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撲朔迷離的袁世凱與譚嗣同會談(2 / 3)

譚嗣同:“不錯,這是一份抄件,朱諭是密旨,豈可由我帶來帶去,你說詔書有假,難道我這個軍機章京也是假的嗎?皇上當此大難,袁大人豈可作壁上觀?”

袁世凱:“即便是真的,找我幹什麼?”

譚嗣同:“不除掉慈禧,國不能保呀!”

袁世凱:“這是謀反,皇太後聽政30多年,迭平大亂,深得人心。我對屬下都是以忠義訓誡,讓他們犯上作亂,他們是不會答應的。”

譚嗣同:“我已給湖南發電報,許多忠勇之士即將趕到,去此老朽由我而已,無需用你,但要你做兩件事:殺榮祿,圍頤和園(慈禧在頤和園)。”

袁世凱:“青天在上,我袁世凱斷不敢辜負天恩,我無此膽量,不敢做天下罪人。即便我做也不能成功,天津有各國使館,突然殺了總督(榮祿是直隸總督),必將動亂,還有駐紮在天津的北洋軍有3萬人,北京八旗軍不下數萬,我小站軍隻有7000,恐怕我一動手北京城就有了防線,不等我動手,皇上先有了危險。”

譚嗣同:“你可以來個迅雷不及掩耳,動兵時先抓住諸軍將領,然後照會各國,看他們誰敢亂動。”

袁世凱:“就算是這樣,我軍槍械彈藥都在軍械庫,我得運籌帷幄,所以時間根本來不及。”

譚嗣同見袁世凱不答應,便聲色俱厲,腰間衣襟掀起來了,似乎有槍,袁世凱怕譚嗣同鋌而走險,於是改口說:“九月太後將巡幸天津,到時皇上一旨詔令,誰敢不遵?又何事不成?”

譚嗣同:“等不到九月皇上就會被廢掉,情況危急。”

袁世凱:“既然說九月巡幸天津,那麼一定不會在此前出意外,必須等到九月辦才能萬全。”

譚嗣同:“如果九月慈禧不來天津,怎麼辦?”

袁世凱:“我可讓榮中堂求慈禧巡幸天津,此事有我,你可放心。”

譚嗣同:“報答皇帝恩情,解救皇帝危難,建立奇功大業,天下事歸公掌握,如果你欲圖富貴,欲封侯,把天子害了,也在你,請公自己決斷。”

袁世凱:“你把我當什麼人了?我三代吃皇糧,斷不至喪心病狂,貽誤大局,隻要能報效國家,世凱生死以之。但我要提醒你的是,你我素不相識,你深夜前來,我的部下必生疑心,或許會泄露給外人。你是皇帝近臣,我有兵權,最容易讓人生疑。此後你需在家稱病多日,並不可再來。”

譚嗣同:“袁大人說的是。”

袁世凱:“太後與皇上不合,原因何在?”

譚嗣同:“因變法罷免禮部六卿,被罷免的人在慈禧麵前紛紛進讒言。”

袁世凱:“何不將必須變法的情勢詳陳於慈禧前,並事事請示,將被罷免官員官複原職,但不給他們實權。而且變法應該順民意,中國百姓沒幾個知道變法是怎麼回事的,所以變法應該循序漸進,一步步水到渠成,何必這麼著急呢?”

譚嗣同:“自古非流血不能變法,必須將一切老朽全都殺死,才可辦事。”袁世凱:“哦,夜色已晚,我還要趕著寫明天的奏折,請您……”

譚嗣同:“好,袁公,告辭。”

譚嗣同走後,躲在後麵的徐世昌出來了。徐世昌說:“近百年來世界局勢大變,英國有憲章運動,法國有流血革命,美國有三權分立,日本有明治維新,或立憲,或民主,此乃世界潮流,誰能阻擋?維新變法也是大勢所趨,不過古今中外變法改製都不容易。王安石何等才學,何等地位,變法八年終歸失敗,百姓們恨他,甚至把他當豬狗來罵。如今康有為、譚嗣同他們不過是一群布衣罷了,沒有實權,能有什麼能耐,他們比王安石權位謀略差遠了,還未露頭角就成了眾矢之的,變法焉能成功?我國國情與西洋不同,積弊重重,現在皇上雖然變法決心很大,但孤掌難鳴,獨木難支,而保守派實力仍很強大,加上有太後的無上權威作後盾,所以我們不可按譚嗣同的話行動。”

袁世凱點了點頭。

袁世凱無端端晉升兵部侍郎,讓榮祿非常疑慮,他以列強出兵大沽口為由要袁世凱趕緊回天津。9月20日,袁世凱回到天津。9月21日楊崇伊來到天津宣讀北京政變、太後重新訓政的消息,榮祿從楊崇伊那裏得知袁世凱在北京時譚嗣同找過他,疑心大起,傳袁世凱來見,同時令衛兵夾道而列,袁世凱已知維新黨出事了,又看見榮祿的陣勢,於是痛哭失聲,將譚嗣同跟自己的談話向榮祿說出,以求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