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80後挑起社會的大梁(2)(2 / 3)

當年,朱文山正在上小學6年級的語文課,那堂課上,老師啥也沒幹,就給大家讀了這篇文章,歎息:你們這些獨生子女,如果再不改正缺點,今後該咋辦?

那堂課上,朱文山和同學們紅著臉低下了頭,感到羞愧。下課後,大家集體丟掉了小龍人、白娘子、小虎隊們的貼畫,扔掉了藏在書包裏的玻璃珠。

這場曠日持久的反思和爭議之後,開始有人形容80後為“垮掉的一代”。回顧曆史,當時,正值改革開放重要時期,9年製義務教育也已施行多年。

1996年~1999年電子遊戲、溜冰、港台明星那些記憶中的潮流

1996年,朱文山和身邊的小朋友15歲了,在當年的那個時期,重點中學的概念已開始被眾多80後和80後的父母們所意識到。

朱文山在父親朋友的幫助下,就讀城市一重點高中,臨行前,和一眾初中同學在小餐館裏湊錢聚會。那次聚會,壯著膽子,大家悄悄地喝了啤酒、抽了煙,用自己都聽不懂的粵語高吼黃家駒的《光輝歲月》,班花還送了他一個音樂盒。

但到了重點高中的第一節課,班主任告訴大家,即便是重點高中,高考上線的比率也隻是2:1,那是1996年。

很快,阿迪、耐克開始進入朱文山的視線,吃肯德基成了最喜歡的獎賞。而背地裏,大家的目光也開始轉移:喜歡電子遊戲、溜冰、港台明星……與此同時,更多的80後也逐漸感覺到了一絲潮流帶來的異樣。生於1983年的張茜剛讀初一就成了高年級男生談論的焦點,在那個港片《古惑仔》熱播的年代,黑社會和古惑仔在80後心裏總有一絲與它相關的記憶。

一天下晚自習下課,全班最酷的男生約她周末去溜冰,但在她拒絕後的第二天,男生讓人送了份血書給她,很多同學覺得很酷。之後張茜轉了班級,男生則綴學,成為當地出名的“古惑仔”。

90年代中後期,80後們在應接不暇中感受著時代的變遷。盡管談到理想時,80後們總是高喊“要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救死扶傷的醫生”,但足球、明星等卻越來越多地成為大家的話題,喜歡寫作文的同學記住了顧城自殺的時間,但引起大家共同話題的,倒是張雨生的離世。

潮流風暴的衝擊中,高考仍不可避免地到來,時間眨眼到了1999年,迷上足球和貝克漢姆的朱文山,以8分之差,經曆了高考的失利。當年的9月,他進入了複讀班。

2000年~2007年QQ、《流星花園》、就業壓力高校擴招的喜與憂

好在1999年,國家開始推行擴招計劃,上大學對於80後而言,不再遙不可及。2000年,國家繼續擴招,朱文山以497分順利考上本科。

當朱文山滿心歡喜地步入象牙塔時,這個塔裏,也同時走來了更多受到擴招恩惠的80後。

在那一年進校的大學生,幾乎人手一個QQ號。2000年全國的QQ用戶注冊數達500萬,其中80後成為主力軍。

2001年6月,《流星花園》熱播,再度令80後沸騰,在那個電腦還不普及的年代,全寢室集體泡網吧看《流星花園》成為高校女生寢室公開的秘密。2002年,世界杯上,貝克漢姆的胭脂魚發型,被不少人效仿,80後自然成為主力。逐漸地,網絡遊戲開始盛行,CS和《傳奇》海量地把80後們吸引進了網吧。直到2003年,“就業壓力”這個詞首度經由輔導員之口,出現在大家的意識裏。

2004年,雲南大學的馬加爵殺害4名同學,又一次引發了眾人對於80後的反思,80後們自己也在思考。在聲討聲中,朱文山畢業了,那一年,全班3/4的同學都找到了工作,優劣各異。

2007年,集中表現80後生活情感的電視劇《奮鬥》熱播,在這個群體中引發很大反響。不過,很快該劇中的青春狂熱和特立獨行的生活狀態遭到批判,但不可否認,它打動了80後,陸濤、米萊等角色,成為已經感受到壓力的80後們,一種理想狀態的調劑。

2008年捐款、誌願者、責任與愛國在輿論中驕傲轉身

2008年,對於無數的80後而言,是讓大家挺直腰板的一年,也是80後在公眾印象中,驕傲轉身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