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5月,義和團壯大,各國以保護使館為名調400人進入東交民巷使館,構築工事,槍擊義和團。6月10日晨,由英國艦隊司令西摩爾率2000人向北京進發,西摩爾認為晚上就能到北京公使那兒吃飯,但到次日傍晚他才到廊坊車站,因前麵的鐵軌被義和團破壞,遂停下修路。在此提一下,教科書說義和團拆鐵軌是為阻止聯軍進攻,而實際上義和團拆鐵軌時聯軍還沒在中國登陸。
聯軍修路時鐵路兩旁莊稼地裏成百上千的民眾手持大刀長矛奮不顧身地撲向敵人,西摩爾盡管有洋槍洋炮,還是被民眾的氣勢嚇破了膽。從楊村到落垡20公裏間人們用石塊砸車頭,困守廊坊的西摩爾一無救兵,二無糧草,十分狼狽。12日下午義和團數百人首次進攻聯軍,被擊敗。14日1000名義和團進攻落垡車站的聯軍,西摩爾隨即向落垡派援軍。13日牙山之戰的民族英雄聶士成在義和團與聯軍夾擊下於天津八裏台陣亡。16日京津鐵路楊村以南完全被義和團破壞,西摩爾被迫率軍退至楊村,企圖由水路進犯。17日大沽失陷消息傳來,天津軍民開始抵抗侵略者。
18日夜,除少數意大利兵警戒外聯軍都在睡夢中,夜深後連哨兵也發出了鼾聲,這時義和團倪讚清率領數千團民從青紗帳一躍而出,迅速結果了幾個哨兵,然後一擁而上,撲進車廂,頓時刀光閃爍,血肉橫飛。當侵略者從夢中驚醒,持槍亂射時,義和團已安全撤離。
此次戰鬥聯軍死了54人,義和團毫發無損。隨後清軍董福祥帶2000人趕到,他們一麵襲擊敵人,一麵指導義和團作戰。清軍來前義和團用火銃進攻敵軍,清軍來後他們用槍炮猛烈射擊,義和團趁勢殺入敵陣,長槍猛刺,大刀翻飛。戰鬥持續3小時,聯軍死300多人,義和團死500人,清軍死200人。董福祥說:“沒有估計到打這次大仗,一是來人少了,二是沒調炮兵來,如果來了炮兵,使敵人在鐵道坡上待不住,我們也不會有那麼大傷亡。”戰後聯軍被迫全部退回楊村。19日晚,西摩爾沿水路狼狽回天津。
此戰是義和團曆史中唯一可圈可點之筆。而且此戰義和團的勝利是貨真價實的,並非“意淫”。德皇威廉二世說:“西摩爾聯軍的失敗使歐洲人在亞洲人麵前丟了臉。”英國人赫德說:“他日必有義和團之子孫,用格林炮、毛瑟槍竟今日義和團未竟之誌的人。”《京津蒙難記》有一個偉大的預言:“今天的這段插曲不是沒有意義的,那是一個要發生變革的世紀的序曲,是遠東未來曆史的主調,公元2000年的中國將大大不同於1900年的中國。”
英國人璧閣銜的《在華一年記》說:“義和團在優勢敵人麵前表現出的勇敢不斷使我們相信中國人並不像我之前認為的那樣,他們很少怯懦,而更多的卻是愛國心和信念。”《惠泰爾日記》記載:“義和團麵對來複槍和機關槍秋風掃落葉式的射擊還是勇猛衝鋒,真是不能想象世上還有比他們更勇敢的人了。”西摩爾則說:“義和團所用如果是西式槍炮,則聯軍必全軍覆沒。”美國人馬士在《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中說:“此戰使列強‘隻要一小隊軍隊就可以在整個中國從這頭長驅直入到那頭’的狂言破滅。”俄國人奧斯克裏克夫說:“西摩爾聯軍的失敗產生了嚴重的後果,義和團獲得了重要的心理上的勝利。中國人民相信,即使是裝備精良的外國人也是能打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