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晚清第一大政客慈禧的政治生涯(1 / 2)

謝俊美說:“縱觀慈禧一生,思想並不守舊。”1867年恭親王設同文館後大臣張盛藻說:“天文數學都不是正道,學生應該學孔孟之道、堯舜之學,學製造輪船、洋槍有嘛用?中國人的強大單靠氣節就行。”慈禧說:“朝廷設同文館就是正道,天文數學是學生該會的,借西法來引證中國學術,並非舍棄聖人之道而誤入歧途。”

1898年“戊戌變法”前夕慈禧讀了康有為的《波蘭滅亡記》後說:“康有為要變法,為什麼不來找我?”然而,由於康有為等人的急躁冒進,最終慈禧走上了變法的對立麵。

同治時代是慈禧、慈安、恭親王三駕馬車,慈禧欲大權獨攬,不可避免地要扳倒慈安。鹹豐臨終時曾給慈安密旨,說如果慈禧驕縱不法,可按祖宗家法收拾她。鹹豐死後,大漏勺慈安把密旨給慈禧看,想告誡一下慈禧,結果慈禧很緊張。慈禧覺得這封密旨就是定時炸彈,應該提早解除導火索,於是她上演了苦肉計。慈安生病時,見慈禧左胳膊纏著白布,問慈禧怎麼回事,慈禧說:“前天給你的參湯中有一塊肉,是我胳膊上的,為了讓你的病快好,我盡一點心意。”慈安先是感覺要吐(畢竟吃了人肉),隨後大為感動,說:“我想不到你是這麼好的人,先皇為什麼還懷疑你呢?我們姐妹都老了,咱在一起共事二十年,幸而一條心。我們早晚會去見先帝,留這封密旨也沒用了。”當著慈禧的麵把鹹豐的密旨燒毀,從此慈禧便肆無忌憚了。

《清稗類鈔》記載1881年慈禧得了雪崩病,不能處理政事,慈安獨攬朝政,使得慈禧不痛快,大罵慈安,慈安很生氣,但自己嘴笨辯論不過慈禧,憤而吞鼻煙壺自盡。

這是慈安之死的一種說法,還有第二種。文廷式《聞塵偶記》記載,慈禧有男寵,光緒八年(1882),琉璃廠一個姓白的古董商經李蓮英介紹,跟慈禧好上了,他在宮中跟慈禧待了一個多月,結果慈禧的肚子被搞大了。慈安大怒,召禮部大臣,問廢後之禮。禮部大臣說:“此事不可為,願我太後明哲保身。”結果慈安的舉動被慈禧得知,當夜慈安收到了慈禧送的吃的,中毒身亡。

不論慈安是怎麼死的,但肯定和慈禧有關。3年後,慈禧借中法戰爭之際又將恭親王罷免,至此大權獨攬。

慈禧與武則天有許多地方相似。兩人掌權時間都很長,慈禧掌權48年,武則天掌權50年;她們外貌都長得漂亮;而且她們都在皇上死後的私生活中不檢點,隻不過武則天是明目張膽地選男寵,慈禧則十分含蓄,除了前麵提到的姓白的古董商外,她喜歡漂亮的戲子,她愛聽淫曲,愛看淫戲,有時挑漂亮的戲子留宿;慈禧和武則天都很會用人,武則天重用狄仁傑、魏元忠等忠臣良將,慈禧重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一代雄傑;最後,慈禧和武則天都是做事毫不手軟,哪怕自己的親人也不放過,武則天連自己的兒子都殺,慈禧則把自己的侄子加外甥光緒虐得死去活來。

盡管二位女強人有諸多相同點,但二人的區別也顯而易見。武則天直接登上皇帝寶座,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被後世承認的女皇(唐高宗初年陳碩真是第一個女皇,但因為她是造反的人,所以不被後世承認);慈禧則是在幕後垂簾聽政,無皇帝之名,有皇帝之實。就武則天而言,公是公,私是私,一旦自身利益與國家利益不完全一致甚至發生衝突時,就會讓位於國家利益,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強大;而慈禧,則是為了自己的私欲,不惜出賣國家利益,犧牲國家利益,絕不肯為了國家利益而犧牲絲毫個人利益。正是武則天的治理,使得其時代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而慈禧則使清朝越來越糟,最終覆滅。總之慈禧與武則天的差距顯而易見。

麵對艱難的時局,慈禧也曾說:“我如此為難,真不如跳湖而死。”然而她畢竟還是沒跳。

此時,西方世界工業革命已經完成,西方列強為了開拓市場,傾銷商品,紛紛開辟殖民地,實行侵略,這正是轉型時期,任何國家,尤其是沿海國家都躲不開這個世界大潮。作為當時中國最高統治者的慈禧本該運用她的權力引領中國完成成功轉型,最終成為一個近代化強國。遺憾的是她雖熟諳權力場上帝王術,卻昧於世界潮流,麵對時局或視而不見,或反應遲鈍,或判斷失誤,或決策荒謬,結果,一個甲午戰爭,讓中國徹底滾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