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煙月不知人事改——體味詞曲中的悲歡與離合(16)(1 / 3)

59.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謝枋得《沁園春·寒食鄆州道中》)

——與文天祥齊名的愛國詞人

《沁園春·寒食鄆州道中》

謝枋得

十五年來,逢寒食節,皆在天涯。

歎雨濡露潤,還思宰柏;風柔日媚,羞見飛花。

麥飯紙錢,隻雞鬥酒,幾誤林間噪喜鴉。

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煉熟丹砂。

把紫府清都作一家。

想前人鶴馭,常遊絳闕;浮生蟬蛻,豈戀黃沙?

帝命守墳,王令修墓,男子正當如是耶。

又何必,待過家上塚,晝錦榮華!

謝枋得(公元1226~1289年),江西信州弋陽人,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聰明過人,文章奇絕;學通“六經”,淹貫百家。其伯父謝徽明抗元戰死,其父應琇因忤貴官被冤枉死,枋得由母親桂氏教養,自幼穎悟,“每觀書,五行俱下,一覽終身不忘”。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與文天祥同科中進士。次年複試教官,中兼經科。又應吳潛征辟,組織民兵抗元。同年任考官,性好直言,因得罪賈似道而遭黜斥,鹹淳三年(公元1267年)赦還。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以江東提刑、江西詔諭使知信州。元兵犯境,戰敗城陷,隱遁於建寧唐石山中,後流寓建陽,以賣卜教書度日。宋亡,寓居閩中。元朝屢召出仕,堅辭不應,福建參政魏天祐強之北行至大都(今北京),在大都憫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堅貞不屈,絕食而死。門人私諡文節。有《疊山集》。

宋朝是民族危機深重的時代,特別是南宋末期,當時,以理宗為首的南宋封建統治集團,荒淫腐朽,再加上宦官董宋臣和權臣賈似道禍國殃民,南宋的政治十分黑暗。

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三十歲的謝枋得與文天祥同科考取進士,並名列前茅。由於他在殿試對策時攻擊了當朝的丞相與重臣,被朝廷貶為第二甲進士。他憤然拋棄功名,返回家鄉。第二年他又去參加教官考試,得中兼經科,但仍未出仕。

寶祐六年(公元1258年),蒙古軍大舉攻宋,謝枋得被朝廷任為禮兵部架閣,負責招募民兵,籌集軍餉,保衛饒、信、撫三州。謝枋得變賣家產,八方奔走,經他多方籌措,共招募得民兵一萬多人。當時的丞相兼樞密使叫賈似道,他奉行投降政策,奉幣向蒙古軍求和,加上蒙古大汗蒙哥剛死,內亂發生,忽必烈答應了條件,率蒙古軍北撤去爭奪王位。蒙軍剛撤,賈似道就開始行“打算法”(景定年間賈似道所推行的換救南宋中央財政危機和加強對地方控製的措施之一),誣陷各地抗蒙將領貪汙軍費,逼他們破產賠償。謝枋得極為憤慨,也對時局失望至極,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他在建康當考官時,便以賈似道政事為題,言“兵必至,國必亡”。指出賈似道“竊政柄,害忠良,誤國毒民”,為此,他被貶官,謫居興國軍(今湖北陽新縣),直到鹹淳三年(公元1267年)才被放回家鄉。此後的八年,他隱居弋陽的家中,沒有出仕,主要還是由於他厭惡統治集團欺壓百姓、昏庸無能、腐敗透頂。這期間,他閉門講學,向弟子宣傳愛國思想,並鄙視權貴,足跡不入豪門。

鹹淳七年(公元1271年),蒙古改國號為元。四年後,元將伯顏率元兵大舉攻宋。在此國家存亡關頭,謝枋得又挺身出來組織抗戰。朝廷先後任他為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等職,防守信州。由於南宋最高統治集團畏戰,左丞相留夢炎棄職逃跑,兵部尚書呂師孟降元,其他不少封疆大臣和前線將領也紛紛投敵,大片國土淪喪。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軍進攻宋朝江東地區。謝枋得親自率兵與元軍展開了一場血戰,終因孤軍無援而失敗。三月,元軍占領南宋首都臨安,並將宋恭宗、太後全氏、太皇太後謝氏俘往元朝上都,謝氏曾寄詔書命令南宋臣民降元,但謝枋得拒絕降元。五月,南宋景炎帝即位,謝枋得被任江東製置使。於是,他再次招集義兵,繼續進行抗元鬥爭,但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由於元軍的追捕,他被迫隱姓埋名,棄家逃亡福建。這場戰爭中,謝枋得的妻子李氏饒州安仁人,寧死不屈,與次女和兩婢女自盡,謝枋得的兩個兄弟,三個侄子也被元軍迫害致死,南宋終因回天乏術,走上了滅亡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