其它穀類,而且有葡萄及各種水果。
聽說薩拉森人被他們的教律所禁,不能飲酒,事實並非如此。他們將酒在火上燒開,一部分酒精被蒸發掉了,其餘的液體就變成好喝的了,他們飲用這種飲料並不犯禁,而且得到了良心上的舒適。因為酒經此一變,便改變一個名稱,雖然事實上還是酒,但他們並不叫他為酒。
雅斯迪城和它的製造業該城和起而漫之間所發現的動物
雅斯迪是這個國家裏的一座大城,商業頗為發達。這裏出產一種非常有名的叫作雅斯丁布,做生意的人將它販運到世界各處。城內住的人信奉回教。
隻要是這裏出遊的人,必須經過一個需要行走八日的平原,沿途隻有三個地方可以休息。所走的道路是在一片很大的棗樹林中,林中有許多獵物,喜歡打獵的人在這裏可以享受到狩獵的樂趣。野驢的數目是最多的,並且都十分美麗。第八日晚上便可到達另一個王國,名字是起而漫。
起而漫王國(古稱卡曼尼亞)
它的化石、礦產、製造品和隼離境時遇到的大斜坡起而漫座落在波斯東部的一個王國,從前被自己世襲的君主掌管,但自從歸入韃靼人的版圖到現在,即由他們自己的總管治理。這個王國的山區中有一種寶石,我們稱之為綠鬆石,除了這個還有大量的銅和銻的礦脈。這裏製造的一切軍用品都十分精良,例如打仗用的武器以及這裏的人們所使用的各種武器。很多人善於用絲線及金線從事刺繡,他們用很多的顏色與圖案,代表飛禽走獸,並加上其它巧妙的設計。這些繡品都被有錢的人用來作帳幔、枕頭之類的物品,其精妙程度令人稱奇。
在境內多山的地區生活著最好的隼。它們比外國隼小,胸、腹和尾部全都是淡紅色;它們的飛行速度十分快,沒有鳥能逃避它們的目光。
離開起而漫以後的路,沿一個平原前行七日,道路比較平坦,沿途有很多動物,景色也十分怡人。路上還經常可遇著市鎮、城堡和散布各處的居住地。到了後來到達一座山下,由此再向前走,有一大斜坡,估計一共要走兩天。山坡上果樹極多,雖然現在這個地方除保護畜牲的牧人外,沒有居民,但很久之前是有人住的。在到達坡的時候,所經過的地方氣候非常寒冷,就算是穿衣數重,也難以禦寒。卡曼杜城雷阿巴爾縣及某些鳥類、特種牛強盜卡鬧那斯人在這座山的斜坡的最下麵有一個平原,向南延伸有五日的路。平原的入口處有座市鎮叫卡曼杜。從前它曾是一座很大的城市,位置十分重要,可是經過韃靼人的數次蹂躪,已失去了往日的景象。在它旁邊還有一座城市的名字是雷阿巴爾。平原的氣候溫暖宜人,盛產小麥、米和其他的穀物。
在近山的位置出產棗子、石榴、榅桲果和其他的水果,其中有一種叫亞當的蘋果,是我們氣候好的歐洲所沒有的。大批鳥兒被這些豐富的小果子所吸引,麇集於此,尋找吃的東西,但是回教徒非常討厭這些動物,從不吃它們的肉。這裏還有許多鷓鴣,黑白條紋,腿與嘴都是紅色,和別的國家不一樣。
牲畜中也有一些不同平常的種類,特別是一種大白牛,因為氣候酷熱的原因,牛毛稀薄,皮膚光滑,角短而巨大,後背長著一個肉瘤,高達兩手掌。它們是外表美麗的牛,十分強健,所以被用來運載重物。當裝載物品時,它如同駱駝一樣,先跪在地上,等貨物裝好就會馬上起來。我們又看到這個地方的羊和驢一樣大,尾巴又長又大,每條約重三十磅,肉非常的好,十分可口。
