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愛上路
——記天津市南開區長治裏小學校長張偉
《天津教育報》記者 徐德明
陽光下、風雨中,南開區長治裏小學校長張偉走過了23年不尋常的教育路。從普普通通的班主任、語文教師到大隊輔導員、人事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每一步都留下了她愛的足跡。帶著愛上路,她辛苦付出;帶著愛上路,她快樂收獲。從“國家級骨幹教師”到優秀中青年校長,從全國科研優秀實驗教師到“青年校長學術論壇”一等獎獲得者……諸多的榮譽是她用激情飛揚的青春譜寫的華彩篇章。在這華彩篇章裏,跳動著的是愛的音符,組合成的是愛的旋律。
教育不僅僅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教育應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育需要一種載體,需要一種氛圍,需要環境的熏陶。——張偉
在張偉眼裏,這種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教育,就是學校精神——負責的精神、奮鬥的精神、奉獻的精神。她說:“我常常在思考: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去引領學校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小學教育應該是孩子人生道路和全民族整體素質提高的奠基工程,我們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校園裏辦教育,而應帶著世界的眼光和曆史的眼光,更多地著眼於學生今後的發展、終身的發展。”
在教學樓的山牆上,懸掛著長6米、高4米的巨幅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上麵醒目地寫著“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題詞和“鏗鏗鏘鏘說中國話,端端正正寫中國字,堂堂正正做中國人”的口號,激發師生做一個中國人和做一名“長治人”的自豪之感。
“創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張偉響亮地提出了這一口號。她認為,創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要用真誠、理解、平等、尊重、寬容、嗬護消除教室霸權和教師的語言霸權、思想霸權、人格霸權,使學生有思維的權利、發表觀點的權利、與人爭鳴的權利、獲得人格尊重的權利。如今,這一觀點得到了教師們的普遍認同和踐行。她倡導教師“做一個有文化有涵養的讀書人”,讓每位教師都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她組織了讀書自悟、調查分析、網上交流、教師大課堂、外出培訓等係列活動,引領教師走專業化發展之路,豐富了教師的精神世界。
精神上的耕耘,帶來的收獲是教學成果的“百花齊放”。語文學科開展了書法比賽和經典誦讀活動:英語學科開展了“小詞霸”大賽、“大賣場”活動及口語比賽:為落實“1121”工程,學校還組建起學生民樂隊,開展了“小交警”活動、美術繪畫展、合唱比賽……校園裏處處是學生們參加活動的身影。教師們還專門為每個學生建立起“個人寫真集”,把學生的素質報告書、活動照片、優秀作品、獲獎證書等收集起來,記錄學生成長的足跡。
“我的教育理想就是創辦一所富有文化氣息、充滿生命活力的校園。校園裏沒有教師對孩子們的大聲嗬斥,沒有強加給孩子們的繁重課業負擔,沒有孩子們對讀書學習的厭倦、冷漠甚至恐懼,更沒有師生間的對峙、對立甚至對抗;校園裏充滿孩子們的琅琅讀書聲、歡歌笑語聲和操場上競賽的歡呼呐喊聲。學校裏有的是師生們精神的愉悅與舒暢,而不是心靈的壓抑與緊張;有的是師生氣質儒雅與深邃,而不是言行的粗俗與淺薄。學校裏洋溢著一種看得見、摸不著的濃厚氛圍,它使師生的生命徜徉在這愉悅的氛圍中。這是一所師生們在校愛學校,離開學校想學校,一生一世不忘懷的學校!”張偉如是說。
親愛的老師們,我生命中注定的知音,我已將你們的每一張笑臉當成我每一天最珍貴的戳記。一張偉
在教師們眼中,張偉是一位“微笑校長”。她雖然常常麵帶微笑,但做起事來又雷厲風行、鎮定果斷。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她毫不拖拉;維護教職工的切身利益,她總是竭盡全力;為青年教師提升業務發展,她常常東奔西跑去請專家;為學校的建設和規劃,她更是日夜操勞……“因為我心裏裝著責任,因為我心裏有個信念,那就是為教師創造幸福是我最大的幸福。”張偉笑著說。
讓“教師臉上寫著滿意”是她工作的指南。為了做到這一點,她常常告誡自己:多一些“平等”,少一點“架子”;多一些關愛,少一點“淡漠”;多一些“寬容”,少一點“苛求”;多一些“合作”,少一些“說教”;多一些“誠意”,少一些“心計”。她相信,用“心”去經營的學校也是有心的,用“情”來管理的人才是有情的;讓自己的天空常藍,讓別人的內心溫暖。她深信,校長之德能激發教師之情,教師之情能豐富校長之心,校長之心能開發教師之智,教師之智能完善校長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