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事大家辦”,這是她一貫堅持的原則。對幹部,她變指令為指導,建立《溝通手冊》;對後勤,她變號召為服務,設立“服務通道”;對教師,她變鞭策為引領,設立“校長心語”專欄。
“我要求自己的標準是上對得起領導,下對得起老師;我追求的境界是:好心情,好心態,好生活,微笑地擁抱每一天。”說此話時,張偉的臉上又露出那份燦爛的微笑。
學習、思考、筆耕,是我人生最大的愛好。靜靜回顧自己成長的歲月,“教育”始終一路相伴。看著老師的成功,學生的成長,我欣慰,我自豪。因為那份忠誠,所以無悔這教育的歲月。——張偉
不管是當普通的語文教師,還是做書記、校長,張偉從未停止過對知識的求索,也從未忘記過自己作為教師的本分。她全身心地把好關,當好學校教育科研的領路人。為此,她給自己定下一個規矩:每天必須保證讀書一小時。而這一小時,竟成了她每天雷打不動的“必修課”。走進她的辦公室,案頭上擺放著《人生183個大智慧》《現代企業規範化管理》《做教師的22條軍規》《卓越校長的7個習慣》《國際教育新理念》等10多部著作。每一部她都一頁頁認真地學習,每每讀到精彩或產生共鳴之處,她就會注上自己的理解。厚厚的教育筆記記錄下了她每天的所思、所想、所悟,《一張祝願卡》《校長的門總是開著的隨感》《帶著感情上好每一節課》……靈動的文字、真情的告白,一篇篇活生生的教育故事躍然紙上。
天道酬勤。她撰寫的<;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具有成功的潛能>;一文,在全國教育教學優秀論文評選中獲一等獎;《創造富有生命的課堂》一文,在天津市首屆青年校長學術論壇上獲一等獎;《讓文化浸潤生命之樹》一文,獲第二屆中國小學校長大會優秀論文二等獎並在首屆“建國60年中國教育論壇”上獲一等獎;《人文關懷與師德建設》一文,獲“天津市第二屆基礎教育名校長高峰論壇”論文一等獎……
“學校不是凝固的建築,而應該是流動的思想之河”,這是她常掛在口頭的話。她不僅自己讀書,還帶動影響身邊的人。她為幹部們配備了管理書籍,利用行政例會專題交流學習心得;她為每位教師訂閱了《天津教育報》,並向每人贈送了《做幸福的老師》《健康大全》等書籍;她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研討會,設立了“校長心語”專欄,搭建了資源共享的交流平台。
更加可貴的是,她從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虛心向專家學者學習。2007年11月、2008年4月,她先後參加了“優質教育發展”國際論壇和津京滬渝四省市教育管理研討會,並作為代表發言。兩次會議,她結識了多位專家和學者,並利用會議休息時間,與他們共同探討教育問題,並由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2008年3月,南開區教育局組織全體小學校長赴廣東、深圳學訪。學訪結束後,由她執筆,代表全區小學校長撰寫了考察報告。5月,她又赴北師大參加了全國骨幹校長高級研修班的學習。與專家的零距離接觸,與全國名校長的思想碰撞,與自己內心的對話……她收獲了新的理念、真誠的友誼,更培養了良好的思維習慣。
“學校走向成功的訣竅是相互感恩。我默默記錄下每一位教師的特點和優勢,正在一篇篇撰寫《校長眼中的教師》一書,當集結成冊時,我將奉獻給大家。這將是我與我的老師們心靈碰撞的結晶。”此時,張校長麵帶微笑地眺望著窗外的風景,眼中充滿了希冀。
道德為本,夯素質之實
文化做槳,劃育人之舟
——記天津市南開區長治裏小學校長張偉
《中國教師報》記者 肖斌
美有很多種。有的如玫瑰,火熱奔放,美得奪目;有的如水仙,冰冷孤傲,美得寂寞;有的如茉莉,清新淡雅,美得無瑕。天津市南開區長治裏小學校長張偉便似這茉莉,自有一種脫俗之美。在一個天氣晴好的夏日午後,張偉校長接受了我們的采訪。窗明幾淨的辦公室裏,她清脆悅耳的聲音仿佛流動的山泉,沁潤著我們的心田;她發自內心的微笑似那拂麵的清風,掃去了夏日的炎熱。