這裏還有許多村鎮,為保護居民抵抗卡鬧那斯人,建造又高又厚的土牆環繞全鎮。因為卡鬧那斯人搶奪他們所到的每一個地方,搶奪他們所見的所有的東西。為了讓讀者了解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我們僅僅敘述一件事就夠了:有一個叫努哥達(Nugodar)的官員,是大汗窩闊台的哥哥察合台的親人。當察合台統治土耳其斯坦的時候,努哥達正好在他的王廷。他當時就很有野心地想要自立為王。他聽說印度的馬拉巴的國家當時正受阿斯·伊丁蘇丹(As-idin sultan)的掌握,沒有歸入韃靼人的版圖,因此就秘密征集了一萬名不要命的家夥,告別了他的叔父,隱瞞著自己的計劃,取道巴達哈傷,直接進軍到喀什米爾王國。但是因為這段道路非常難走,所以他損失了很多人馬,不過最後終於進入了他想到的地方,出其不意地襲擊了阿斯·伊丁蘇丹並奪得了這座城鎮及附近的許多地方,開始了對馬拉巴省的統治。和他一起的韃靼人,皮膚都是淡黃色的,這些人和印度的膚色暗褐的婦女結合,生下的孩子就叫卡鬧那斯人,當地的話就是雜種的意思。他們一向以行劫為生,在雷阿巴爾還有他們所到達的其它地方,做盡壞事。
這些人從印度學來了一種巫術和咒語,能使黑白顛倒,幾步之外就看不見人了。當他們搶劫時,沒有一次不使用這種法術,因此他們靠近時就不會被人察覺。這裏就是他們經常施法的舞台。因為當各地商人都呆在忽裏模子,等候從印度來的商人的時候,因為冬季的長途跋涉,瘦弱的動物,必須送往馬拉巴平原,利用那裏的食物來飼養它們。卡鬧那斯人發現這些之後,就乘機大肆搶劫,如果放牧這些馬的商人沒有錢贖身,他們就把他當作身邊的奴隸。
馬可·波羅也曾經陷入了這種人為的黑霧中,但最終僥幸脫險,逃到科薩密城堡。他的許多同伴很遺憾地被抓去了,有的被賣,有的甚至被殺。卡鬧那斯人的首領叫科洛巴(comsar)。
忽裏模子城和它在商業上的重要性
熱風如前所述,在向南延伸的平原的南端,經過五天的行程,能夠到達一個大斜坡,長約二十英裏,因為有成群的強盜總是搶劫商旅,所以這段路非常危險。這條下坡的路直通另一個景色優美的平原。這個平原麵積有兩天的路程,它的名字是忽裏模子平原。在這裏渡過一些美麗的河流,就能夠看見遍地的棗樹,林中棲息著很多鳥類和我們那裏所沒有的各種鳥雀。最後到達大洋的沿岸。離岸很近的地方有一座島,島上有一座城市叫忽裏模子。這裏的港口是印度各地經營香料、藥材、貴重物品、珍珠、金線織物、象牙和其它多數商品的商人雲集之所。他們將這些商品賣給那些生意人,由這些人再運銷世界各地。所以,該城的商業非常有名。它還掌管好些市鎮與城堡,是起而漫王國的主要城市。這裏的最高統治者是艾喬馬克(Achomak),擁有絕對的權力。同時,他又告訴大家起而漫王是他的君主。當任何外國商人死在他的管轄區域內,他便拿走該商人的全部財產,歸入自己的寶庫。每逢夏季,居民因為城內天氣非常炎熱,而且空氣非常混濁,所以都不願逗留在城內,而是陸續搬到靠近海邊的地方,躲進一種用柳枝搭建的水上小屋裏避暑。他們造屋的方法是這樣,先用樹樁固定在水裏,圍成半圓,然後將裏麵的水全部弄出來,另一麵則利用河岸作牆,上麵用樹葉來擋住陽光。他們每天上午九時到正午的這段時間都在小屋內休憩。因為此時有一股風從別的地方刮過,炎熱非常,可以使人呼吸困難,還有的窒息而死。所有在沙漠或平原中被熱風吹到的人,沒有一個可以幸免。這裏的居民隻要發覺熱風快來了,就迅速跳入水中,讓水一直沒到下顎,等到熱風消失之後,才敢躍出水麵。
