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爾丁·阿凡提維吾爾族
據傳說,阿凡提是生活在十二世紀的一位維吾爾族著名民間機智人物。在他的故事裏幽默、諷刺、詼諧、滑稽、自嘲交相輝映,這些故事在民間流傳廣泛,經久不衰,達到了家喻戶曉、童叟皆知的程度。
“納斯爾丁”是人名,“阿凡提”是尊稱號,意為“先生”、“老師”。
還拉線繩幹嗎
新登基的國王,是個名副其實的大草包。他在跟外國來的使者談話時,一會兒東拉幾句,一會兒西扯幾句,說上一口袋話,沒一句講在點子上的。經常出醜丟人,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國王根據大臣的推薦,請來阿凡提給他當謀士。
阿凡提建議說:“陛下,從今日起,您臨朝登上王座後,我在您的腳上拴一根長長的線繩,拉在我手裏。要是您說得入情入理,我就靜站不動;要是您說得牛頭不對馬嘴,我就趕緊拉一下線繩,您就別往下講了,立刻閉嘴。”
國王聽了,十分滿意,連聲說道:“好主意!好主意!”
第二天,鄰國來了一位使者,國王問道:“貴國的貓哇狗哇,歡樂愉快嗎?牛啦羊啦,平安健康嗎?還有……”
阿凡提一聽,馬上把線繩拉了一下,並解釋道:“我王博古通今,學問深奧。他每講一句話,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非尋常人所能理解。剛才他說的‘貓哇狗哇’,是指貴國的文武百官;他說的‘牛啦羊啦’,是指貴國的黎民。”
使者聽畢,驀地站起來,麵對國王,撫胸屈身道:“敬佩,敬佩!”
這時,國王把臉色一變,扭過脖子罵阿凡提道:“呸,笨蛋!既然我說的話含義如此深奧,你還拉拴在我腳上的線繩幹嗎哩!”
我還能例外嗎
阿凡提小的時候,給一個巴依(富翁,財主)當傭人。一天,巴依給了阿凡提兩個銀幣,吩咐他去巴紮(集市,市場)上打一葫蘆油來。
阿凡提手提油葫蘆往巴紮走去。路上,見一位雙目失明的老奶奶坐在路旁乞討,阿凡提便將手裏攥著的兩個銀幣給了老奶奶,並將油葫蘆撇到路旁的溝底裏。
到了巴紮上,阿凡提東看看西轉轉,到了後晌時,回到巴依家中,故作吃驚地說道:
“老爺!今天去巴紮上買油的人,統統把錢和油葫蘆丟掉啦!”
“那麼,你拿的錢和油葫蘆呢?”巴依問道。
“人人都把錢和油葫蘆丟掉啦,我一個娃娃家,還能例外嗎!”阿凡提說。
飯勺刮鍋的聲音最好聽
一天,阿凡提去朋友家做客。那位朋友是個愛好音樂的人,他拿出了各種樂器,一件一件地演奏給阿凡提欣賞。
一直過了晌午,阿凡提肚子早就餓了,那位朋友還在沒完沒了地撥弄樂器,還問道:“阿凡提,世界上什麼聲音最好聽?是都塔爾還是熱瓦甫呢?”
阿凡提回答說:“朋友,這會兒,世界上什麼聲音都比不上飯勺刮著鍋的聲音好聽呀!”
一物三吃
阿凡提去上街,看見一個老頭兒,獨自坐在牆角下,低著頭不言不語,好像有很重的心事。他便走過去問道:“大哥,您怎麼啦?您有什麼心事可以跟我說說嗎?”
老頭兒說:“國王給我一文銅錢,限我三天內給他買個‘一物三吃’的食品。要是我辦不到,就要殺我的頭。我到處打聽,誰也不知道哪兒有這樣的東西。今天就是第三天,要是還買不著,我就活不成了。”
阿凡提帶著老頭到市場上買了個哈蜜瓜,然後和他一塊去見國王。
國王看到老頭兒雙手捧著個哈蜜瓜,就叫道:“劊子手!劊子手!”
“慢著,陛下!”阿凡提走上前說道,“這位大哥已經滿足您的要求了。這哈蜜瓜就是‘一物三吃’的食品:第一件瓜瓤,您可以吃;第二件瓜皮,羊可以吃;第三件瓜子,雞可以吃。”國王聽了,隻好放走了老頭兒。
為了平衡你的身子
喀孜(伊斯蘭教法官)在審訊一個案子時,總是偏向著給他送過禮的人。旁聽的阿凡提看不過眼,走出喀孜堂撿來兩塊拳頭般大的石頭,不吭不哈地走到喀孜跟前,塞進他右邊的衣兜裏。
“你這是什麼行為?”喀孜氣憤地問道。
阿凡提說:“我看你的身子老是往左邊傾斜著,為了使你的身子平衡,我才在你右邊的口袋裏裝了兩塊石頭。”
夢見老狗在啃頭
阿凡提去理發鋪裏理發。老板拿出一把豁豁牙牙的刀子,按著阿凡提的頭就剃起來。阿凡提實在痛得受不了,隻好緊閉上眼睛忍著。
“阿凡提,你睡著了嗎?”
“是呀,我不但睡著了,還做了個夢哩。”
“嗬!你夢見了什麼?”
“我夢見一條老狗在啃我的頭。”
離驢子兩尺
阿凡提去洗澡。澡堂裏霧氣騰騰,阿凡提摸到一個人身邊,坐下去便洗起來。哪知道這個人是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