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之行,使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了基礎教育改革的活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到了他們的辦學思想、辦學策略,看到了我們與之相比的差距,我們能夠取長補短,同時也更加認清了我們的優勢。
一、學習收獲
1.辦學理念精深,成為學校發展的魂
四所學校的文化底蘊深厚,並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學校發展進程中,不斷地豐富並賦予其新的內涵。四所學校的校長可謂成熟有為,教育教學理論功底深厚。在充分挖掘校史、結合校情、廣泛征求教職工意見的基礎上製定的辦學理念,時代性強,充分體現了構築、創造、追求的精神引領,讓教育者工作著、幸福著、品味著、創造著。如海安高級中學在辦學中始終堅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教師的幸福成長鋪路”的辦學理念,提出了“態度決定一切,形成辦學理念;發揚精神,引領海安方向;以德為先,全麵實施素質教育”,向著“隊伍一流、質量一流、校風一流、管理一流、設施一流、環境一流”的奮鬥目標前行。海陵小學秉承“共生”的核心理念,最終形成了豐厚的學校文化。海陵中學以愛心感動學生,以情感激勵學生,以興趣吸引學生,提出“嚴、細、實”的管理目標和“麵子、榮譽高於一切”的主張,激發老師的內驅力,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四所學校的辦學理念深入人心,在學校的管理方略、學校的文化建設、學校的教育活動和課堂教學中均有體現。
2.小課堂大視角,成為學校發展的根
課堂是學校文化的主陣地,是師生共同擁有的生命磁場。學訪中,四所學校均能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實踐。海陵中學的座位安排(1、2、4小組)的自主管理模式可謂獨具匠心;一個大組長帶領2個小組長,2個小組長再帶4個小組員,意在學生之間互幫互促,對每一個學生負責,不斷提高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紫石中學以常態課、研討課、競賽課為載體,堅持個人反思、組內研討,直麵問題、解決問題,他們的“集體打磨課教研”的方式,有利於形成教師間的團隊合作,有利於拓展學生的知識和提高學生的能力。
3.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是學校發展的動力
名校要有名師,優秀的師資決定著學校發展的速度。南通的四所學校也非常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注重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從嚴格管理入手,分層次係統培養,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四所學校結合各自的實際,依托“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分別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建立了一係列不同層次教師培養方案,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陣地和舞台。老師們虛心躬身實踐,涵養特色,瀝風沐雨,逐漸成長為各個學科發展的生力軍,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促進了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4.政府全力支持,是辦好教育的基礎
四所學校中有民辦公助、民辦校各一所,都是當地的名校。校長在介紹時多次談到當地政府對民辦校的支持。民辦校沒有政府政策支持是不可能生存的,政府支持是辦好教育的基礎。
南通之行,最重要的啟示是:“軟實力至上”才是學校生存的法寶,才是學校長久發展的根本。四所學校硬件設施與我們基本持平,但他們在軟實力上可謂下足了功夫,軟件的優秀是不爭的事實。結合我們的實際,有以下幾點啟示。
1.校長是學校辦學的靈魂,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要當思想的引領者、事業的引導者、生活的共鳴者。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妄自尊大。要靜下心來,潛下心來,沉下心來紮紮實實辦好學。
2.學校發展的關鍵在教師專業水平的高低。要下大力氣,持之以恒地抓教師隊伍建設。實施高效教學的關鍵是有一支德高業精的教師隊伍。我們對南通教師專業發展進行辯證分析後認識到:學校應該為教師構建兩個平台,即“理念”和“行為”的平台,並且著力在兩者之間鋪設一座通向教學行為的堅固橋梁,而這一橋梁就是教研組建設。我們應借鑒以“話題”為抓手,使教研組成為教師學習的共同體,注重把教師發展的願望與學校發展的願望有機整合起來,逐步消除職業倦怠,使教師真正成為有思想的專業化教師。
3.要聚焦課堂,科學管理抓質量。要讓課堂成為平實、真實、紮實、豐實的教學效益高的課堂。要讓全體學生得到實惠,體現義務教育的普惠、普眾性,努力消除短板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