為了說明這股熱風的厲害,馬可·波羅描述了下麵的這件事情,當時他正在這個地方。因為忽裏模子的國君不願再向起而漫王納貢,所以起而漫王下決心在忽裏模子國大部分居民出城避暑的時候,侵入該國,強迫他們繼續像以前一樣納貢。他派遣了一千五百名騎兵和五千名步兵,經過雷阿巴爾,想出其不意,進行偷襲。但是他的兵士卻被向導所誤,未能在夜晚之前,到達目的地。因此,他們隻好在距忽裏模子很近的小樹林宿營。第二天正準備繼續前進時,遭到前麵所說的熱風襲擊,全體官兵都窒息而死,沒有一個人能回去將這個悲慘的消息說給他們的君主。當忽裏模子的居民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後,就去掩埋屍體,以免臭氣汙染空氣,傳染疾病。可是,他們發現屍體已被熱風燒糊了,四肢輕輕一觸就脫落下來,所以隻好將屍體就地掘坑埋葬。
忽裏模子人的船隻十分落後,使商人和其他乘客在航行中會承受很大的危險。這種船的缺陷原因是建造時不能用釘子。因為造船的木料非常堅硬,像陶器一樣容易碎裂。當釘釘子時,他們總是回彈起來使船板裂開。因此船兩邊必須小心地用螺旋鑽穿孔,再將木頭放進去,才能建成船體。然後再用來自印度的一種裏麵生有像毛一樣纖維的堅果皮(椰子),將船固定。這種繩索的製法是:先將這種堅果的皮全都放在水裏麵,使較軟的部分腐爛,然後將其中的絲條洗幹,製成繩索去綁船。這種繩索浸在水裏能經久不斷。他們的船底也並不塗瀝青,隻塗一種魚脂肪提煉出來的東西,再用麻絮填塞縫隙。每船僅僅有一根桅杆,一把舵和一個艙。貨物裝好了就用獸皮蓋住,再將運往印度的馬匹放在最頂端。船上沒有鐵錨,隻有一種水下麵的東西。因此,在惡劣的天氣中——這些海的波浪大得驚人——小船常被風刮到岸上,發生觸礁這樣的慘事。
此處居住的人皮膚是暗褐色的。他們信奉伊斯蘭教,在每年十一月播種,在第二年三月收獲,果類同樣是在二月采摘,隻有棗子要到了五月才能成熟。當地居民用棗子和很多原料配製一種美酒,不習慣喝這種酒的人,一喝就會上吐下瀉,但是一旦好了之後,再喝這種酒便十分有益於這些人的身體,能使人身體健康。
當地人的食物和我們的也不一樣,因為他們要是吃小麥製成的麵包和肉類,就會不利於他們的健康。因此他們的主要食品是水果和魚,如蒼那斯魚、息薄爾魚和他們的經驗中無害的其它魚類。這個國家由於氣候過於炎熱,能夠曬焦每一種植物,所以隻有沼澤有草,其它地方寸草不生。
當本地的有地位的人死後,他們的妻子在四個星期內必須每天大哭一次。同時,有一種人專門用這樣的號哭為業,為了賺錢,他們可以對與自己不認識的人撫屍大哭。
講完忽裏模子後,暫不提及印度轉而向北方,來說一下起而漫王國。離開忽裏模子以後,要是從另一條不同的道路向起而漫王國前進,就能夠進入一個美麗的平原。這個平原十分富有,各種食物應有盡有,鳥雀的數目也很多,特別是鷓鴣更是不可勝數,但是用這裏所出產的小麥製成的麵包,不喜歡吃的人簡直無法下咽,因為當地的水苦澀不堪,因此連麵包也帶有苦味。在境內大多數地方都可以看見溫熱的水流,這種溫水可以治愈皮膚病和各種疾病。這裏的各種水果也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